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巴克開共享辦公門店,“辦公咖啡館”這回真的要火了?

    氣氛組“邊喝咖啡邊辦公”的需求,這次要得到徹底滿足了!

    近日,星巴克在上海來福士辦公樓開出內地首家“共享空間概念店”,面向辦公人群。

    并且我發現,不單是星巴克,全國各地興起了不少“辦公咖啡館”,有的還實現了盈利,持續開出新店。

    瞄準辦公人群,這是一門怎樣的生意?


    星巴克推新店型,專為上班族設計
    近日,星巴克對外宣布,中國內地首家星巴克共享空間概念店已于上海來福士廣場辦公樓開業。

    我發現,這家專為上班族設計的門店,已經吸引不少“星巴克氣氛組”前去打卡,按照氣氛組成員的說法,這家煥然一新的店,
    “絕對解決辦公人群的痛點”——
    1. 近100個座位,還進行了區域劃分
    這家共享空間概念店,第一個吸引我注意的就是靠窗一排的單人半開放辦公區。
    這個半開放式設計更加安靜私密,也更有利于讓顧客專注于辦公。

    而環顧整家門店,除了上述的半開放辦公區,整個空間內還有長條桌座位、雙人桌、四人桌座位、沙發座等等。

    能明顯感受到,
    無論是商務會議、移動辦公、工作小組協作,還是購物小憩、休閑聚會,顧客都能在這里找到合適的空間位置。

    我了解到,這家星巴克門店的總面積約200平米,設置了近100個座位。凱德集團旗下靈活空間和商業社群平臺——奕橋Bridge+,作為此次合作伙伴,與星巴克共同打造并運營這家店里的共享空間。

    店內空間劃分為四個區域:
    私密的收費會議室、半開放的單人辦公區、便于集中討論的沙發區、以及供短暫停留的休閑區

    2. 私密付費會議室,支持小程序點餐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星巴克門店設置了私密的付費會議室,包含3間4人洽談間及1間8人會議室。


    價格方面,
    收費標準分別為每小時50元和每小時180元。

    在我到店的3個小時內,4人洽談間的利用率相當高,可以說是剛有空閑就會有新的消費者進去。

    共享會議室

    體驗方面,充分考慮辦公人士需求。
    共享會議室內,大量使用了微孔板和隔音棉,可以降低外部噪音,保證空間的私密性。


    每間會議室采用獨立的照明和通風系統,可以單獨調節亮度與溫度,8人會議室還提供電視機。

    預定方式上,
    可以提前在凱德星APP或奕橋小程序上預定所需使用的會議空間;到店后,直接通過掃碼開啟并使用會議室。

    此外,預定會議室的顧客還可以通過星巴克微信小程序、APP等渠道提前預訂咖啡和餐食,也可以掃描會議室內二維碼現場點單。
    也就是說,會議室的場景需求都可以在這里得到一一滿足。

    3. 插座、照明燈、掛鉤,細節滿足辦公需求
    在店里隨便坐下,我發現門店的細節也處處都為辦公人群考慮。
    比如考慮到電子設備充電需求,這家店幾乎每個座位都配備了電源插座,
    辦公桌面下單獨設置有掛鉤,方便掛取衣物和包具;
    考慮到辦公環境的燈光問題,除了全店照明,大部分桌面都配備有閱讀照明燈。
    4. 視覺方面,咖啡仍是主題
    滿足辦公需求之外,這家“共享空間概念店”同其它所有星巴克門店一樣,咖啡是空間設計的主題。
    此外,壁畫、私密會議空間和半開放辦公工位,星巴克都設計了代表咖啡風味的手繪視覺標識,比如花、堅果、草本、香料、柑橘……

    總的來說,這家店相當于讓品牌與辦公場景共存,
    當消費者想到要去一家咖啡館工作時,就會想到這家店。

    那么,被星巴克看上“辦公咖啡生意”,給行業傳遞了什么信號?

    辦公,咖啡館第三空間的細分延伸

    星巴克對于辦公空間的探索,去年就引發了行業的關注。

    去年3月,星巴克在日本開了一家辦公室概念店。這家概念店分為三大區塊,窗邊個人座位區、隱私包廂以及密閉式包廂空間,同時提供移動電源租賃服務。

    星巴克在日本的辦公室概念店

    先來看兩個本土咖啡館的“辦公空間嘗試”:

    在成都,有一家名叫CAFE G1的咖啡品牌,創立之初就定位服務辦公室人群,為不同類型的職場人提供
    “有咖啡的工作場所”
    ,目前在成都已經開出5家門店
    (其中1家正在改造)


    其中開在CBD商圈的門店,有300平米,“店齡”已經超過4年,顧客多是附近的金融人士、IT人士等。
    最近,
    CAFE
     G1正在對這家店進行升級改造。

    成都CAFE G1 咖啡館

    CAFE G1的共享工位,不僅有“標配”的多功能插頭和護眼燈,還有共享的打印機及免費的靜音耳塞,
    “拎包即可入駐成都CBD商圈”

    北京的CC咖啡館,開在北京西直門附近,同樣瞄準辦公客群,通過“辦公屬性”的buff加成,實現了門店的盈利。

    CC咖啡館

    同樣的,CC咖啡館也提供
    會議室,配備了白板、投影等設備,可以滿足小型團隊會議的需求。

    本質上,
    “辦公室咖啡館”,實際上就是咖啡館第三空間的一種更為細分的延伸。
    回顧咖啡行業對“第三空間”的探索,你會發現,
    細分人群和細分場景的需求,越來越受重視。

    比如不少咖啡館都在嘗試的“日咖夜酒”模式,讓不少年輕人的“白加黑”在咖啡館里實現。
    星巴克一直在嘗試第三空間細分,開出了焙烤坊、酒坊、手語店、寵物友好型門店,都滿足了顧客的個性化需求。

    星巴克的手語店
    今年8月,Tims咖啡的首家電競咖啡旗艦店在深圳開業,這家店無論是區域劃分,還是服務話術、主題商品等等,都融入了電競元素。

    Tims的電競主題店



    “辦公室咖啡”模式,會流行起來嗎?
    說回“辦公室咖啡館”模式,
    星巴克的布局勢必會帶來更多的關注,這是否會引起一個新潮流?
    結合觀察,是否要開一家辦公室咖啡館還要優先思考以下問題:
    1. 門店周邊是否有足夠多的辦公人群
    沒有上班族愿意跨越大半個城市去找一個咖啡館進行辦公,
    辦公室咖啡館最終服務的人群肯定是門店3公里內的人群。
    因此,大多數情況下,
    相比于購物中心,辦公室咖啡館更適合開在成熟的寫字樓里。
    星巴克的新店就開在來福士廣場辦公樓。而北京的CC咖啡館,臨近凱德Mall、中坤大廈,正是這些客流,組成了CC咖啡館的“氣氛組”。
    2. 是否可以滿足客群的“再細分需求”
    從星巴克的門店就可以看出,即時是針對辦公人群,星巴克也針對辦公人群的不同訴求進行了區域劃分。
    成都的CAFE G1,門店里有會議室,還有單獨工位、長租工位。他們的CBD門店改造后
    ,還將設置不受咖啡店營業時間限制的“
    獨立辦公空間”,有獨立會議室及衛生
    間。

    CAFE G1

    CAFE G1另一家開在社區的辦公室咖啡館,則是考慮到自由職業者需求,設置了一個帶有”咖啡館聲音“的區域,激發靈感。


    無論如何,
    辦公人群太
    需要咖啡館了,咖啡館“辦公屬性”正在被挖掘。


    人們需要在外辦公,還希望四周能有人陪,“辦公室咖啡館”就是這樣一種好去處。


    與此同時,
    第三空間的細分趨勢也已十分明顯。在未來,
    辦公、聊天、打卡、電競等等,或許都能找到對應的咖啡館。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咖門2022萬有飲力年度大會購票開啟!長按識別了解詳情:

    爆款檸檬茶研發課

    如何讓小程序為我的飲品店增收: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121.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1月26日 11:03
    下一篇 2021年11月26日 11: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