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里一位老板分享了這些年的創業成長經歷,分享給各位。別人的案例是很值得學習的,無論成功還是失敗,因為成本為0,價值卻無限:
我是85后做過三次餐飲,我喜歡美食,覺得餐飲是剛需,潛力巨大,雖然競爭激烈。但民以食為天,不管經濟環境怎樣下行,人總是要吃飯的,是必要的生理生活需求。
下面講下我自己三次創業的經歷吧:
第1次是在2008年,當時自己23歲在工廠干了一年,是個電子廠。我是農村出來的沒有上過大學,十六歲就出門打工,干了四五年的服務員,也學習了三個月的廚師。在一個小餐館兒洗碗,順便學習一下廚藝,幫忙切切菜,看看廚師怎么操作炒菜之類的。但是呢,沒有堅持,覺得光在電子廠打工也不是長久之計,自己有沒有學歷關系,技能什么的,需要尋找自己的出路。
主要還有一點,看到我叔叔在一個大工廠廠門口賣雞蛋灌餅,生意很是好。那個廠有1萬人左右,但是我叔叔一天就能賣1000多元的營業額,他還只是擺地攤兒,價格也便宜,一個雞蛋灌餅,才賣一元錢。我很是震驚和羨慕,因為那個時候我在工廠里,一個月才掙1000多元。
說干就干,我辭職之后就拿著在工廠里攢的7000元左右,去廣東惠州市里面租了個單間,一個月300多吧,還搞了個三輪車。那時候廣東惠州那邊也沒有北方的煎餅果子,覺得應該是個機會。
去買了工具食材,準備好了所有的前期準備工作,在一個下午到附近的夜市上去賣。人流量挺旺的,賣了4個小時一個都沒有賣掉,心情很是低落。無奈看著熙熙攘攘的人,但就沒有人買,也想不明白為什么,就回去了。回院子里的一個大姐買了一個,算是給我開了個張。第1天擺攤兒就賣了一個還是熟人照顧的生意,記憶猶新啊。
第二天換了一個超市的十字路口,人流量很大,是兩個主干道的交匯處,但是生意還是不太好,一天就賣個100元左右,有時候更少。之后是早上6點趕到工地門口賣,能賣個10來個吧,下午就到超市到門口去賣。但是下午城管抓的比較厲害,因為那個地段比較繁華。
記得有一次城管開著皮卡車在后面追我,我在前面騎著三輪車很是緊張,害怕怕城管把我的三輪車給扣走,我拼命的跑,鞋子都跑掉了,最后跑到馬路邊的小區里才沒有被抓到。就這樣擔驚受怕的日子干了兩三個月吧,平均一天也賣不到200元錢。
反省下,生意不好的第一個原因是煎餅果子里面有油炸的薄脆,南方人一直怕吃油炸的食物,覺得會上火,他們一看到那個薄脆他們心里就有顧慮,大部分人就不會考慮購買。
第二個原因是選址不對,如果選在工廠門口可能會好一些,工廠里北方人多,而市區本地人多些,南方人大多不習慣這種小吃;
第三個原因是在選品之前沒有做充足的市場調研,只是憑自己的想法和判斷去選品,品類沒有選好。
說說我的看法:
為什么自己的叔叔一天可以賣1000個餅,自己卻很差,甚至第一天顆粒無收,賣同樣的東西,這個事情應該怎么看待呢?
首先,老板的叔叔是做了多年的結果,叔叔第一天擺攤也許并不比自己好多少。我們看事情,一定是要放在一個時間軸上看,看到過去,看見現在,甚至看到未來。你如果對一個事情很疑惑,試著從這個角度看,也許就會釋然。了解一個國家,我們要學習歷史,了解一個人,要看其過往,了解一個生意也是如此。
其次,我們要接受自己成長有個過程,生意有個過程,不可能一下子學到別人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積累,但是應該要站著別人的肩膀上少走彎路。這位老板完全可以復制叔叔攤子的模式起步,模式就包括很多了:產品品種,味道,位置,顧客群體,擺攤時間,顧客接待,為人處事。。。,而老板只是復制了產品,覺得這產品有需求有市場,卻忽略了其他。
兩個角度結合起來,學習就會更上一層樓了。
老板的另外兩次經歷下篇文章再分享和解讀。
………………………………………………....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1,我開第二個店時的全過程分享,頂層設計開店理念的詳細闡述,有近500頁的經驗總結。
2,每天社群成員的案例分析,經驗分享,回答社群成員的各種疑問,這3年已經有兩百萬字的沉淀,涉及到開店的方方面面,是一個開店人的巨大寶庫。
3,認識同行和非同行的開店創業者,提供靈感,找到商機。
4,讓你找到組織的感覺。這是一個接地氣的社群,大家分享開店創業心得和故事,不作。在這里相互激勵和鼓勵,找到草根開店人的前進力量。
5,社群有專門的社群平臺,所有人在里面,也有各自的微信群,方便成員們自由交流。
半價加入社群點擊:半價加入社群,就通過這個方式。
有興趣的老板加老陳微信:kaidianbiji8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29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