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O傾囊相授:餐飲新手如何少走彎路?

    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930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現在是不是進入餐飲業的好時機?餐飲創業者應具備哪些能力?模式做輕還是做重?……

    近日,課堂的線上課程中,宅食送CEO穆楊把自己從業以來的寶貴經驗進行了分享。

    廢話不說,上干貨。

    ?餐飲老板內參

    1

    現在是不是進入餐飲業的好時機?

    很多人可能認為,現在餐飲市場已經進入一片紅海,但為什么還有很多人紛紛投身餐飲業?宏觀角度講,現在中國的GDP已經由投資、外資發展帶動轉為內需拉動,消費拉動國民經濟發展。

    這一趨勢未來會進一步增強,餐飲板塊應該將成為繼房地產后的第二大消費板塊。

    同時國務院供給側改革這一點也適用于餐飲業。所謂的供大于求,不是不需要餐飲,而是不再需要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餐飲。

    一些臟亂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老舊的餐飲不再受歡迎,對健康、安全、快速甚至小眾需求的滿足開始在餐飲里冒頭。人們現在去吃飯,不再需要大菜單,而需要滿足自身特點、滿足口味的具體品類,進而選擇一家餐廳,這就是所謂的供給側改革。

    可能很多人會問,現在進入餐飲行業是否是一個好的切入點?近幾年在互聯網餐飲的沖擊下,餐飲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歷史上講,其實從來都沒有好行業、壞行業,只有在行業中做得好或是不好的企業。

    而且,當資本和人才開始進入這一行業,這個行業才剛剛開始改革。作為一個有千年歷史的行業,餐飲業未來一定還會發生大變革。

    2

    創業者應具備哪些能力?

    首先要具備自我糾錯能力。餐飲行業是個古老的行業,看似門檻很低,但實際上每個鏈條都是一門專門的學問,每個鏈條都可以成就一家企業。這么小的餐飲遇上這么長的鏈條,餐飲新人在路上碰到問題、發生錯誤不可避免。

    所以犯錯不可怕,能夠自我糾錯是最重要的。不少餐飲品牌,甚至知名餐飲品牌的創始人都非常固執,不愿承認面對自己的錯誤,不聽勸告。

    前不久,一家知名外賣品牌在北京宣告關停,它的創始人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跨界者,也不聽別人的勸告,雖然不以成敗論英雄,但實際來講,能不能迅速把自己變成一個老兵,把自己的錯糾正過來,是存活的基本能力。

    了解自己、洞察當下和預見未來,這個是創業者的核心能力。以黃太吉為例,當年黃太吉出來的時候都是哪些人在做煎餅?都是街邊的叔叔阿姨,赫暢作為一個外來者他是怎么做煎餅的?他充分發揮了社交和互聯網營銷的魅力,因為他是一家知名廣告公司的合伙人,所以當他用多緯度互動和傳播來跟用戶建立聯系時,他就脫穎而出了。這就叫了解自己、洞悉當下。

    預見未來呢?黃太吉已經不能算一個煎餅品牌,而是一個外賣平臺品牌,抓的是未來外賣的趨勢,以及為創業者服務的趨勢。當然這個戰略能否成功現在還不知道,但是他在不斷升級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個大的自我轉變,這就叫預見未來。

    3

    模式做“輕”還是做“重”?

    餐飲從業者,一般會從兩種方式切入,一種是做輕,一種是做重。

    做輕就是線下的自產部分比較少,當然有明顯的好處,尤其互聯網公司出來的人,想在短時間內極速發展,不用改門店布局,把產品外包給別人去做,利用別人的閑暇產能,配送也是別人的,自己可能只負責銷售,這樣發展速度會很快。

    但做輕也有明顯的壞處,餐飲離不開產品體驗,這樣難免就會有問題發生。對品質、口味等的把控能力肯定不如傳統行業,怎樣才能保證顧客享有極致產品?意味著要下很大功夫。

    另外在各個鏈條上進行外包或合作,意味著輕模式無法吃到整個餐飲產業鏈上的全部毛利,盈利也是個問題。很多互聯網餐飲最終都是死于資金鏈斷裂,因為他們的毛利沒能得到保障。

    歸根結底就是做餐飲是把盈利放在當下還是未來?個人建議,眼下重要的是活下去,對于餐飲創業者,初期還是要以盈利為首要目標,但如果要做好,就可能要投入更多精力思考產業鏈問題。

    一說產業鏈,大家就會問,那不就是做重么?重也有重的弊端,比如投入多,資產大,門店發展相對慢些。從研發到生產到配送,本質上是一個產業鏈,做重作為一個餐飲新兵,又沒有傳統行業積累的優勢,該怎么辦?

    有兩個方向:第一是從配送環節入手,比如BAT,現在就不用考慮了,因為壟斷優勢已經非常明顯了,第二就是生產研發環節。

    做研發的很多,比如多種第三方食品加工廠,她們會研發產品,賣給餐飲品牌。

    生產環節也可以做,宅食送其實做的就是生產環節,本質上是一個廚房的運營商。因為切割了生產鏈條中的部分環節,所以毛利可能不能完全獲得,這就要做好高頻或者客單價。

    剩下一條出路就是做小而美,做一個門店,做足產業鏈積累自己的經驗,等時機成熟再進行連鎖擴張。好處是做了研發到生產到銷售環節的所有鏈條,理論上一般60%~70%的毛利可獲得。但這樣可能需要引進專業化餐飲人才,管理難度相對大。

    4

    如何“+互聯網”?

    當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沖擊這個行業時,傳統餐飲一片慌張。但是現在,前幾年風風火火的互聯網餐飲這幾年卻都多少遇到了一些障礙,而傳統餐飲紛紛拿起武器開始收復失地。

    對于傳統餐飲老板,現在有一些怎樣的挑戰?

    第一,學習成本。要改變一個人很難,但如果希望你的餐飲企業能夠符合時代需求,符合消費者需求,創始人就必須能夠做出一些改變。

    第二,做到第一點的前提下,進行組織改革。改變不適應時代需要的傳統的架構設置,是很大的挑戰。比如全聚德,已經有了很重的現有體制,既然無法改變,和年輕人成立合資公司也是一種辦法。

    第三,放棄既得利益是最后一個挑戰。如果現有的產品不太符合消費者需要,能否忍痛做出產品結構調整?放棄大菜單和既得利益,構建新的體系,投錢去研發、試驗,是不是有這個決心?

    傳統餐飲老板想做互聯網產品實際上比跨界者更容易,因為內功能更好的讓企業長久生存下來。所以要自信。

    此外要思考的是,加互聯網解決的是用戶粘性的問題還是內部效率的問題?講一個例子就是大董,有一次,大董老師說他們新上了一個系統,上完之后,采購人員沒有換,供應商也沒換,采購價格也沒變,但是毛利凈漲了兩個點,這可能就是互聯網作為工具屬性的一個好處。

    這個時代,不會再有單獨依靠某一類優勢的餐飲競爭。但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這個行業,最終落地的還是經濟規律,商業本質實際上沒有變化。怎樣生存下去和獲得凈利潤?無論互聯網還是傳統餐飲,這都是最大的挑戰和目的。

    更多精彩課程,敬請持續關注餐飲老板內參旗下餐云課堂。

    統籌:張琳娟|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298.html

    (0)
    上一篇 2016年5月9日 07:27
    下一篇 2016年5月9日 08:3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