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火鍋餐見 | 作者:張冬、田果
白鍋夜酒、火鍋烤肉貫穿全時段、主打有料鍋、工業風氛圍拉滿……
最近,湊湊火鍋前CEO張振緯再創火鍋新品牌:謝謝鍋。
他的再次入局,能否讓火鍋局勢緊張起來?這種餐飲復合模式有何利弊?我們一起探究。
白鍋夜酒;主打有料鍋……
這個火鍋長這樣
天眼查app顯示,謝謝鍋品牌為上海謝謝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所有,執行董事為湊湊火鍋前創始人張振緯,公司注冊資本為1500萬美元。
目前,謝謝鍋在上海(4家尚未開業)、深圳(1家尚未開業)、廣州共有7家門店。概括來說,這個火鍋品牌有3個創意亮點——
模式:“白鍋夜酒”,多品類通吃
門口醒目的茶飲外帶區,顯示著謝謝鍋將奶茶做為重要的賣點,這點和湊湊有異曲同工之妙。
走進店內,每張餐桌上都放著造型獨特的銅鑄“火山鍋”,外圈金屬盤可以燒烤,中間兩格涮火鍋。一鍋兩吃,小資精致。
白天涮火鍋、吃烤肉,晚上則變身mini酒吧。廣州店的營業時間是上午11點到夜里2點,深圳上海的兩家門店則幾乎是全天候營業。
每晚9點之后(深圳店提前到下午6點),58元即可無限暢飲制定酒水,還有駐唱樂隊表演。
產品:主打有料火鍋,人均消費130元
菜單來看,鴨血熱鹵鍋、松露牛肝菌雞湯鍋、金湯美顏花膠雞鍋、番茄螺螄粉鍋等,店里一共有8款口味鍋底可以pick,幾乎都是有料鍋底,還有熟悉的“鴨血豆腐無限續加”。
各類海鮮、肉類、彩蔬共100+種菜品,肉品既有上百元的谷飼精品牛肉,也有30-60元價格親民的豬牛羊肉。擺盤精致,顏值在線,價值感很高。
有意思的是,毛肚、黃喉、千層肚,必點火鍋三件套都用金色的盲盒裝著,揭開就像尋寶一樣,儀式感滿滿。
價格方面,奶茶價格多在20元上下,雞尾酒和啤酒從18元到48元不等。試營業期間全場5折,還有免費送奶茶活動。一餐下來,人均消費130元左右。
場景:一店一景,處處彰顯年輕化
縱觀這幾家店,雖然裝修風格不同,但共同點也很明確:充滿時尚感的風格,和歡快熱鬧的社交氛圍。
拿廣州天河城店舉例,巨型復古喇叭、整面墻的嘟嘟臉、月球吊頂、金屬擺件……藝術風、工業風和科技風氛圍感拉滿,隨手一拍,就是大片即視感。
店中央的mini酒吧也是彩蛋般的存在,調酒師們在前花式炫技;店內設有演唱吧臺,有駐唱樂隊歌手表演,服務員也會時不時地來一段唱跳,有“販賣情緒”那味兒了。
總之,這家“不正經的火鍋店”,就是為年輕人而開的。
多品類、全時段大玩家
都在搞復合門店
以上看來,謝謝鍋的路子,夠野!
定位年輕化,年輕人喜歡什么,就給你什么,吃完火鍋也甭轉場了,直接小酒喝起來、音樂唱起來。這就意味著,謝謝鍋拉長了顧客的消費時間,好處就是,顧客可以不斷復購,提高人效和坪效。
張振緯,人稱“餐飲體驗新業態魔術師”,這背后,得益于謝謝鍋的“復合門店”打法:門店+新功能,為同一批客人,提供不同的體驗,激發新消費。
放眼其他行業,不少大玩家們也都在走這種模式——
比如,在麥當勞在最新門店里,其也集合了書店、小劇場、麥咖啡。
再比如,盒馬鮮生穩住頭部品牌位置,不斷開出mini店、會員店、酒窖、咖啡、菜市等創新業態,并做出本土化產品創新。
媒體人王新磊提出,“場景疊加”是在做大促銷,吸引你進店,相當于變相的買一送一。而復合門店目的是強強聯合,在同一門店中,開發多個業態,讓你花更多的錢。
回歸到謝謝鍋,這種復合模式“創新力”值得業界學習,敢想敢干,直接把火鍋的復合業態干到了天花板,差異化十分明顯。
但如果業態間沒跑通,也只是場景和產品的疊加,天花板很容易被打破,所以,謝謝鍋要做的事,就是將業態打造成鐵板一塊,形成復利和復購回路,這可能需要一個超級的商業模式,將戰略與體制緊密結合。
前文已述,謝謝鍋每天營業19個小時左右,這對于服務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要是兩班倒,人效會降低,要是不倒班,員工又吃不消,這就很難平衡。
然而,這個問題要是能解決,很有可能會成為謝謝鍋的核心競爭力。
探討
謝謝鍋需解決3個破局點
謝謝鍋的模式,目前在業界尚屬獨一份兒,這讓一部分人看好,也有一部分人唱衰——
1、定位不夠清晰。
雖說謝謝鍋定位“年輕人、年輕化”,但一句話很難描述謝謝鍋究竟是做什么的,火鍋酒館?火鍋音樂酒吧?似乎都不能精準描述。
另外,定位不是一昧迎合,而是有自己的品牌價值主張在里面,這一點,謝謝鍋還要再梳理。
2、SKU太多,不夠聚焦。
在餐見君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聚焦意味著極簡,極簡就像一把尖刀,深深刺入顧客心智,讓顧客記憶猶新,但謝謝鍋似乎沒有準備充分,上來就整那么多SKU,每個業態(火鍋、燒烤、奶茶、酒)似乎都沒有推爆品的意思,顧客就很難記住產品有哪些。
如果只靠復合場景吸引顧客,產品接不住或者沒有記憶點,顧客勢必會減少復購,體驗一把就完事。
3、不好走下沉市場。
人均一百多的客單價,注定謝謝鍋去不了三四線城市,也注定做不成小鎮青年、基層民眾的生意,注定謝謝鍋只能單槍匹馬地在一二線的紅海中廝殺。
謝謝鍋布局上海、深圳、廣州,目前來看并無問題,但這需要時間檢驗,未來會不會下沉,怎么下沉,都不好定論。
最后
張振緯介紹,將在2022年將門店數拓展至40-50家左右。這又是一個充滿了自信和野心的數字。
謝謝鍋的出現,讓火鍋人看到了更多的可能,這對火鍋業而言,是個很好的借鑒,因為模式很多,且尚在起步,還需要慢慢跑通,不過,一出手就如此驚艷,也足見其眼光與決心。
但究竟能否成龍成鳳,還得看謝謝鍋的造化了。
原創文章,作者:辰智,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