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方便食品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對外披露了近兩年整個方便食品行業的格局特征與創新趨勢,同時還有來自行業專家的建言獻策,為行業構筑了清晰的未來發展路徑。
食評方特整理大會上的部分觀點,以饗讀者。
據世界方便面協會(WINA)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消費方便面約1166億份,同比增長9.5%。在2020年世界方便面總消費量排行榜上,中國以463.5億份的方便面總消費量排在首位,較2016年的385.2億份增長了20.3%,創6年來新高。
2020年,方便食品制造行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2944.68億元,同比增長3.37%,累計利潤總額203.71億元,同比增長9.97%,在后疫情時代,延續和保持了較好發展態勢,其中速凍食品行業增速最快,在2020年方便食品的整體分布中比重占30%。
總體概況中國方便食品的發展特征:2010-2020年,中國方便食品產業的邊界在擴大、體量加大、總體價值提升。
產量379.75億包同比增長7.02%。
22家主要方便面企業2019-2020年共有方便面生產線597條,較去年增加13條。
同時,在互聯網+資本的大舉進入下,一批網紅產品一夜爆紅。螺獅粉、自熱食品、方便鮮濕面等速食產品快速崛起,對方便面品類形成了散點式增容。但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孟素荷提醒,“支持這個行業快速成長的產業基礎尚不夠扎實,新品的核心競爭力尚未形成或僅有少數形成。”
對此,她表示,目前仍需強化米面復熱后的口感、菜肴復熱后風味衰減及產品健康內涵的理論支持和安全性研究,方能支撐這個行業的長久發展。資本的投入如不與堅實的產業基礎相對應,則會面臨空心化的風險。
2020年,我國掛面行業總產量為887.5萬噸,較上一年繼續增長,增長率為5.7%,在疫情需求大增后,回歸常態的行業面臨更嚴峻的產能過剩的競爭。快速冒出來的新企業以更快的速度退出,反映出競爭的殘酷。
產品層面,兒童面、異型面、雜糧/花色面受到消費者認可;餐飲市場可能成為行業的新風口。白面、雞蛋風味掛面占行業市場容量的77%,其次為香菇(4.5%)、蕎麥(4.3%)、玉米(1.9%)、菠菜(1.4%)、西紅柿(1.4%)、堿面(1.3%)。
趨勢一:五大變革,即安全與健康、享受型、可負擔、方便性、可持續性與責任
其中對健康的訴求前所未有的強烈,具健康功能食品2020年增長40%以上。
趨勢二:新時代的消費主力人群發生變化與遷移
2020 年,用戶同比增長最快的人群集中在了30-39 歲以及50 歲以上的兩個年齡區間人群。
千禧爸媽入場消費革新新機遇展現。他們更舍得為家庭花錢,同時飲食營養和健康越來越重視。近2億老年人群疫情更加速了銀發族觸網。超過1 億互聯網用戶為50+,他們開始習慣便捷的電商購物。天貓銀發族無論是在用戶規模 (+45%)還是在成交量上(+50%),其增速均顯著高于其他人群。
同時,在疫情防控形勢總體穩定和居民收入持續恢復性增長的基礎上,居民消費支出恢復性反彈。2021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1471元,增長17.4%,食品在八大增長行業中位列第七,符合恩格爾系數的規律。
趨勢三:市場下沉,三、四、五線城市的消費比一、二線更加堅挺
中國四級以下市場占總人口的七成,基于上線向下線市場傳導的邏輯,加之新物流業態的完成,市場下沉已現良機。
趨勢四:科技投入加大,產品創新更集中對行業關鍵核心技術的凝煉和破解,在中小企業前一輪創新的推動下,龍頭企業的創新到位,亦顯示動力。
趨勢五:節能減排、社會責任——既是壓力,也是出路
2020-2035年碳達峰的要求,使企業新一輪成長更側重于發展質量。“共同富裕”的政策導向,使企業的社會責任,公益特征明顯加大。
本文參考資料: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方便食品產業發展報告(2020-2021年度)》
聲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