• 為什么奶茶最好喝的總是第一口?

    網上有一個討論:為什么奶茶最好喝的總是第一口?

    很多人被種草新品,喝到第一口:絕了!驚艷!這也太好喝了!

    喝到第N口:?????

    我翻遍了豆瓣、知乎、小紅書上的討論,發現這似乎是影響復購的一個大問題。

     



    新茶飲,盛產“暫時的神”?
     
    承認吧,“xx奶茶yyds”大半都是騙人的,絕大多數的奶茶應該被稱為zsds
    (暫時的神)


    但凡認同
    “奶茶好喝的總是第一口”,
    都能輕松
    get到這個梗。

    先來看看前線網友是怎么說的:

    “第一口是剛剛好的甜,第二口變成了甜膩,剩下的就變成了膩、膩的喝不下去……”
    “一開始就是很好喝,但越喝味道就越淡,太水了!”
    “一個道理,3塊錢的可樂第一口就值2塊5。”

     前兩天的一次探店經歷,更是讓我感同深受——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體感溫度接近40℃的下午,我點了一杯冰奶茶。當它進入我的口腔的那一瞬間,感覺整個夏天的味道都充斥在口腔里。
     


    但沒想到打臉得這么快:連續猛嘬幾大口后,一種劣質的味道從喉嚨處彌漫出來,甚至席卷我整個大腦
    (懂的都懂)

     
    看到這里,作為消費者,想必多少也勾起你的相似回憶。如果你是茶飲店老板或研發,可能已經被扎心了:
    明明這一整杯都是我的心血啊!
     
    其實,有些情況下真怨不得茶飲店,畢竟好不好喝是一種主觀感受。
     
    但作為一個長期觀察茶飲行業的奶茶愛好者,回顧新茶飲的發展之路,我發現,那些后續飲用不佳的體驗,或許多多少少和市場快速發展、行業競爭加劇有關。
     
    今天就來從專業分析一下:
    為什么奶茶好喝的總是第一口,很難喝完一整杯?
     

    理討:為什么奶茶總是第一口好喝?

     
    1. 第一口是滿足,第二口嗓子就被糊住
     
    為了理性討論這個問題,我翻遍了豆瓣、知乎、小紅書上關于“奶茶只有第一口好喝”的討論,發現消費者吐槽最多的3個詞分別是:
    膩、齁、糊。
     


    這或許也是“一杯奶茶喝不完”的主要原因。
     
    從去年開始,茶飲市場就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加料、不斷地加料。
    小料多,口感豐富變成了一個競爭策略。
     


    但當多料發展到一定階段,口感上的甜膩感,就解決不掉了。
     
    一杯看起來超值、剛喝也覺得不錯的產品,在喝到四分之一處,開始不對勁了,喝了一半后……就慢慢感覺嗓子眼被糊住了。
     
    甚至接下來的幾天,整個人都被這股甜膩封印,再也不敢輕易嘗試奶茶了。
     
     
    看到這里你也許會想,那把奶茶做得“清淡”一點不就行了?天真了朋友,你往下看。
     
    2. 第一口“驚艷”的,越往后越寡淡?
     
    前兩天,我和一個研發探討這個問題,他下意識回答我:因為第一口要驚艷啊。
     
    是的,新茶飲發展到今天,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淘汰,能做到一口驚艷,為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已經實屬不易。
     
    “第一口驚艷”不僅是研發的KPI,也是品牌的KPI。
     
    那怎么做到一口驚艷?有資深研發告訴我,
    秘訣就是不要太甜,第一口就甜到齁住了,哪來的勇氣繼續喝下去。

    通常情況下,濃度比不夠的飲品,消費者剛入口時都是好喝的,“因為剛開始嘴巴里沒有什么味道,任何新進入口腔的風味感知都會很強。”
     


    但濃度比不夠,又會產生一個天然bug:
     
    容易喝著喝著就像是失去了味覺,特別是冰飲,當冰塊/冰沙化了,味道就會更加的寡淡,仿佛一杯冰水。
    3. 第一口“救命稻草般的好喝”,也會遭遇邊際效應遞減
     
    舉個例子,當你又渴又熱的時候喝到一杯冰奶茶,很容易感受到“救命稻草”般的好喝。
     


    經濟學有個名詞叫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
    :消費者對其他商品的消費數量保持不變,則消費者從該商品連續增加的每一消費單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遞減的。
     
    一杯奶茶里,消費者喝得越多,從“每一口”飲用中獲得的快樂增量是遞減的。
     
    4. 第一口是快樂,第二口就變成了罪過
     
    還有一種情況就更簡單粗暴:那就是在負罪感下,再好喝的奶茶也變得索然無味。
     


    現如今,碧根果、馬卡龍碎、餅干、水果、巧克力粉、奧利奧碎、豆乳粉、奶芙、蛋筒……不由分說一股腦加上,看著就是一份“糖分炸彈”。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選擇無糖,消費者估計也無法說服自己,在內心的糾結下,奶茶口感發生變化也成為一種正常現象。
     
    不過,關于“奶茶好喝的總是第一口”,茶飲店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大家吐槽嗎?
     
    答案當然是no。
     
    實際上,
    品牌和研發早已發現這個問題,并且在推新和研發的過程中,也會將其看成重要的一項考量因素。
     
    辦法總比困難多,在探討中,我還整理出了2條有效建議,可以來看看。
     


    讓“好喝不止第一口”,有2條建議
     
    1. 好的宣傳文案,分分鐘延長飲品的“好喝壽命”
     
    曾經有個網紅博主的簡介讓我印象深刻:別劃走,我是耐看型。在這種“暗示”下,確實會越來越覺得這位博主十分耐看。
     
    同理到茶飲中,
    “好喝”也應該是消費者對一款飲品的綜合感受,不僅僅需要靠研發解決。
     
    比如,奈雪今年上新“霸氣玉油柑”配的那句slogan:三秒微澀、五秒回甘。
    在消費者喝到飲品前,基本認知有了,對產品的耐心、包容性也就更高了。

    在溫州,有一家名叫“逃不掉好好喝公司”的小店,杯身貼了一個個大大的貼紙,上面寫著“人生選項:酸甜苦咸綠”。
     


    這行字,一下子把消費者的感官重心拉開了,消費者對這杯茶的感受可能就不單是茶本身的味道,而是變成了一次有趣的人生選擇。
     
    ——好的宣傳文案,分分鐘延長飲品的好喝壽命。
     
    2. 延長香氣、重視尾韻,研發端有更多嘗試
     
    除了營銷,讓“好喝不止第一口”也是研發再考慮產品落地的重要一環。
     
    不少研發告訴我,人們對“味道”的感知很復雜,舌頭只能嘗出五種味道,剩下的都要靠鼻子。因此市面上大多數的“不好喝”,可以通過提高產品的尾端香氣來解決。
     
    我了解到,目前研發端也在進行更多的嘗試。
     
    比如在茶底的選擇上,可以選擇尾端香氣高揚、茶感突出的烏龍茶,提升消費者對”茶香“的認知。
     
    喜茶烏龍茶底“爆汁大橘”

    水果的搭配也是一個研發方向,比如選擇長線香氣的水果、例如百香果,能夠維持一杯飲品的清爽感。
     
    此外,還有一些可以增加香氣的小料,比如茶凍。首屆咖門新茶飲大賽的選手丁健建議,“可以根據不同的產品框架決定茶凍的風味,比如清爽的產品,水果茶氣泡水等等適合用茉莉、四季春茶湯做的茶凍;奶茶可以用輕焙火烏龍或者紅茶凍等。”
     
     

     
    當消費者在討論“為什么奶茶最好喝的總是第一口”時,其實是向茶飲品牌和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第一口驚艷、
    有強烈記憶點
    ,也要后半段持續好喝、口感飽滿,喝完想復購、想分享。


    小孩子才做選擇,成熟的品牌什么都要。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超級店長養成實戰班來了!長按識別了解詳情:

    爆款水果茶創造營

    2021新飲力新茶飲大賽深圳站觀賽通道已開啟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21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8月15日 11:01
    下一篇 2021年8月15日 1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