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武漢熱干面已經走向全國,各地街頭都飄起了熱騰騰的芝麻香。在外地朋友印象中,它是熟悉又陌生的存在。
去年,全網方便熱干面銷售金額超過6億元,速食熱干面不僅銷往全國各地,更是走向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
熱干面能否成為餐飲界的下一個網紅?作為最具國際化屬性的面條,熱干面會走向常紅,但還需改良創新!
湖北省糧食行業協會武漢熱干面產業分會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熱干面的產業規模目前在150億元以上。
同為城市餐飲名片,武漢熱干面和柳州螺螄粉尚有差距。柳州市2014年頒發首張袋裝螺螄粉生產許可證,僅用6年時間螺螄粉已發展為一個300億元的大產業。
第三方發布的《2019淘寶吃貨大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武漢熱干面的銷量為478萬件,廣西螺螄粉的銷量為2840萬件。
在互聯網社交平臺上,螺螄粉持續為微博貢獻億級熱門話題,僅#中國人到底有多愛吃螺螄粉#的微博話題閱讀量就達7.3億人次。
熱干面能否成為餐飲界的下一個網紅?蔡林記電商公司品牌負責人吳琪分析,和螺螄粉相比,熱干面的網紅屬性偏弱,尤其在社交屬性上,熱干面沒有形成傳播度的爆點。
“大家形容螺螄粉好臭啊,有多臭?辦公室同事都被它熏暈了。熱干面主打的特點是香,有多香?整個辦公室同事都被香暈了。”吳琪認為,“香噴噴的食物多,臭香的食物少”。
在鄭州先后創辦了拌調子熱干面和成碗熱干面兩大品牌的劉俠威這樣形容:“如果把餐飲界比做娛樂圈,那螺螄粉就是圈子里的網紅,熱干面走的是常青路線。”
“螺螄粉你不可能每天吃,熱干面不同,它便捷、飽腹也美味,是一款日常餐飲。”劉俠威舉例,熱干面就像餐桌上的土豆絲、西紅柿炒雞蛋,媽媽們會經常做。
多位熱干面行業從業者認為,螺螄粉會爆紅,熱干面會常紅,通過改良和創新,更多的人會去接受熱干面。
吳琪介紹,公司內部常常分析和學習螺螄粉的爆紅路徑。目前,他們也在為熱干面量身定制新的品牌營銷計劃,幫助蔡林記熱干面進一步“出圈”。
線上,人們拿熱干面和螺螄粉對比;線下,大家拿熱干面和蘭州牛肉面對比
。今年以來,蘭州牛肉面正在接收各路資本遞來的橄欖枝。
陳香貴蘭州牛肉面已完成第三輪融資,馬記永蘭州牛肉面、張拉拉蘭州手撕牛肉面也都在上半年拿到融資,熱干面要向蘭州牛肉面學什么?
2019年和2020年,相繼成立的陳香貴等蘭州牛肉面品牌都創立于上海。從裝修、就餐體檢到營銷方式,這些蘭州牛肉面品牌都顛覆了消費者的印象,開啟了連鎖品牌化運作之路。
從蔡明緯先生1930打出蔡林記熱干面的招牌開始,熱干面逐漸成為武漢的名小吃和地域代名詞,以致于疫情期間外地人都在喊“熱干面加油”。
歷經90年的演變,武漢街頭的熱干面早已各有各有招式,有加紅油的,有加鹵水的,有加味精雞精的,還有加牛肉和螃蟹腳的。
不過據蔡明緯的兒子蔡漢文接受媒體采訪時(已去世)堅稱,正宗的熱干面只有一種做法。
按照正宗的做法,還真挺講究的,僅和面一項:面粉中要加入食鹽和堿,比例為250∶2∶1,堿使用前先化水存放一天,面條直徑控制在1.5~1.6毫米之間。
現在武漢三大熱干面連鎖品牌,“蔡林記”、“蔡明緯”、“常青麥香園”,其實都牢牢打著“蔡林記”的烙印。
“蔡林記”擁有百年老店的品牌使用權,從公私合營到國營再到改制民營,“蔡林記”的連鎖發展也是一波三折,近十年才逐漸走上正軌,目前直營+加盟店全國近200家。
“蔡明緯”是由蔡漢文先生申請注冊并授權使用的商標,可以說是另立山頭,以加盟為主,目前全國近500家。
常青麥香園則是創始人李亞娟女士通過拜蔡漢文為師,而獲得的蔡林記熱干面第三代傳人的身份后,才開始大規模招商加盟,目前全國1600多家衙,武漢市內就有1000家。
今年9月27日至11月14日,肯德基在全國門店供應熱干面,每天限量600萬份。從肯德基了解到,未來將在湖北、江西和廣東深圳肯德基餐廳長期售賣熱干面。
在鄭州,近兩年也先后出現了包括成碗熱干面、拌調子熱干面、布谷布谷熱干面等多個品牌。
河南人劉俠威2016年從阿里巴巴公司辭職,回到鄭州創辦拌調子熱干面和成碗熱干面兩大品牌。
創業5年,他目前在河南擁有150家熱干面門店,并計劃2023年旗下兩大熱干面品牌將在河南布局500家門店,之后再向省外擴張。
餐飲O2O君認為,
雖然熱干面作為中國10大面食,知名度很高,但走出武漢仍有三大頑疾待完善解決:
1、供應鏈。
熱干面屬于堿面,在外地沒有合適穩定的供應鏈配送,容易導致品質下降影響口味體驗。
2、售價太低。
熱干面一般是素面,所以售價較低,在武漢就3-5元/碗,導致營收上不來,門店盈利能力不足,這在成本高企的時代非常致命。
武漢熱干面不僅沒有湯汁,而且還會加入芝麻醬進去,喜歡吃芝麻醬的人其實并不多,飲食習慣差異導致很多外地人不愿意吃芝麻醬,而熱干面的靈魂便是芝麻醬。
中國餐飲產業分析師王新磊坦言,做餐飲分為兩種,一種是開飯館,講究手藝拼口味;一種是做公司,強調管理做品牌。做品牌市場上至少要有兩至三家熱干面大品牌,才能形成行業規模和競爭。
王新磊舉例,把蘭州拉面帶向全國的不是甘肅蘭州人,而是青海化隆人。但將蘭州牛肉面帶入資本市場的,是來自上海的新式蘭州牛肉面品牌。
王新磊通過對餐飲行業的多年觀察判斷,餐飲產品上的創新多是從非核心區域開始,情懷往往會制約創新。
“無論是青海人還是上海人,在牛肉面上他們比蘭州本地人更敢于創新,沒有蘭州人對口味的束縛。熱干面也一樣,要想走出武漢,就不能只讓武漢人認可。”
湖北省連鎖經營協會會長杜漢武建議,武漢市場上的熱干面品牌已經擁有十幾年甚至近百年沉淀,但相對缺乏時代感。
如何讓品牌年輕化,影響武漢之外的年輕人,是我們需要向“陳香貴蘭州牛肉面”們學習的內容。
“要把熱干面門店開到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要讓它經得起更強的消費力群體檢驗,根據顧客意見優化產品”。杜漢武認為,外地品牌入局熱干面產業是好事,可通過外力助推武漢熱干面企業發展。
作為武漢本土企業,更不能故步自封,要有把熱干面帶向全國的目標。產品品類上,要敢于創新、追求多元,而不只是被武漢市場肯定。
今年4月,湖北省糧食行業協會武漢熱干面產業分會正式揭牌。武漢熱干面產業分會秘書長王學東說,產業分會成立后擬定了《“武漢熱干面”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
其中提到,力爭在2025年按照500億產業發展目標,培育1—2家年產值超過50億元的“武漢熱干面”生產企業;建設1—2個功能完善、上下游產業齊全的“武漢熱干面”產業園;研究制定“武漢熱干面”行業標準,打造“武漢熱干面”公共品牌。
為了加速發展,方便熱干面登上舞臺。目前市面上方便熱干面分兩種:一種是直面式,以“蔡林記”品牌為代表,像筒子面一樣,需要開水煮6分鐘左右撈起,放入調味包;
另一種是波紋面餅,以“大漢口”為代表,開水泡3分鐘就行,煮的話口感更好。
調味包一般有芝麻醬包和醬油包,還有一包干蔥蘿卜丁和一包辣椒油,有的品牌還會提供一包酸豆角(豇豆)。
在劉俠威看來,熱干面是中國最具有國際化屬性的面條種類,“意大利面和熱干面形似,意大利面用黑胡椒醬調味,熱干面用芝麻醬調味”。
劉俠威透露,創業之初就打算把熱干面帶出國門,“走出去的口號都想好了,就叫‘來自中國的意大利面’”。他認為,因和意大利面形似,熱干面更容易被外國人接受。
王學東建議,政府部門可通過設立“武漢熱干面日”、建立熱干面博物館等形式宣傳武漢熱干面文化,講好“一碗熱干面的故事”。
杜漢武認為,武漢本土品牌要抓緊時間補齊短板。在產品、品牌、團隊上打出一套組合拳,跑出熱干面發展加速度。
去年,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全國人民都“為熱干面加油”!熱干面能否成餐飲界的下個網紅?
如今,蔡林記電商銷售如火如荼,大漢口公司向肯德基提供鮮面,常青麥香園也在加速布局全國市場,老漢口熱干面研發了系列湖北特色美食,但要走的路都還很長。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