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升級與常態化疫情防控的雙輪驅動下,餐飲業的數智轉型愈演愈烈。
順應數字經濟的發展浪潮,向數智化轉型,2021年,被稱為“數智化”的元年。在這一年,無論是餐飲供應商還是餐飲品牌,乃至餐飲服務商,都在積極傳達數字化的重要性。數智化轉型正在全方位賦能餐飲的創新、升級、前進。
11月16日,由中國烹飪協會、辰智科技、商圈秀、奧琦瑋聯合主辦的“中國餐飲大數據應用峰會(CCBD)”于上海隆重開幕,進行為期兩天的活動。現場,知名餐飲百店品牌、頭部餐飲供應商等餐飲產業鏈濟濟一堂,洞悉餐飲企業數智化變革難點,指明餐飲企業數智化實踐路徑,共話餐飲業的數智未來。超千人親臨現場,探索與聆聽數智餐飲的潮流趨勢。
同期,商圈秀3.0發布會在峰會上隆重舉行。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佟琳女士、辰智科技創始人葛建輝先生、中國烹飪協會企業家委員會執行主席/中國餐飲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吳堅先生、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助理/生鮮供應鏈分會秘書長邸剛先生、華食智造創始人/中國烹飪大師張鴻烈先生等10位嘉賓共同啟動了商圈秀的3.0時代。
吳堅老師現場發布《2021年中國餐飲大數據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通過數據全面展現餐飲業的現狀與趨勢。下面是現場報告部分摘錄,詳細數據請參考“白皮書”全文。
1、餐飲大盤數據: 2021年,中國餐飲收入有望回升至4.5萬億元,門店規模突破930萬家。 市場平穩復蘇,最近一年門店留存率超80%。 近3年下沉餐飲門店年均增速超20%。 餐飲連鎖率超35%。 2、餐飲品類聚焦: 2021餐飲品類TOP4為中式快餐、中式正餐、輕餐飲、火鍋。 中式快餐盛極而緩,快餐簡餐類餐廳規模銳減,粉面類餐廳熱度提升。 中式正餐門店漲速較緩。 輕餐飲門店穩定增長,楊枝甘露成為輕餐飲最受喜愛的產品。 火鍋品類后疫情時期增速強勁。 3、餐飲投資熱點: 餐飲與資本關系愈加緊密,上線與下沉市場投資熱點有所差異。 產品不斷升級迭代、自身不斷進化、視覺審美不斷升級的品牌更易受資本青睞。 4、餐飲消費洞察: 90、95后逐漸成為消費主流,未來消費向個性化發展。 早餐與夜間消費需求增多。 消費者初選餐廳時更看重價位與口碑。 5、餐飲行業趨勢: 消費主力更迭,引發消費市場結構性變革。 品質升級勢在必行,其中,體驗、材質、健康、產品標準成為關鍵詞。 運營模式正在發展演變,新品類、新產品、新場景、新賽道、新市場掀起新浪潮。 數字化正在重構產業底層邏輯。
分享《餐飲爆品的數字創新模式》 針對CFB的數智化實際應用,許總進行了兩點分享:
許總如何帶領CFB實現逆風翻盤,并成為餐飲業單店同比增長最高的集團之一?
CFB團隊伙伴的努力付出,成就了今天的CFB。
CFB從一個傳統型公司轉型為目前幾乎所有決策都依據大數據的數字型公司。去年疫情時期,公司快速決定將私域運營作為公司發展的重地,并由此實現了裂變營銷。
璞真不斷探索風味趨勢、探索在地味道、探索融合創新, 共享:研發共享、平臺共享、資源共享; 探索:探索風味趨勢、探索在地味道、探索融合的可能; 服務:合作伙伴服務、專項風味服務、貼身跟進服務。 有爆品不一定會成功,但沒有爆品一定不會成功!餐企該如何打造爆品?張總從爆品生態研發的核心出發,給出了系統、深度的剖析。 產品經理是打造成功品牌的基石,他圍繞爆品打造提出系統觀點: 找到行業的“天”,迎合當下的政策環境。 找到文化的根、地標食材的源、最佳的“黑科技”工藝,以及最合適的設備和供應鏈,以標準的設備、食材、工藝及供應鏈等極致配套來支撐爆品的輸出。 找到生態研發(海陸空)戰隊,廚師是陸軍,社會所有的專家是海軍,教授、研發人員是空軍。 找到的流量渠道和爆品直播的演繹場景,產品營銷路徑從3公里范圍擴展到3000公里;客戶服務從一千個人一次服務,到一個人服務一千次。 找到標準化和個性化的關系,對內設置標準化體系,包括前端運營與后端供應鏈管理標準;對外設置個性化體系,呈現品牌定位與價值的差異化。 他強調,爆品的味道融合了本味、融合味與趣味,想做到第一就必須做到唯一。找到企業的靈魂“產品經理”,能夠極大降低餐企的管理成本,推動企業前進。
中國人的味蕾在于酸、甜、苦、辣、麻辣、鮮香和咸香,每個地方都有突出的風味。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人口頻繁遷移,
地方美食正在迅速走入全國的家庭和餐桌,地域風味的融合正成為現在的中國味道的趨勢。
有地域特色的咸香和鮮香、酸辣風味開始流行全國,而且增長迅速。
把福建味道變成非川調里面非常有潛力的在地味道,繼而推動全國性的在地味道融合性開發,推動中西融合創新,是璞真的味道價值的重點。
邸剛先生
,
與奇華頓大中國及韓國消費者洞察高級經理
王憶凌女士
、
翠宏集團創始人
鐘書紅先生
、
圣農食品創新研發部負責人
吳海英女士
、
叮叮袋合伙人/CFO
孫宏女士
就
“數智化產品研發及創新”
展開深度探討。
當日晚上,大會特邀重磅嘉賓出席了主辦方特別舉辦的閉門晚宴。菜魔方重磅發布了2021年度TOP100爆品趨勢,RMDS賽事中國區十強頒獎晚會也與晚宴同期舉行。
分享《學會這3個場景應用的餐飲企業將正式踏入數智化4.0》
今年是數智化的重要分水嶺,針對數智化的變革與創新,以及數智化驅動餐飲供應鏈企業實現業績增長,葛總帶來精彩分享。
按照數智化的決策,無論是餐飲品牌還是供應鏈企業,都值得重新做一遍。數智化是所有企業最重要的戰略,在數智化背景下,葛總提出以下觀點:
這幾個類型的企業會在未來實現持續增長:
1、航母級的餐飲集團;2、品類霸主;3、區域龍頭企業。
創新、重構,進而超越,是數智化紅利的主旋律。在數智化轉型過程中,有兩個關鍵點:
1、提高高價值顧客的留存率是數智化轉型運營最重要的目標。
2、未來的數智化需求決定采購。
葛總現場解析辰智如何用“數據+工具+人”三位一體的理論基礎推動企業數智化轉型落地。
數據方面,辰智過去10年做好了3件事:1、連續跟蹤消費者外出就餐的行為習慣;2、跟蹤餐廳開店和關店;3、洞察消費者對菜品的偏好。 工具方面強調3個問題:1、業務在線化;2、數據可視化;3、深度洞察。 其中,“人”是三位一體數智化里面最關鍵的環節,定位為有6大能力:1、編程技巧;2、統計和數學行為;3、數據操作;4、數據分析;5、數據的可視化;6、行業理解。 此外,辰智數智化體系建設主要圍繞5個點:1、提升顧客價值;2、提升商品效率;3、提升單店業績;4、降低業務成本;5、加強商務管控。
討論數字化是討論如何在新的經營環境實現企業更健康、更強、更穩健的發展。
其中,關鍵是更健康,更健康才能走得更遠。
他認為,未來15年一定是餐飲企業創新最大的發展紅利期,
行業將迎來最大的政策紅利,預計中國會出現更多達到百億或者千億市值的品牌。
一是小而美,二是新銳的連鎖企業,三是傳統的模式和傳統的規模化企業,
歸類不同,切入點不同。
一端是消費者,一端是供應商,中間是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經營規劃。
數字化系統是連鎖企業運營搭建起的神經網絡系統。數字化在不同環境里發揮的價值有所不同,一是餐企如果不做數字化觸達不了消費者;二是數字化完善升級企業的人、財、物管理;三是由數字化建立起協同機制。
一把手必須成為戰略者,成為決者,才能推動企業成為更長期、更值錢的企業。
可擴張性里面一定有產品的設計和定價,數字化是從0開始要有的思維。
2、市場空間。
市場空間要看城市人口,與城市人口的復購率、客單價、消費頻次都有關系。
3、集中度。
在某一個區域的集中度份額是多少,也決定著品牌未來的發展空間。
4、定價權。
這是在產品設計時就要思考的問題,資本會從產業鏈等多視角思考品牌有沒有定價權。
5、護城河。
從可擴張性到市場空間、競爭格局,需要確定餐企的護城河在哪里。
6、組織魂。
做連鎖或品牌時,建設組織“魂”非常重要,“魂”從大的維度講是品牌的企業使命、愿景、價值觀。
7、企業文化和組織文化。
一把手的戰略和企業文化決定了今天企業在資本市場獲得的資本溢價。
分享《商圈秀3.0:餐飲選址數智化第一步實現全流程在線化》
數據如何為餐飲企業選址帶來價值?范總表示,3.0時代的商圈秀能夠幫助餐飲企業做選址全流程管理。
范總現場解答商圈秀到底幫助餐飲企業解決了哪些核心問題?
1、機會點推薦,即幫助餐飲企業找到目標機會區域、機會商圈、機會點。 2、選址評估,避免劣質商圈風險、競爭飽和度、業務員謊報風險。 3、選址流程管理,這里包括的門店物業指標,流程管理、數據沉淀。 4、銷售預測,幫助餐飲企業做銷售的預測模型,以幫助餐飲企業分析不同區域市場盈虧的平衡點。
同時,他也核心介紹了商圈秀主要提供的幾大服務:
1、網點規劃系統。在網點規劃系統中,包括三大最核心的要素,一是幫助餐飲企業看整體的市場容量;二是幫助餐飲企業梳理成功的單店模型;三是幫助餐飲企業建設成選址評估模型,選址評估模型又包括三大要素: 1)競爭對手數據; 2)企業現有門店分布情況; 3)未來在某個區域內可以開多少家店,以及適合開店的點位在什么位置。 2、選址流程管理系統。商圈秀選址流程管理支持根據大數據自動計算商圈環境,人工輸入物業條件,最終生成店址評估報表。全流程管理餐飲品牌選址開發,快速高效!可實現人員管理功能,靈活搭建智能化選址審核系統,更有優質鋪源推薦+選址評估工具,體系化管理選址流程。
現場,陶總演繹潤典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從源頭到執行,通過數據分析、報表、預警等方式,幫助企業優化食品安全體系,最終幫助企業的食品安全體系從農場到餐桌形成一個價值閉環。 第二場,在軍師智庫餐飲研究院院長歐峰的主持下,CMC資本投資副總裁劉益菁、百聯摯高資本創始合伙人高洪慶、開牛投資創始人高良平、舞爪創始人鄭錦清、好望水合伙人/CMO夏明升,就“餐飲人是否看清2021資本里的‘一把火’”的問題,進行深度剖析。 第三場,在《餐飲界》新媒體創始人鶴九的主持下,廈門餐飲協會曾立斌、餐創營創始人朱玉春、CFA餐連盟創始人范國寅、麥設計創始人徐思宇,就“餐飲服務商深度賦能餐飲企業,實現倍速增長”為主題,展開思想碰撞。
食品安全需要構建從農場到顧客的一整個生命體系,同時,體系的建設還需要充分考慮到企業的盈利。
通過監控、設備、數據、分析等來保證產品的效期管理、半成品生產、成品生產等完全符合企業、食品安全等多重標準。
升級后的時小鮮主要針對貨品、原物料、效期管理等,實現與收益系統對接,做效期和報廢提醒等,同時,也可以通過大數據幫助品牌方和總部了解門店的實際執行情況。
“餐飲企業數智化探索之旅”
展開精彩討論。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