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較長,含金量很高,適合一個人靜靜的閱讀思考——
之前奕宏寫了幾篇叫“失控”的餐飲大趨勢的文章,“失控”這個詞首先是凱文凱利提出來的,他認為在這個未來的這個時代就是一個是失控的時代。
當時奕宏看到整個餐飲業的表現出的種種亂局啊,外行大規模介入餐飲、BAT的侵入、資本瘋狂地給餐飲O2O平臺融資,動輒就叫囂要顛覆和改變傳統行業。我感覺這完全讓傳統餐飲人失控了,餐飲業失控了。但我在思考說為什么會失控呢?背后的原因和本質是什么?移動互聯網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商業思維和底層邏輯?
透過學習研究,我認為就是兩個關鍵詞,“連接”與“重構”。(后來我參加顛覆式創新研習社,聽到李善友教授也講到“連接”與“重構”,說實話,我當時就想跳出來拍拍自己,老余,真有你的。)
因為連接,所以重構。
奕宏在2012年進入社交網絡行業時,發現了一個核心秘密,那就是社交網絡其實對于品牌來說,最大的價值不是什么自媒體,什么免費發廣告,而是品牌第一次可以真正與潛在消費者和當下消費者進行0距離、0損耗、低成本的雙向溝通。這在媒介的發展史上其實是一次重要的革命。
因此,基于這個本質的判斷,我認為社交網絡上,品牌決不是做什么加粉、@三位好友,大號轉發這類的活,因為那本質上是把社交網絡當成大眾傳播來玩,也就是我很早之前講的《不懂社交思維,別談粉絲經濟》。(加微信公眾號xingzheyh,可以搜到這篇文章。)
社交網絡上,粉絲需要的是耐心友善地傾聽,平等友好地對話、令人驚喜地互動。
透過社交網絡,品牌與人的無縫連接,其實是重構了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而因為這個重構,其實傳統媒體或者說舊的傳播路徑被顛覆掉了。(小米的成功就是最佳案例)
如果,你看不到這個本質,就會被社交網絡上亂七八糟的所謂網絡營銷迷花眼。而奕宏就是憑借這個邏輯,幫助品牌在社交網絡上找到他的天使粉絲、核心用戶,然后再透過線上線下的服務體驗,讓他們尖叫、驚喜,達到用粉絲驅動口碑傳播的效果。
奕宏堅定地認為移動互聯網,絕對是人類發展史上一次重大革命,而不是一個工具;移動互聯網時代是一個時代,而不是一個現象。(如果,下次再有人說移動互聯網不過是個工具,你直接可以忽視他,因為他的底層邏輯都是錯的。)
透過移動互聯網,我們真正實現了人與人的無縫連接,人與物、物與物、人與萬物之間的連接。(看看微信無論升級到哪個版本,開機畫面就是人與地球,我想那一方面是表達了人在星球面前如此渺小,另一方面,表達了人與這個星球上萬物的連接。)
而當我們可以透過移動互聯網,透過微信與萬物連接時,我們突然發現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改變。
因為人與人的連接,我們發現我們每個人其實是有兩個世界。一個真實的世界,一個虛擬的世界。我們國人的虛擬世界就是微信、QQ、微博。上次聽到善友教授講到微信號其實是一個人在虛擬世界的ID,我激動滴跟王小白(paipaibaibai是王小白的公眾號,因為喜歡,寫了幾篇好玩的美食文章,在此小小廣播一下) 說,看到啦,李教授也這么說。
所以,我經常開玩笑滴講,我們現代人的關系有兩種,一種是在朋友圈的,另一種是不在朋友圈的。而那個不在朋友圈的朋友,就好像跟我們不在一個平行世界里,漸漸地就被疏遠和遺忘了。
而因為這種人與人直接的連接,因為虛擬世界的誕生,這里面又隱藏了一個巨大的秘密,或者說是商機。就是透過虛擬世界,快速建立個人品牌變得極其容易。(這不是今天的主題,所以不再展開討論。)
上門服務(O2O)、懶人經濟是人與人的連接、重構的結果
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連接而產生的最大商機莫過于各種上門服務,也就是我們說的懶人經濟。
過去我們需要某類服務,必須要去服務機構;而那些提供服務的手藝人,因為沒法找到需要這些服務的消費者,所以也不得不依賴服務機構。因此才誕生了美容院、美甲中心、家政中心等等這類組織。
而今天,一個河貍家、一個58到家,僅僅是運用一個APP平臺,就可以將無數個美甲師、美容師、保姆、等等手藝人與無數需要此類服務的人連接起來。你自己也可以依靠自媒體,在社交網絡上影響到你的目標消費者,直接與之發生關系,產生連接。于是,消費者關系被重構,整個行業被顛覆。
那么諸如此類!美容美發美什么?等等啊包括婚紗攝影,一切都會被重構,那么我們不要去考慮說,哎呀這個美發現在還不可能實現,只要趨勢在那個地方,一切都可能會實現,就像在十年前我們誰也沒有想到過,我們今天上網購物會變得如此的便利,如此的便捷,因為只要趨勢在那個地方。
滴滴打車、小豬短租是人與物連接而重構的結果
而人與物的連接,我們就看到了諸如UBER、滴滴打車、Airbnb、小豬短租等所謂熱門的分享經濟成為現實。過去這些車、那些房依然存在這個地球上,只是因為他們的信息無法與需要的人進行快速連接與匹配。
簡單滴講,過去出租車司機最悲劇,只能憑借經驗在路上找客人,而客人也很悲劇,在路上傻等,也不知道出租車啥時會出現。但是透過移動互聯網,透過LBS,這兩個可憐人瞬間就被連接了,而因為這個連接所帶來的方便、高效,而重構了人與車之間的關系,從而顛覆了整個出租車和未來的用車相關產業鏈。
這就是移動互聯網帶來的革命,它的特征就是把原來物質的連接變成了今天的數字的連接,那么因為數字連接以后,他就會變得更加的廣泛,也會變得更加的容易,而且它可以變的更加有效率。
這一切在我們上一個時代是不存在的,包括PC互聯網時代,他相對來講都不存在,所以PC互聯網時代的時候他只能實現的是什么呢?他也實現了一次重構,但它其實是什么呢?他是把傳統的這個渠道重構了,那個重構只是變得更加簡單,他縮短了渠道,讓消費者可以直接和廠家進行聯系。
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時候呢,由于他的連接更加容易,所以他是萬物連接、萬物重構,那么這個時代里面,移動互聯網對傳統行業就必然進行摧枯拉朽的破壞。
我們看到如果不是因為行政管制,其實就不需要出租車公司了,因為你只要有車你就可以成為一個出租車司機,只要你有車,你有空余的時間,然后那邊有一個要打車有需求,然后你們地理時空上匹配,你就可以提供這樣的服務!這是滴滴打車和滴滴專車、易道用車的原理。所有的分享經濟也是如此來的。
微商的本質是人與人的連接和信任關系的重構
另一層重構就是渠道的重構,那么這個通過表現的是什么呢,不僅僅是說購買渠道的重構,她有多重的重構。
首先,我們看到今天手機已經成為人體的一部分,為什么說我們一定要去研究九零后呢?
因為對于九零后來講,手機就是他的身體的器官,所以有很多,比方說上一點年紀的啊,包括我,原來我是不太用手機的,是不太喜歡在手機上跟人說話聊天什么的。你們可以看到,即便是這樣,我今天也很少在手機上,或者說其實我已經覺得我泡的蠻多的,但是跟那些真正的九零后比較起來,還是少。他們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所謂的原住民就是說,他們是長在這個手機上的。
那么這個時候的一切就開始發生了重構,首先,他接觸信息的習慣發生了重構,也就是這個信息渠道的重構,他獲知信息,不再是在那些偉光正的報紙電視等等那些媒體上,那些被人為加工過的信息。而是透過社交網絡、透過移動互聯網、從他的朋友圈里面獲知信息,這是一個渠道重構,就是傳播信息的重構。
因為這個重構,其實傳統媒體被擠壓的很難受。
目前被爭議最多的微商,其本質也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最終可以讓產品的制造生產方與目標需求方無縫連接,而達到快速反饋、深度參與、減少環節、價格降低,這種連接,又重構了生產者與消費者關系,從而達到去中介化,渠道扁平化,而實現對零售業的顛覆。(至于那些利用連接,而用發展層層代理賣保健品、面膜等,其本質就是層層加價,層層剝削,根本不是為了滿足終端消費者,不過是利用移動互聯網的高效、隱蔽性進行傳銷罷了。)
渠道的重構發生了什么呢?
我們失控互聯網餐飲俱樂部的陳暉來找我,包括其他的伙伴,我們就來探討這個話題。陳暉曾經是做B2B的,他生產的那個翡冷翠的冰淇淋,他是供應給五星級酒店,供應給一些高端的咖啡館,西餐店,那個就是他過去的渠道。他企圖想透過那個渠道來接觸終端的消費者,后來我們發現透過第三方的渠道想與終端消費者接觸幾乎很困難,不僅僅是渠道不愿意他那么做,更主要是缺乏與終端消費者的接觸的溫度感。
他說,哪知道他意外地發現,他今天透過朋友圈,沒有經過太多的經營,一個月的時間居然賣掉了一萬盒,一盒一百多塊錢,那就是一個月賣掉了一百多萬。他才發現針對90后的年輕女性,她們接受信息的渠道和購物的渠道都發生了改變。
那么我們這個時候來看,我就發現其實這個趨勢已經在那個地方已經形成,這就是說我們講移動互聯時代渠道的重構。他的表現是,過去我們是占據消費者的空間,也就是說他是物理的,他可能是沃爾瑪,可能是蘇寧、可能是百貨商場,可以是SHOPMALL,他是一個物理的空間,我們必須占據的是那個。
而今天的渠道重構是什么呢?是占據消費者的時間,而不再是占據消費者的空間。
因為消費者的時間都耗在了手機上,耗在了微信上,耗在了陌陌等這樣的各種各樣的app上,所以你只要能夠占據他的時間,就能與之發生連接,你就開始了你的渠道的重構。
2014年是這個朋友圈面膜的這個大年,這一年里面呢,有一些商家透過這種傳銷的方式,招代理的方式,很輕松的獲得了過億甚至是十多億的這個銷售額。這種在以前是難以想象的,無論是傳銷的方法,還是過去的招商加盟也好,都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面獲得過億甚至是十多億的這個銷售額,那這一切都證明什么呢?證明,在朋友圈、在移動互聯網,占用消費者的時間是多么的重要。
因為它連接更容易、效率更高,所以我們未來面臨的是什么?
未來面臨的可能是這類渠道的重構,造成原本諸如超市、商場等物理的空間受到的壓縮就越來越多,而諸如微信朋友圈、公眾號數字的空間可以無限的延展,無限的延伸。
那么這個對我們做餐飲業的朋友來提示的就是什么?
就是說,我們要小心過多地把資產投在物理空間上!因為未來這個時代的不斷的重構和重組之后,餐廳未必是今天的餐廳,就是說餐廳的表現形式,未必是今天的餐廳表現形式。
因為移動互聯網完全可以透過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的連接,諸如廚師上門、甚至包括租用場地、租用廚師,來臨時重構一個就餐環境與場景。
我非常尊敬的朋友潘定國先生,他與美食APP豆果在南京合作了一家線下店:豆果美食。他們的思路就是透過讓出品師、美食達人與最終的吃貨透過豆果這個平臺相連接,從而達到去廚師化,去服務員化的消費場景。這個模式目前剛剛開始,很多人還表示不理解,不接受,但是別忘了,幾年前的滴滴打車也沒有今天這么被人們接受,乃至依賴。因此,也許再過不久豆果也會實現對傳統餐飲業進行新的重構。
而另外一方面,我們要重新思考的是,尤其是對剛剛進入餐飲行的朋友,你的錢一開始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投在門面店里面,或者當你的實力還不足以支撐的時候,還是說你借用這個“餓了嗎”,這個“百度外賣”,“零號線”的外賣,你借助這些外賣平臺跑馬圈地,在他們流量便宜的時候,你能不能夠生產出一款產品出來,借用他們的渠道迅速壯大,這是完全可能的。
事實上,我們今天看到誕生了越來越多的外賣品牌。
這個就類似于十年前你做淘寶,為什么十年前做淘寶你可以賺到錢呢?因為很簡單,看懂那個趨勢的人很少,而淘寶呢,又為了要扶持一些成功案例,所以他會把流量不惜代價、不計成本的免費給到你,而你就把握到那個趨勢了,所以你瞬間就做大了。那么我想,在今天同樣我們都面臨這樣一個機會,這個機會就是說這些外賣公司在渠道重構的時候,在重新培養收費者習慣的時候,你要乘勢而上!
而所有的餐飲人,我們今天要思考的是如何利用這個連接來完成我們生意的重構。靜靜思考如何面對那些叫囂顛覆傳統餐飲業的破壞者!
本文經由我在分享會上的錄音重新整理成稿,口語化可能嚴重了一些,敬請諒解!寫一篇原創文章不容易,這篇文章奕宏就改了五稿。
如果您覺得有價值,不妨多多轉發,多謝了!
余奕宏,廣告人、自媒體人。15年品牌營銷,傳媒策劃經驗,專注互聯網餐飲生態圈,獨創《8小時打通粉絲經濟》訓練營;2015年3月1日成立“失控”互聯網餐飲俱樂部,(國內首家,目前聚集北,上,廣,深,成,渝,寧等幾十位互聯網餐飲創業精英)。
品途網、餐飲老板內參,餐飲O2O之道,新食品雜志等多家新媒體特約專欄作者,任多家媒體、商業集團、企業品牌粉絲經濟戰略顧問。
獨立思考,絕不盲從;
只做原創,從不轉載。
個人微信:shikonghui(xingzheyihong已滿)
公眾號:xingzheyh
新浪微博:行者奕宏
原創文章,作者:門頭戰略余奕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7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