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后臺回復【666】 送你一本門店私域流量管理手冊.pdf
前幾天,和一位做渠道商的同學溝通。
他說他特沒有安全感。
因為畢竟是賣品牌商的東西。
擔心萬一哪天,品牌商直營了,或者換別的渠道商了,那他可怎么辦?
是不是要考慮建廠自己做產品?
確實,這種危機感,或者不安全感,可能很多渠道商都有。
但我們也無需妄自菲薄。
雖然沒有自己的產品,但是作為渠道商,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稀缺能力,那就是我們能把產品規模化的觸達那些潛在消費者。
這是渠道的本質,也是渠道的價值。
今天,我們就圍繞渠道這個話題,說說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 1 —
為什么渠道的本質,是規模化觸達那些潛在消費者。
比如,你賣防脫發洗發水。
在地鐵口發傳單,就是規模化的觸達那些潛在的消費者。
但是,這些觸達的100個人群當中,也許只有10個人是你的目標客戶。
那這樣的渠道,只能是普通的渠道,或者說不精準的渠道。
那什么是好的渠道?
好的渠道就是低成本的規模化觸達。
比如,你在男性醫院門口發傳單呢?
工作時間是一樣的,但是觸達的用戶可能更加精準。
觸達的100個人中,可能30個人是目標客戶。
所以在男性醫院門口發傳單,是低成本的規模化觸達。
那有沒有比這樣成本還低的觸達呢?
有,這就是創新的渠道。
比如在互聯網公司門口發傳單。
觸達的100個人中,可能有50個人是目標客戶。
這就是更低成本的規模化觸達。
所以,渠道創新,就是做更低成本的規模化觸達。
— 2 —
那接下來,作為渠道商,你可能會問,那我應該怎么做到渠道創新,做到更低成本的規模化觸達?
別急。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覺得我們有必要談一個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要對自己的核心能力有不偏不倚的認知。
為什么先聊這個?
那是因為,在這個商業世界里,并不是所有公司產品、營銷、渠道都分得特別清楚。
即使渠道商,現在也會有自有品牌,比如沃爾瑪、麥德龍、永輝等零售賣場都有自己的自有品牌產品。
所以,如果,你對自己的核心能力判斷錯了,歸因錯了,那會導致你戰略選擇的巨大錯誤。
可現實中,真的就有很多人會判斷錯自己的核心能力。
我在給企業家學員做培訓時,我常常會問學員,你團隊的核心能力,是產品,還是營銷,還是渠道?
想一想再回答。一定要認真想。
這時,不少學員認真思考后,會告訴我:我們團隊的核心能力,是產品。
然后我會接著問:
那你研發團隊規模大,還是你銷售團隊規模大?
你產品團隊的話語權高,還是營銷團隊的話語權高?
你在各地開的分公司,是為了網聚當地研發人才,還是獲得當地市場規模?
這些問題之后,不少企業家開始冒冷汗,然后慢慢意識到,其實他們的核心能力,不是產品,而是營銷或者渠道。
那為什么很多明明是渠道型公司,卻希望別人把自己看成產品型公司?
這可能與我們的輿論環境也有關,覺得做出好產品高大上一些。
但在商業世界里,其實無論是產品、營銷、渠道哪一項,你做到極致,都能獲得巨大成就。
怕就怕,你明明具有核心能力A,卻以為是B,把努力都放在B上。
所以,要想獲得持續的發展和成功,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非常重要。
— 3 —
在對自己的核心能力有了不偏不倚的認知之后,如果你企業的核心能力就是渠道能力。
那么你該如何持續打造這個能力,讓自己做到更低成本的規模化觸達呢?
相信具體的方法論,因地制宜,不同行業也會迥然不同。
今天,就說說我的兩個建議,拋磚引玉。
第一個建議,把線下流量聚集到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中。
我們就以完美日記為例。
一次,在長沙出差。
餓了,下樓去吃點東西。進了一個購物中心。偶遇完美日記。
雖然很餓,但我還是走進去看了看。
門店很漂亮,東西果然很便宜。很多人在里面逛。
一個小姑娘走過來,對我說,隨便看,隨便看,今天掃一下二維碼,還送一個化妝棉呢。
噢,我立刻明白了什么。
然后上網搜。
果然。完美日記,是在通過類似掃碼送化妝棉的方式,加用戶的個人微信。
傳統線下,地段代表流量,開店是通過租金買下流量后賣貨。
但對完美日記來說,開店的核心,也許不是賣東西,而是加微信。
聽上去很不可思議。那完美日記一共加了多少微信好友呢?
幾百萬。
這意味著什么?
意味著,完美日記可以在他的朋友圈每天發(理論上)無數條朋友圈,展示給這幾百萬微信好友。
而到線下門店來買一次口紅,也就是一次觸點。
可能一個消費者一年來不了幾次。
但是一旦加了你好友,并且兵團化管理,這個觸點,就是無限次。
這就是,通過把線下流量引流到自己的私域流量池中實現的渠道創新。
— 4 —
第二個建議,在線上的公域流量里,基于某個共同點把人聚集到社群里。
比如,在微信這個超過10億的公域流量池里,“羅輯思維”網聚了上千萬的求知好學的同學;
“凱叔講故事”聚集了數百萬年輕的媽媽。
再比如我們自己,劉潤公眾號。
為什么我們堅持只寫商業洞察、管理案例、職場進階的內容?
因為,我們要從整個微信生態這個大池子里,把喜歡讀商業洞察、管理案例、職業進階的人聚集在劉潤公眾號這個社群里。
為什么我們要聚集喜歡讀這三方面內容的人?
因為我們要規模化觸達中國的高價值人群。
只有企業家和創業者才喜歡讀商業洞察,只有企業高管,核心管理層才喜歡讀管理案例。
只有上進的年輕人才喜歡讀職場進階。
我們堅持數年如一日的,只寫這三方面的原創內容,就是希望把這些人群聚集起來,形成一種規模化觸達中國稀缺的高價值人群的能力。
寫娛樂八卦,可能閱讀量非常高。
但是觸達的就不是最高價值的一個人群。
為了漲粉而漲粉,則會丟失了原有的價值觀和調性。
我們希望規模化觸達的人群,并不愛讀,也沒有時間讀這樣的內容。
靠這樣的內容吸引來的,也不是我們希望規模化觸達的人群。
所以,增粉沒有捷徑,唯有堅持內容。
到今天,我們的公眾號已經有了95萬的讀者。
這95萬人,都是中國稀缺的高價值人群。
在過去,要想觸達這個人群,可能需要面對900萬,或者9000萬的人群去廣播,成本非常高。
但今天我們用持續的高品質的商業內容輸出,把這95萬人,從9000萬人中間挑選了出來,幫助品牌商形成了更低成本的規模化觸達。
我們嘗試過為這個群體提供高端行李箱,會議音箱,商務宴請用紅酒,商用茶禮,受到了特別熱情、遠超正常水平的歡迎。
這就是更低成本的規模化觸達的結果。
所以,我的第二個建議是,在線上的公域流量里,基于某個共同點把人聚集到社群里。
當然,社群的載體不一定是微信公眾號。
微信個人號、企業號、QQ群、網絡論壇等等,都可以作為載體聚集有共同點的人群。
最后的話
你考慮的就不再是產品,而是有沒有辦法做到渠道創新,有沒有辦法用更低的成本獲得規模化觸達能力。
重磅!微信內測兩大新功能,微信“小號”真香! 新玩法,視頻號放大招,“直播推廣”裂變上萬流量!! 微信群可遷移為企微群,這個動作意義非凡!
原創文章,作者:門店私域流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