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這在被譽為“新式茶飲第一股”的奈雪的茶(下稱“奈雪”)身上,體現的更加徹底。不過,對于當前的奈雪而言,雖談不上戴“皇冠”,但其既然選擇了站在“聚光燈”下,就要面臨所要承受的各種壓力。
從市場形勢看,奈雪不僅食品安全問題尚未徹底解決,廣大投資者和其自身對盈利的追求,也是其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10月29日晚,奈雪披露第三季度運營情況及盈利預警公告。公告顯示,
奈雪預計2021年全年錄得收入與2020年相比,將低于預期,并預計2021年全年將錄得經調整凈虧損
(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
同時,基于該集團未經審核管理賬目,奈雪于本季度內亦取得經調整凈虧損(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而2020年同期則取得經調整凈利潤(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計量)。
根據奈雪的招股書顯示,虧損一直是該企業的常態。2018-2020年,奈雪的茶虧損分別為6973萬元、3968萬元和2.03億元。
終于,在2020年奈雪實現盈利,其經調整的年內溢利實現盈利1664.3萬元。雖然數額不大,但2020年盈利后的奈雪,也讓外界對看到了更多可能性,但這也隨著盈利預警公告戛然而止。
對于由盈轉虧的業績,奈雪方面表示受到以下因素影響:為確保門店運營團隊相對穩定,門店人力成本在短期內彈性較低,難以根據疫情變化做出及時且充分的調整;自動化、數字化措施仍在測試過程中,對集團財務表現帶來預期增益尚需時日;2021年全年新開門店數量超出先前計劃,導致門店開辦費用及其它間接成本有所增加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本集團盈利能力于短期內預計將受到顯著的影響。
雖然盈利難,但奈雪并未放緩自身開店速度,此舉也難免遭受質疑。
目前,奈雪的如今主力店型包括兩類,即標準和PRO。其中,標準店:面積在180~350平方米,一般選址在購物中心、寫字樓及居民區中心的核心位置,客區可容納50~120位顧客,標準店內設有面包房,平均員工數量為21人;“奈雪的茶PRO”茶飲店:2020年11月推出,面積在80~200平方米,移除現制面包房,選址在高級寫字樓及高密度住宅社區等區域,覆蓋更多的消費場景、增強滲透、提升經營效率。
在今年第三季度,奈雪凈新增90間奈雪的茶茶飲店。3間奈雪的茶茶飲店關停,17間奈雪的茶標準茶飲店開始轉為奈雪PRO茶飲店。
奈雪表示,由于2021年下半年可選優質地點較多,在保證選址水平的前提下,2021年全年,我們預計將新開大約350家奈雪的茶茶飲店,其中絕大多數為奈雪PRO茶飲店。
據了解,奈雪PRO門店與標準店最大的區別,在于奈雪PRO銷售飲料的毛利率更高,同時門店初始投入更少、租金更低、人員配置更少,因此或將擁有更高的OPM(規模效益),且將不斷提升。如今,奈雪PRO店配置了自動煮茶機、急速烤箱等多種智能設備,奈雪的茶PRO店通過應用最前沿的智能化、自動化技術,如自動煮茶機及急速烤箱,大大優化了運營效率并能夠更好地保證品質和出品的穩定性。
縮減門店面積、提升運營效率,也規避了對門店排煙的高要求,申萬宏源測算,奈雪的茶PRO店由于租金及員工費用的節省,經營利潤率較標準店型可提升約5%,預計未來成熟市場標準店的經營利潤率達25%,奈雪的茶PRO店達30%。
顯然,無論是加速開店還是轉戰PRO門店,奈雪最大的訴求就是追求利潤改善。
不過,根據天風證券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奈雪Q3凈增茶飲店90間、至Q3末為668間,其中第一類/第二類PRO茶飲店分別增加58/52間、至Q3末到108/86間,標準店關停3間及轉化為PRO店17間、至Q3末為474間。新增茶飲店中,一線/新一線/二線/其他城市占比分別為26%/37%/26%/12%。根據簽約進展,預計全年新增茶飲店350間,多集中于Q4開業,秋冬疫情的反復和流感等預計不會對集團運營(門店開設、營銷、研發等)造成顯著影響。
同時,該報告明確指出,新增門店多集中于第四季度開業,對奈雪21年營收貢獻不顯著。
自今年上市以來,奈雪除了盈利能力不佳之外,
食安問題一直困擾著該品牌。
今年8月初,據新華社報道,記者通過隨機應聘,“臥底”網紅奶茶店“奈雪的茶”,發現其多家分店也存在蟑螂亂爬、水果腐爛、抹布不洗、標簽不實等問題。隨即奈雪的茶分別迎來了北京市西城區市場監管局和廣東省市場監管局的突擊檢查及約談。
同在今年8月,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啟動了安樂“查”飯監管品牌行動,其中第一期行動針對廣州“網紅”飲品店開展了監督檢查,對廣州市環市路商圈的“奈雪的茶”門店進行檢查發現,存在開封后的預包裝食品保存不當,水池、冰箱、冰粒機等標識不夠規范等問題。
該事件發生后,廣東省市場監管局開展對全省范圍內“奈雪的茶”門店和相關網紅飲品店專項風險隱患突擊檢查,并聯合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對位于深圳的“奈雪的茶”總部展開約談。8月2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通報,奈雪的茶兩家門店存在“在制作過程中標簽掉入芒果泥”等違規操作問題。奈雪也因此受到相應處罰和通報批評。
今年10月10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微信公號“北京消協”發布文章《北京開展食品安全大檢查!看看哪些餐飲企業問題最多?》,文章顯示,經檢查發現北京市7家奈雪的茶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10月12日,奈雪再因食品安全問題收到罰單。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顯示,因抽樣茶飲菌落總數項目不合格,上海奈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東長治路店被罰款5000元。處罰文書顯示,監管部門在對奈雪長治路店現制現售的金色山脈寶藏茶進行無菌采樣方式抽樣檢驗,判定被抽樣的產品菌落總數項目不符合DB31/2007-2012《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現制飲料》要求,檢驗結論均為不合格。自上市以來,奈雪的茶已然多次出現食品安全及衛生問題。
10月14日,湖北省襄陽市市場監管局通過開展城區奶茶店專項檢查,發現奈雪的茶存在廚房操作間不規范的問題,同時襄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整改完成。
僅僅半個月之后,11月3日,因生產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劑,上海奈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南京西路分公司10月25日被罰款5萬元,該公司為奈雪的茶下屬公司。處罰單位為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經查,消費者于2021年9月4日晚20:22通過“奈雪の茶”微信點單小程序在上海奈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南京西路分公司購買霸氣葡萄罐子蛋糕一個,標簽上保質期為2021年9月3日晚23:59,至購買當日已超過保質期。
涉案預包裝蛋糕由奈雪の茶品牌總公司深圳市品道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以冷凍狀態于2021年8月27日配送至當事人店鋪,冷凍狀態涉案蛋糕的生產日期為2021-07-14,保質期至2021-10-12。
由當事人自行解凍后打印標簽對外出售,但當事人未對解凍后蛋糕的上市數量和銷售數量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現已查明,當事人于2021年9月2日早晨7:11分開始解凍涉案蛋糕,解凍須12個小時,于9月2日晚19:11完成解凍,即標簽的上市時間21-09-02 19:11。
完成解凍后的涉案蛋糕,保質期至第二天的24:00前,即標簽上的保質期21-09-03 23:59。
涉案過期霸氣葡萄罐子蛋糕售價人民幣26元/個,進價人民幣16.74元/個,共銷售1個,獲利人民幣9.26元(26-16.74=9.26元),無剩余待售過期的解凍后的蛋糕。
上海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上海奈雪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南京西路分公司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第(十)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五)項,決定對其處以5萬元罰款,沒收違法所得9.26元并警告。
連接發生食品安全事件,勢必對奈雪的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進而影響到公司業績。
奈雪創始人在采訪中多次提出,要讓奈雪的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中國的“星巴克”,其門店選址將緊挨星巴克。不過,
就目前形勢來看,奈雪要想對標星巴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今年6月30日,奈雪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新式茶飲第一股”。不過,奈雪的茶上市首日便慘遭破發,開盤價為18.86港元/股,低于19.80港元/股發行價,當日收報17.12港元/股。
由于出售過期蛋糕,自上周三開始,奈雪的茶至今已經連跌6個交易日,股價從周二收盤價10.54港元,盤中一度跌至9.06港元,創出52周新低。即便今日有所回升,其股價較和市值,也較上市之時已經蒸發近一半。
當然,對于奈雪對標星巴克,除了要解決好屢禁不止的食安問題,還要以實實在在的利潤贏得資本市場的信心,只不過,奈雪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并不小。
奈雪除了高昂的門店成本外,產品成本也并不低。歷史財務數據顯示,奈雪的材料成本從2018年3.84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1.59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73.8%,甚至高于同期營收年均復合增長率67.7%。2020年,公司材料成本占營收比重達到37.9%。2021年上半年,奈雪材料成本為達到6.69億元,同比增長43.6%,材料成本占總收益的31.5%。因此,在材料成本占比較高的情況下,唯有保持足夠高的客單價,同時保證銷量,在產品銷售“量價配合”良好的情況下,方能創造良好的盈利水平。
而高客單價就注定了奈雪的目標客群難以下沉,觸達更多消費人群。據灼識咨詢報告,按2020年零售消費總值計,奈雪的茶在中國整體現制茶飲店行業中為第七大茶飲店品牌,市場份額僅為3.9%。如果進一步放大到茶飲市場,奈雪的市場份額還將進一步下降。
此外,
在國內進入門檻較低,業務模式可復制性較強的現制茶飲市場,奈雪的優勢也正在逐步削弱。
在同樣的高端化市場,有已經孵化出喜小茶的喜茶,平均每1.2周就會推出一個新品;而往奈雪并不擅長的下級市場,有經上市備案的蜜雪冰城,其門店數量突破2萬家,較奈雪的數百家比,滲透率已經遙遙領先。此外,再算上茶百道、茶顏悅色等“后起之秀”,奈雪的表現并算不上亮眼。
聲明:凡注明 “作者: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亦不作投資建議。
文中數據均來自企業公告及媒體公開報道,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伊利股份三季報“超預期”:前三季度凈利近80億超去年全年
養元、露露、可口可樂、東鵬飲料等18家企業的三季報披露:8家雙增5家雙降
“新首富”的“新挑戰”
百事、海天、洽洽等食品巨頭先后提價,全球“漲聲一片”將給市場帶來什么影響?
從創新到創“心”,今麥郎引領方便面市場創新“新范式”
瞄準健身運動人群!洽洽小黃袋要“keep”新增量市場
認養一頭牛擬沖刺A股,網紅光環能否獲得二級市場加持?
中國紅牛官微發話:泰國天絲在“歪曲事實、混淆視聽,污蔑、抹黑中國紅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