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堅定不移地相信,在未來10年,中國會誕生全新的100家以上、市值過千億的新消費公司。
中國A股現在只有145家過千億的公司,但是我們堅信未來會有這么多超大企業產生。
嘉御基金去年投資的7家新消費公司中,能夠共創出來4家過千億市值的公司。
1、新人群:永遠盯住25歲的女性人群
首先看新人群,創業盯住25歲左右的女性人群,打透這個年齡段,品牌會有溢出效應。
18-20歲的女孩子,會看小姐姐怎么消費的?30歲、40歲呢,會低頭俯視25歲小妹妹怎么消費,因為他們想年輕。
25歲談戀愛結婚會影響自己另一半,生孩子會影響下一代,工作幾年賺點錢懂得孝敬父母可以影響上一輩。因此,打透25歲女性,品牌做好了可以實現品牌溢出。
85后在25歲的時候和95后在25歲的時候是不是一樣?如果他們一樣,10年以前能夠服務好85后的女性品牌,今天還能夠服務好95后女性,什么都不用改變。而不用改變,就沒有機會。
實際上,95后和85后有三個由歷史原因,決定了最不一樣的“三件事情”:
第一,95后是獨生子女生的孩子,85后不是,85后沒有兄弟姐妹;95后叔叔哥哥舅舅也沒有,堂哥表親也沒有,特別垂直,所以閨蜜越來越重要。
第二,85后是溫飽年齡,95后是小康年齡。
第三,85后是PC互聯網的原住民,95后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我們80后、70后的是傳統媒體的原住民。我們先是移民到PC互聯網,再二次移民到移動互聯網。
“三大特征”想明白了,帶來的結果是小康1.0時代決定了一個產品好玩、好看大于好用;溫飽時代長大的人好用很重要,性價比很重要。
還有就是“悅己大于悅人”,家庭這么垂直,不需要取悅別人。這些標簽是新人群的標簽。
2、產品邏輯
今天好看、好玩,比好用更重要。
怎樣體現你的產品和服務?我們今天有一個詞叫做“成圖率”怎么樣,你的可曬性怎么樣?
如果你的產品不具備成圖率,沒有可曬性的話,最多只是做了一個好用的產品,一定不好看、不好玩。
格樂麗雅創始人告訴我一句話,整個格樂麗雅設計不是因為進去覺得這個婚禮堂很美,是必須拍出來很美。
看著美和拍出來美是不一樣的,泡泡瑪特也是一樣,每一個店每個產品預先想好了拍出來很美,成圖率要高。
今天新消費時代最大的機會在于“相對快消、相對耐用”,不在于“絕對快消、絕對耐用”。
日活產品天天要吃,客單價很低;絕對耐用產品如冰箱洗衣機大家電,一用很多年,客單價幾千、上萬,這兩類我們都不喜歡。
我們喜歡投相對快消產品,以周為消費頻次,以月為消費頻次。例如吃火鍋,沒有人天天吃的,每周或者每個月吃一次。
什么是相對耐用?就是消費電子類產品,包括服裝服飾類,很多也是相對耐用,因為一年、半年可能更新一次,客單價在幾百到一千多。
3、私域與門店
對于線下店,我們提出叫做“高頻低客單價”,店要足夠小;“低頻高客單價”,店要足夠大。換言之,中型店是最沒有前途和出路的,通常我們是不太投低頻高客單價的。
私域,你是有店還是無店?有店如何做私域?無店如何做私域?打法不一樣。降低體驗門檻,小包裝多組合,千萬不要因為別人買了你們家一個產品(不喜歡)而否定了整個品牌。
今天年輕人越來越重要的是組合包裝,包裝要小;以前85后是溫飽型,最喜歡大包裝,加量不加價。但是,今天食品、用品、飲品等都想辦法把包裝做小,讓用戶一次多體驗一點。
以前做消費、做零售靠疊加門店、疊加產品,我比喻成數磚頭的方法,今天要數人頭,建立起和用戶的會員體系、會員通道。
言歸正傳,千億公司長什么樣子?我們提出“高、大、上”法則:
1、“高”,即高目標。
我們有一套方法論:從市值到財務,從財務到業務,從業務到市場,從市場到組織。
嘉御資本每投一家公司都會做好千億市值的準備,通過戰略梳理、組織梳理,讓千億公司不僅能夠看到,我們也有能力和他們共同設定高目標,還要一起做到。
千億市值目標和財務目標一旦設好以后,甚至包括業務目標,創始人高管不要喊出來!你要做千億市值,大量員工沒有股份,心想這個和我有什么關系?和你的客戶、用戶、消費者有什么關系?你的供應商聽說你要做千億市值,賺那么多的錢,得壓榨我多厲害?
所以單純的高目標沒有意義。
2、“大”,即大愿望。
2005年、2006年,淘寶特別想做1萬億GMV,沒有喊出來。我們翻譯了一下,叫做“幫助淘寶100萬賣家每家每年實現100萬GMV”。
今天做淘寶沒有到100萬就別做了,但是在當年很不容易了;當年100萬賣家和100萬GMV,就是1萬億。員工覺得有抓手,那個時候雖然沒有100萬,但是三五萬賣家已經過了100萬;他們步步為營,總能實現這個目標的,這就是把1萬億的高目標翻譯成一個“利他的大愿望”。
很多公司不會把高目標翻譯成“大愿望”,只有翻譯成大愿望,讓客戶的心聲喊出對客戶有價值、對員工有抓手的目標,才是真正的大愿望。 3、“上”,就是上速度。 戰場能夠打贏的都是靠速度,戰場制勝靠技術和組織,戰場是武器和鐵軍。商場中沒有武器,武器是技術,我們有沒有擁抱新的技術,有沒有擁抱新的組織變革? 鍋圈食匯、滬上阿姨、格樂利雅這三家公司,自從嘉御基金投資以后,穩穩地走在千億市值的道路上,靠的就是擁抱技術、擁抱組織變化。 另外,我以前是財務出身,我最害怕淡季,場租在付,員工工資在付;淡季有一年四季的淡季,也有一周的淡季,也有很多店一天幾個小時是淡季,消滅淡季是所有做消費第一個要想的事兒。 比如,鍋圈把火鍋這個場景帶回家,冬天非常好,到夏天就麻煩;對于夏天來說,夏天一到鍋圈的淡季就到了,夏天就上燒烤。 奶茶淡季在冬天是淡季,滬上阿姨做的是五谷雜糧,爆款是血糯米茶,是冷熱雙喝的,所以就消滅了淡季。 企業要多想,一天中有沒有淡季,做晚餐午餐怎么辦?做晚餐午餐怎么辦?都存在哪些淡季?如何破局。 今天我說要向宗教學習做消費品,三大宗教都是百年老店,用戶粘性很強,不用營銷,定期會來。 宗教是人類最了不起的品牌,歷史長、用戶多、粘性長,還代代相傳。父親帶著兒子去教堂,媽媽帶著女兒去寺廟,宗教做對了什么?我們逐一檢查一下。 第一,宗教肯定有一個符號。 我們問自己你的品牌,如果把你的名字拿掉看你的LOGO、符號知道你是干嘛的?很多品牌完全做不到,但是優秀的品牌可以做到。 看到被咬了一口的蘋果你知道是蘋果,前段時間大家不理解,為什么小米把米字稍微改一改就花了幾百萬,那可是改小米宗教上的符號。 很多優秀品牌看到這個符號,我們要問自己,自己有沒有重視你的品牌里的符號,不簡單只是那個品牌。 第二,得有教堂,得有清真寺,得有廟。 教堂廟宇是圣殿,企業有沒有品牌圣殿,你的旗艦店就是你的圣殿,線上的官網、官方旗艦店,也是圣殿,不光為了賣貨而存在。 第三,有圣經,有佛經。 西方營銷學叫做有品牌故事,你的品牌后面大家能夠聯想到的故事是什么,所以你這個品牌背后準備了什么樣的故事。 第四,得有傳教士和布道者。 每個教堂一定有神父,廟里有和尚,你的店長、你的員工必須是傳教士。 我印象最深,當年法國的體育運動品牌迪卡儂進入中國,嚴格要求全世界所有員工必須會一項體育運動,你面試的時候要展示這項體育運動。 當我把這個故事講給泡泡瑪特以后,王寧執行是最堅決的。 很多店長都是95后,店長這么年輕怎么培養,員工都這么年輕,速度發展這么快,他說沒事兒,我們員工和店長都是泡泡瑪特潮流玩具的粉絲,粉絲服務粉絲比培訓還重要,每一個員工和店長必須是自己產品的粉絲才可能成為傳教士。 什么是布道者?KOL,你的意見領袖,他們不是你的員工,教堂以外有很多忠實的信徒在幫助你發展用戶,所以要問自己有沒有傳教士,有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布道者體系。 第五,儀式感,或者叫做儀軌。 基督教把儀軌設置成周活用戶,佛教組織性、紀律性比較差,一年吃幾次素隨意,什么時候來一次寺廟隨緣;伊斯蘭教一天祈禱四次。我們自己的品牌儀式感和儀軌是什么? 第六,教主,品牌的創始人可以是教主,這是可有可無的。 教堂一定有教主,有的品牌可以無教主,對照一下蘋果、對照一個喬布斯,也對照一下雷軍。 有符號、有蘋果這樣的旗艦店,有蘋果背后的品牌故事,每個蘋果的店員就是傳教士;蘋果和小米外面有這么多的鐵粉,每年蘋果的發布會、小米的發布會都是最具有儀式感。 今天小米還是一家有教主的公司,蘋果隨著喬布斯去世已經是無教主公司,教主是雙刃劍,有利有弊。 所以像宗教品牌一樣做消費,“前面5點”是一定要做到的自查,第六條可有可無。 今天一些品牌教主已經不在了,品牌還很好,所以品牌有沒有教主,可有可無,這是雙刃劍,不是必選項。但是除了教主這件事兒,前面的都是要把一個品牌做好缺一不可的要素。 最后我想說,千億公司在中國的消費領域特別是餐飲業一定會有。你認認真真一年做出20億-30億利潤(營收300-600億),你一定是一個千億級公司。
延伸閱讀 一座城一個店!Live house為啥突然火爆了? 疫情過后,新餐飲時代拼的到底是什么? 6000字干貨:打造品牌的56條真經! 蘭桂坊“進軍”前海,千億級“酒館”賽道分一杯羹?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