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撈的自我救贖









    11月5日,“海底撈將關停300家門店”的消息一出,便沖上熱搜榜首。

    “每2分鐘就有一家餐企倒閉”的真相,讓餐飲人猶如驚弓之鳥,如今連行業大佬都要斷尾求生……

    對于各位老板而言,吃瓜歸吃瓜,也得防著自家著火。作為火鍋人,我們如何緊急避險?









    第 969 期

    文 | 田果 張冬

    1

    海底撈“壯士斷腕”

    將關300家虧損店

    昨日,海底撈發聲了,“關店300家”的消息立馬引發圈內圈外關注。

    ▲ 致關心海底撈的朋友

    從海底撈的“啄木鳥計劃”和“致關心海底撈的朋友”的信中,餐見君提煉出幾個點,如下:

    1、壯士斷腕,及時止損。海底撈將于今年年底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經營未達預期門店,果斷“斷尾”提升管理效率和經營水平。
    2、關店不裁員,在集團內妥善安頓相關門店之員工及管理層。
    3、踩了很多選址坑,人才缺口大。這兩點也是造成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4、一方面,內部組織結構需要優化,另一方面,“雙手改變命運”的價值觀沒毛病。
    5、謹慎開店,但不放棄開店。平均翻臺率未達到4次/天,原則上不會規模化開新店。但門店拓展思路沒變,還是有增加布點的可能性。正如創始人張勇所說,“穩定了我就沖鋒,不穩定了我就穩定。”
    6、企業的經營管理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我們正在逐漸地擺脫阻力,
    所以有進有退是難免的。
    細數這兩年,
    行業老大哥動作頻出,更是成為熱搜榜的“常駐嘉賓”。

    ▲ 排隊顧客眾多 翻臺率逐年下降 

    無論是接班人計劃、創始人套現,還是漲價道歉、全品類作戰,都開始讓行業粉絲們警覺起來。

    除此之外,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它幾乎每天新開1.6家店,開店速度非常之驚人。

    狂奔開店最直接的問題之一,就是邊際效應下降,增收不增利。另一個問題就是單店平均翻臺率下降。
    創始人張勇也提前發現這個問題,承認自己對趨勢的誤判,因此,閉店現象不是偶然和突發。

    ▲ 海底撈創始人 張勇 

    正如知名媒體人王新磊所說,擴張就是跑馬圈地,圈了人才、圈了資源、提升了品牌,同時歷練了團隊和組織。而此時的回調,就是一個去偽存精的過程,留下的都是能打勝仗的精英。

    總之,進一步,退半步,在海底撈過去的發展過程中是常態,在今后依然是常態。

    2

    老大哥都開始自救了

    別再“吃瓜”了

    海底撈的“瓜”,吃歸吃,若能從別人失敗的經驗中學到點東西,那海底撈算是功德無量了。

    ▲ 海底撈的行動為餐飲人敲響警鐘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哈姆萊特的問題;“斷臂求生,還是茍延殘喘”,這是很多餐飲老板的問題。

    呷哺呷哺關了200多家店,已經給很多人敲響了警鐘,此次海底撈關店,無疑是當頭棒喝。

    ▲ 同是壯士斷腕的呷哺呷哺 

    從海底撈發布的公告來看,關店原因有很多,作為火鍋人,我們如何緊急避險?餐見君梳理了幾條,以供參考。

    1、選址。在選址問題上,不得不說,海底撈確實考慮欠佳,很多店離得這么近,分流是關店的元兇,如果分析“原罪”,資本催促和過分自信是罪魁禍首。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選址就是選生死,客單價、客流量、用戶年齡、喜好,都要做調研,畫出用戶畫像,而且餐廳的調性,場景必須貼合用戶畫像。
    連鎖化企業更應如此,不去做市場調研,盲目選址,就是為自己挖坑。

    ▲ 連鎖化餐企更應做市場調研 

    最關鍵一點,選址不合理還會造成“品牌內卷”——兩個門店會為了KPI而爭奪客源。

    這樣導致的直接后果,不是“激發狼性”,而是非理性競爭,不同品牌之間尚能獨自消化,同一品牌之間必定會不顧企業文化,進而導致團隊分裂。
    這一點,海底撈也進行了反思,“部分新開門店選址不合理”、“過度相信‘連住利益’的KPI指標”、“企業文化建設不足”等。
    2、人才。餐飲屬于服務業,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留不住人,是最大的問題,剛對企業有所了解,過些時日就離開了,浪費很多培養成本和機會成本,海底撈此次關店,也表示“優秀店經理數量不足”。
    注意措辭“優秀店經理”。

    管理層的流失及人事變動對企業的影響太大,像呷哺呷哺,市值蒸發幾百億,很大程度上是趙怡和張振緯的離開。
    餐飲企業對于人才的選擇,首先是價值觀一致,否則,不認可、不認同,根本沒法開展工作。
    其次,統一思想。公司的整體規劃、戰略方向、全員的目標,一定要讓管理層完全明晰,最好能讓其復述出來,以確保統一。

    ▲ 人才驅動發展 

    海底撈也說,“內部組織架構變革讓各級管理人員
    ‘無法理解且疲于奔命’”。

    沒有目標的奔跑,自然會疲于奔命,但海底撈最具老大風范的一點就是“關店不裁員”,其實,如果裁員,卻不小心裁掉一些潛力股,確實是海底撈的損失,關店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再開店,沒人了。
    再次,明確的晉升機制。人生的意義就在于自我價值的實現,有明確的晉升機制,有目標、有制度、有激情,員工成長了,才能開動大船,這一點,撈王就做得很好。
    最后,績效激勵。員工上班,無非求兩樣東西,“有成長”、“有成果”,績效薪資就是最直接的成果。
    3、及時止損。經濟學上有個術語,叫做“沉沒成本”,是指以前發生的,與當前決策無關的成本,屬于已經投入,卻不可回收的成本。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不再投入——因為無論你再投入多少,都會沉沒到海底,變得毫無意義。
    關300家店,最大的好處就是及時止損,茍延殘喘地活著,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不僅商業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海底撈為此次舉措取名“啄木鳥計劃”,寓意很深,啄木鳥是樹木的醫生,長而尖的喙能把隱藏在樹中的蟲子給啄出來,讓樹更健康。

    ▲ “啄木鳥計劃”是在為自身進行治療 

    作為外人,我們只能看到樹的挺拔、蒼翠、高大,但里面的問題,我們無從知曉,直到葉落枯萎,才有所察覺,此時可能已回天乏術。

    每個企業都需要啄木鳥,或來自內部,或來自外部,去深挖表層下的問題,唯有不斷復盤,不斷反思,不斷查找問題,企業才可長久。
    實際上,海底撈此次關店,不算“壯士斷腕”,更像是“壁虎斷尾”,因為斷尾的壁虎,還會長出新尾。
    它一定會比之前更強大。

    推薦閱讀:小蝦丸藏大產業,“向海經濟”下的萬億市場

    END

    統籌丨孫巖巖

    輪班主編丨阿寧

    商務合作|18637183183(同微信)

    文章轉載丨zhangsan426





    覺得內容還不錯,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432.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6日 21:01
    下一篇 2021年11月6日 21: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