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肉是中國人餐桌上僅次于豬肉的第二大肉類食材。
近年來雞火鍋百花齊放,除了豬肚雞、椰子雞、火鍋雞,還有許多小眾品類蜂擁而起。
雞火鍋市場到底怎么樣?餐見君帶你一文讀懂。
第 978 期
文 | 亞飛
在火鍋界,牛羊肉長期占據C位,但在全國肉類消耗量里并不是最多的。
據FAO及中國畜牧業協會數據估算,在2021年中國肉類消費結構中,雞肉排名第二(16.77%),在牛羊肉之上。
▲ 2021中國肉類消費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雞肉除了蒸鹵煎炸燉炒烤,雞火鍋也是非常重要的吃法,甚至跑出許多細分品類。
豬肚雞、椰子雞、火鍋雞
三雞鼎立
餐見君根據窄門餐眼及公開數據,做了較全面的整理后發現:豬肚雞、椰子雞、火鍋雞,可謂三雞鼎立。
▲ 三雞鼎立
>>豬肚雞火鍋領跑品類
豬肚雞火鍋從客家菜“豬肚包雞”演化而來,是典型的有料火鍋。今年9月,撈王赴港上市沖刺IPO的消息,將該品類推向制高點。
整體而言,該品類有2大特點。
各區域性品牌在各自“山頭”錯位發展。撈王主要在江浙滬,淼鑫、淼福主要在廣東,廣順興主要在河南,煲大王主要在湖南。東北、西北、西南則少有豬肚雞的身影。各品牌在各自“山頭”錯位發展。
▲ 豬肚雞火鍋
客單價兩極分化。撈王主打高端,客單價140元左右,有超81%的門店集中在一線、新一線城市;其他同類品牌的客單價在60-80元左右,主打中端市場,客群畫像已出現明顯分層。
>>椰子雞火鍋名聲在外,缺乏引領
椰子雞火鍋因很多品牌都主打海南椰子和文昌雞,而被誤認為是海南火鍋。其實,它的發源地是廣東深圳,坊間甚至稱之為深圳“市菜”。
椰子雞品類勢能不低,但品牌和市場占有率卻不高,整體表現為3個特點。
尚未跑出全國性品牌。2014年至2016年,椰子雞迎來第一次爆發期,由于模式易復制,催生了不少的品牌。但整體而言,尚未跑出100家以上、全國性的品牌。
目前多為華南、華東的區域性品牌,如四季椰林、春潤大地、潤園四季、椰客、23度不太冷等。
▲ 椰子雞火鍋
客單價偏高,在90元以上。許多椰子雞火鍋品牌有超75%的門店位于一線、新一線城市,裝修考究,這就導致客單價偏高,在90元以上,23度不太冷更是達到130元,位居首位。
SKU 較少,有融合其他火鍋品類的趨勢。該品類大部分品牌的SKU都不多,主要是椰子雞、臘味煲仔飯、海鮮等菜品。
可選擇性較少或是椰子雞火鍋的短板,因此有的品牌會將椰子雞、豬肚雞一起做,甚至引入麻辣鍋,如長沙的撈緣椰子雞·豬肚雞火鍋。
>>火鍋雞跑不到長江南
火鍋雞起源于河北滄州,是個有點“混搭”的品類:器具是老北京涮肉的銅鍋,雞肉則借鑒了川菜做法。
火鍋雞跑不到長江南。盤踞河北的超越、余樂圈、0317、老滄州火鍋雞,東三省的劉記光大火鍋雞,還有分布河南、河北、山東的小V家秘制火鍋雞,都是區域性品牌。
幾乎所有門店都在北方,長江以南各省份很少有火鍋雞。這或與南方喜歡吃口味更清淡的燉雞、豬肚雞等有關。
▲ 火鍋雞
下沉市場的性價比新星。火鍋雞客單價大都在50-60元之間,門店多位于二~五線的下沉市場,比例約為70%~80%。
滄州的0317火鍋雞某門店,大眾點評顯示已收錄6年,位居熱門榜第一,人均64元,2600+評論中,很多都提到“分量大、性價比高、裝修精美、愿意再來”。
雖然火鍋雞的客單價比同樣定位下沉市場、味道相近的大盤雞貴了20~30元,但裝修風格更加都市化、時尚化,對縣城青年、小鎮青年而言,反而更有吸引力。
藥膳雞、地鍋雞、椒麻雞、豆花雞
小眾品類蜂擁而起
除了以上三個較大的品類,還有很多小眾而有特色的細分品類,正在摩拳擦掌,伺機崛起。
▲ 小眾品類蜂擁而起
>>藥膳雞火鍋偏安江蘇
藥膳雞原本是一道加了多味中藥材燉煮而成的雞煲,后被改造成主打滋補的火鍋。
▲ 藥膳雞火鍋
據觀察,江蘇的藥膳雞火鍋最多,且85%以上的門店都位于三線城市。比如揚州藥膳雞、光頭佬藥膳雞,分別有50家、38家連鎖店,客單價在40-60元之間。
雖然消費者的養生需求越來越大,但藥膳雞火鍋作為火鍋而言,社交屬性偏弱,復購偏低,且藥膳類餐廳在宣傳時是否有監管風險,有待后續觀察。
>>地鍋雞、柴火雞火鍋,扎根一二線的農家風味
地鍋雞火鍋的典型標志是地鍋、燉雞和鍋貼,滿滿的農家風格,柴火雞火鍋也類似。
雖是農家風味,但它們反而在四五線城市不多見。
▲ 地鍋雞火鍋
比如廣布江浙滬的地鍋傳奇,310+門店中,70%都位于一二線城市;湖南的柴火記憶柴火雞,50+門店,76%都位于一線、新一線城市。
價格實惠、分量足是他們的主要標簽,消費者多是在大城市奮斗的打工青年,客群很大。這或能解釋為何地鍋傳奇能開出310+門店。
與此同時,雞火鍋中還有花膠雞、椒麻雞、雞雜火鍋等細分品類。品牌少,規模小,有待市場發育。
>>“類雞火鍋”不可小覷
此外,餐飲行業還有豆花雞、炒雞、大盤雞等可以加涮菜的“類火鍋”。
如虎丫炒雞是近兩年異軍突起的品牌。
▲ 炒雞
在河南、陜西等地開了50+門店,60%以上都位于新一線城市,其多樣的口味、新潮的裝修以及大力度的營銷手段,吸引了不少年輕消費者。
老狼大盤雞、傻子張大盤雞等都是保有300+門店的品牌,廣布華北,實力不可小覷。
最后
總體而言,雞火鍋品類呈現百花齊放、兩極分化的格局,增長潛力巨大。有幾點建議,供餐飲人們參考。
>>擺脫品類依賴,向品牌進發
除了撈王、23度不太冷等品牌勢能較強外,大部分雞火鍋“品牌勢能 < 品類勢能”,這從命名上就可以發現。
很多品牌一旦被拿掉品類后綴,勢能立刻就降低了。而海底撈、巴奴,不需要強調是四川火鍋、重慶火鍋,就能被消費者熟知,這是品牌勢能的力量。
未來,雞火鍋品牌們要擺脫品類依賴,向塑造品牌的道路進發。
>>雞火鍋不難做,但要做好,需做這3件事
一是根據品牌定位選用合適雞種。性價比路線可以用平價的白羽雞,高端路線可以用有品質的烏雞、黃羽雞(文昌雞、清遠雞等)。
二是做出差異化。不管是什么細分品類,都要做出差異化。有特色的場景、系統化的會員體系、契合年輕人的營銷活動都可以。
三是異業借鑒,做好標準化。雞火鍋有較強的的廚師依賴,這制約了雞火鍋的標準化和可復制性。不妨進行異業借鑒,抄鄉村基、老鄉雞的作業。
▲ 鄉村基
如鄉村基,它在標準化上沒有盲目抄襲西方“中央廚房加工+門店復熱”的路子,而是由老廚師進行流程拆解,并制作標準化SOP(如切菜尺寸、炒菜油溫、放菜順序等)。
先在中央廚房做預處理,然后門店廚師做熱鍋現炒,兼顧效率和顧客體驗。
你對雞火鍋怎么看?歡迎留言評論。
推薦閱讀:火鍋店還能“甜”多久?
覺得內容還不錯,點個在看唄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