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黃金圈法則,這是一個很有用的思維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梳理思考問題的思路,也可以用來增加說服力。
西蒙·斯涅克在他的《從“為什么”開始》一書中提出了“黃金圈法則”的概念。他發現,大家一般向別人表達或者激勵時,常規路徑是:先現象,而后措施,最后是結果,這種路徑收效甚微。而真正能激動人心的路徑應該是:先理念,而后措施,再到現象,最后是結果。
先思考為什么做一件事,目標和信念;然后是怎么做,是實現目標的途徑;最后是事情的表象,具體實施的動作。
昨天在抖音里直播的時候,有兩位老板的問題,如果用這個思維框架來思考的話,會得到不一樣的啟示。
一位老板說:現在的工作太壓抑了,沒前途,人都要瘋掉了,每天幾乎就是行尸走肉,不想再浪費時間,準備過完年就辭職開店,需要我給點鼓勵。
需要別人給鼓勵,說明內在動力不夠,也說明了有些事情還沒想清楚。我們試著用上面的思維模型來思考:
首先應該思考為什么。離開公司要創業,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逃避困難,比如枯燥的工作,比如糟糕的人際關系,這個理由是不扎實的,因為你內心深處也知道,無論干什么事情,都會遇到困難,都要克服各種挑戰。如果你離開,是為了讓自己內心更充實,更有成就感,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干得都是千篇一律的工作,體現不了你的價值,那創業也許是適合你的。當然也可以其他,比如不甘命運被一個領導或者公司操控,而是自己掌控命運。。。等等。
為什么是你做決策的原動力,當你沒有想清楚的時候,動力是不夠的,會優柔寡斷,甚至碰到困難又回頭。
然后思考怎么做的問題。對于前面“為什么”的思考,就會決定你怎么做。如果你單純不喜歡你的領導,或者不喜歡同事的氛圍,你換個部門,換個公司就好了;如果你覺得不勝任工作,那就提高自己的能力,虛心學習;如果你追求內心的成就感,創業是一條路子,開店是其中之一,但不是唯一,也許你可以有其他的形式,比如開個淘寶店,做個自媒體,或者開個公司,即使開店,也有很多行業,很多品類。
最后才是做什么的問題。方向和路徑都想好以后,接下來就要思考具體的實施步驟和方案。要打磨產品,拜師學藝,讀開店筆記的文章,聽我的選址課程,了解顧客需求,到同行店打打工,以及后面的選址,裝修,開業,宣傳。。。
再說說另外一個案例。
一位開花店的老板對于有些顧客砍價的行為很苦惱,因為她不善言辭,最后往往不歡而散,得罪了顧客,自己也不開心,問怎么辦。
如果糾結于和顧客討價還價的技巧,如何讓自己技高一籌,那老板就徘徊在“做什么“的層面了,如果追本溯源,想想顧客為什么要買花,思路也許會更多。
社區花店的顧客,基本是面向本小區的顧客,他們買花回家,無非就三個主要目的:一是讓自己開心,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二是讓家人也因為自己營造的美好變得更加幸福;三是讓家里的訪客覺得自己品味,有生活情調。
無論任何一點說給顧客聽,顧客都會認可的,都不應該糾結于幾塊錢的討價還價,畢竟內心的快樂,家人的舒心,親戚朋友的認可,遠比幾塊錢有價值。
試想一下,這些話說出來,即使對于顧客的贊美,也是讓顧客不要再降價了,顧客聽了也許自己都不好意思講價了。
黃金圈法則可以用到很多地方。留言區你也說說讀后感吧。
最近,我的第一個付費課程–開店選址課,在抖音上線了。
下面是課程表,有需要的老板去哪里購買(抖音里搜索開店筆記)。
我周一,三,五,日,晚上九點會在抖音里直播,會有秒殺活動: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