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分享一篇我們社群“拜師學藝”串串項目的喻老板分享的文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啟發。
昨天文章我介紹了黃金圈法制,下面這個案例是就是很好的應用:
下午串菜的時候,不小心一根細如發絲的竹屑扎進了手里,那么問題來了,你會花多少成本來解決這個事情?
首先我想到的是我指甲去掐住竹屑,看能不能扯出來,但是不行,因為比較細,加之露出來的部分很少,根本掐不住。
然后我想到的是用一根牙簽把皮膚上面的表皮撥開一些,這樣就能弄出來了,但試了試還是不行,原因是牙簽的硬度不夠,很容易就斷了。
再然后我想到的是用繡花針去撥開表面,當然這前面的是我們一般人根據經驗都會想到的。于是我去超市打算買一根細針,但是超市現在都沒有單獨的針賣,只有那種包裝好的針線盒,一個針線盒需要15塊,這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成本。顯然我覺得很不劃算,這個針平時用的很少。
怎么辦,竹屑在手里很不舒服,肯定得想辦法把它弄出來。如果你看到這里也可以思考一下你會怎么辦?
記得很有名的案例,消費者需要的不是一個鉆頭,而是需要墻上的一個孔,消費者需要的也不是墻上的孔,而是需要把照片掛到墻上,消費者需要的也不是把照片掛在墻上,而是記錄和留住美好時光。
你會發現,每向上思考一層,問題的答案便多了起來。比如,我能不能用雙面膠把照片貼在墻上。那么在這里也是同樣的道理,我本質上需要的不是一根針,一根針只是根據經驗我很容易想到的。我本質上需要的一個細的具有一定硬度的尖銳的東西。
那么這樣的東西除了針還有什么,順著這個思路,我馬上想到一個東西:別針。這樣的東西完全符合我的要求,這樣的東西飾品店里應該有,最后去問,果然,花了5毛錢,最后順利解決問題。
就在我剛把竹屑挑出來的時候,我突然想到我為什么一定要買啊,縫紉店肯定有針,借用一下不就完了,哎我這個笨蛋。
經驗這個東西很好,因為當我們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候馬上可以根據過往經驗找到解決辦法,但它的問題也很明顯,就是非常容易把我們局限住。而向上思考,多追問為什么就能跳到問題的上一層,跳出經驗的局限,尋找到更多的解決辦法。這是我反思的第一點。
為什么我經常寫反思復盤,有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經驗,習慣或者說思維定勢這個東西太強大了,很不容易扭過來。而我每一次過腦的反思其實就是對抗思維慣性的刻意練習。這是我要反思的第二點。
還有最后一點,就是我為什么會被竹屑扎住,其實就是竹屑上面的毛刺比較多。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其實不是讓人小心一點就能解決的,我想到的辦法就是更換廠家,或者問廠家有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這是我反思的第三點。
對于屢次經常發生的問題,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通過這個案例回顧一下昨天說的黃金圈法則:
先思考為什么做一件事,目標和信念;然后是怎么做,是實現目標的途徑;最后是事情的表象,具體實施的動作。
老板手指頭有刺,不嚴重,但也不舒服,于是要處理。挑刺是目標么,不是。目標是讓自己的手指頭回歸正常狀態,這才是目標。如果有種藥水涂上去就讓刺融化了,或者跟肉完美集合了,或者讓神經無感,后面自然排出,就不用把刺挑出來了。
我不知道有沒有這樣的藥,老板顯然也不知道,于是想到了挑刺,這就是“怎么”做的層面,是途徑。即使挑刺,可以自己弄,也可以找人弄,自己弄是用竹簽,還是用手指甲,針,還是別針。。。就只最后的做什么的層面。
當然我們覺得一件事情無解的時候,試著追本溯源,問問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當你知道了羅馬在哪里,走哪條路就無所謂了,因為“條條大道通羅馬“啊。
最近,我的第一個付費課程–開店選址課,在抖音上線了。
下面是課程表,有需要的老板去哪里購買(抖音里搜索開店筆記)。
我周一,三,五,日,晚上九點會在抖音里直播,會有秒殺活動: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