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銷量占4成,這款“冬日版檸檬茶”,今年要賣火了?

    最近很多茶飲品牌都在上“姜”:

    茶百道上新仔姜鳳梨,甜薈上新紅糖姜姜鮮奶茶。

    有的品牌,姜類飲品排到冬季銷售TOP5,有的占4成銷量。但也有研發擔心,如此個性的口味,消費者接受度不高、價值感弱。

    用“姜”做茶飲,今年能成為流行嗎?茶飲門店值得上這款產品嗎?


    銷量占4成,今年“姜”能火嗎?
    今年,我發現一個冬日上新的新主角——姜。
    上周,茶百道上新一款
    仔姜鳳梨
    ,用仔姜
    (姜的品種之一)
    的頂部紅色部分搭配鳳梨,茶底選擇了具備蘭花香氣的福建鐵觀音。從大眾點評反饋看,新品上架后點單率不低。

    同樣上新姜類茶飲品的還有甜薈,10月末,其推出的紅糖系列就包含一款
    紅糖姜姜鮮奶茶

    荔制茶把姜做了更大膽搭配:應用生椰、麻薯、奶油頂等元素,在門店上新了
    生椰姜撞奶、紅糖姜茶、生姜糯嘰嘰
    三款產品。

    菏甜水鋪最近推出了一款
    香茅檸姜茶
    ,在姜茶中融入了檸檬和香茅的香氣。
    深入了解我發現,
    有的品牌已推出姜類飲品多年,并且賣得還不錯。
    早在2016年,養生品牌椿風就在門店上新過姜類飲品,并且連續6年都會在冬日升級回歸。據研發總監梁吉智介紹,
    姜姜奶
    在冬日的銷量始終位居門店點單前5。
    2018年,注春在上海開出首家門店,創始人黃國翔告訴我,當時開店在冬季,品牌就是靠
    金黃姜奶
    這款招牌打開聲量,積累了第一波忠實顧客。而如今,每到冬季,金黃姜奶的銷量都會占到門店4成。

    我也問了許多茶飲人的看
    法,有人覺得,

    眾少、口感度接受不高、產品搭配受限,很多研發對姜在茶飲的應用持觀望態度。
    但也有茶飲人認為,
    姜風味特別、又符合冬季養生趨勢,值得嘗試。

    姜入飲品,能制造讓顧客眼前一亮的效果,打造出秋冬爆款嗎?

    用姜做飲品
    被看作“冬日版本的檸檬茶”
    我采訪了多位研發,結合品牌的實際情況,總結了姜類飲品的潛力:
    1. 符合冬季養生趨勢
    在眾多上新姜類飲品的研發看來,
    姜類飲品的一大優勢是契合當下養生趨勢。
    姜茶有溫肺止咳的功效,有利于治療流感、傷寒、咳嗽。長久且廣泛的市場認知,讓姜的養生屬性幾乎不需要任何市場教育,就能清晰地被顧客所感知到。

    姜茶,圖源網絡

    而在最新統計的11月產品報告中,如果把五谷、植物基等具有健康概念的產品統一歸為“養生”元素,
    48個品牌推出的260款新品中,“養生”產品共有126款,占比48%。

    總體來說,姜類飲品符合冬季飲品趨勢。

    2. 對女性用戶十分友好
    此外,姜類產品對女性也十分友好。甜薈研發總監嵇海誠告訴我,考慮到上姜,也是受到顧客反饋的影響。
    從新茶飲的消費群體畫像上看,7成都是女性消費者。
    可以做熱飲的姜類飲品,滿足了消費群體的需要。
    3. 被看作“冬日版本的檸檬茶”
    荔制茶今年上新的3款產品中,有一款名為“紅糖姜茶”的產品,售價7塊錢,里面添加了紅糖、紅棗和枸杞。


    在荔制茶研發總監李昊燕看來,這款產品就好比“冬日版本的檸檬茶”。“就像是夏天顧客需要喝檸檬茶獲得清爽感,冬天沒有什么比一杯熱乎乎的姜茶更能帶來溫暖了”。她說。
    姜類產品定價低也降低了消費者購買的決策成本,這也和檸檬茶類似,在
    大多數人能接受的價格帶,培養顧客的飲用習慣,慢慢推動產品流行。
    4. 供應成熟穩定,成本可控
    我們再來說說姜本身。

    作為一種農作物,長期被用在多種食品場景中,
    姜類制品的選擇十分成熟、豐富,其購買、運輸方面已較穩定,堪稱“供應鏈友好”。
    從價格方面考量,以市場價來看,目前常用的仔姜、生姜、小黃姜價格分別是11.9元/500g、14.5元/500g、19.3元/500g。

    仔姜,圖源網絡

    姜屬于風味較重的原料,榨汁后在一杯飲品中加的量并不大,在4g以內是個可被接受的風味。估算下來,成本并不高。

    用姜做爆品,有哪些挑戰?
    上新姜類產品,品牌端主要面臨2個挑戰:
    1. 要不要保留姜的辛辣感?
    這個問題,本質上討論的是
    茶飲店推姜,是要做經典款,還是要做創新款。
    一提到姜,很多消費者都會想到姜的辛辣味——有研發認為,姜茶之所以銷量穩定,就是因為辛辣味道上充滿懷念感。

    而如果口味發生變化,不是“小時候的味道”,情懷加成可能會被推翻。而用姜做出新的風味,和普通水果茶比,消費者是否愿意接受,就難以評估了。

    但如果保留經典風味,姜類飲品的口感,很容易讓不喜歡的顧客喝到第一口之后就不再嘗試,導致復購打折扣。
    而沒有辛辣感的姜類飲品,加入飲品的意義何在、如何發揮其風味,并讓顧客愉悅感知到,就是另一個難題了。
    所以,姜的研發方向,還存在冒險和挑戰。
    2. 能不能解決標準化?
    在門店具體的操作流程上,常見的是兩種方式來處理姜:
    一種在門店現熬姜汁,現制姜水。比如注春選擇將小黃姜在門店洗完晾干,直接榨汁,再把姜渣跟姜汁一起熬煮2小時,最后過濾掉姜渣;而甜薈則是采用切片加糖秘制,之后在進行加水榨汁、濾渣。

    這兩種出品方式,對人工和標準化都是一個考驗。

    另一種則是找工廠特別定制姜味糖漿進行使用。但由于每杯產品的用量都特別少,很容易一“手抖”就導致出品不標準。
    有研發告訴我,這款糖漿,哪怕多加入2g,產品風味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如何將姜做成引流款?
    分析利弊后,可以看出:
    飲品店上姜是一招“險旗”,要的就是抓住追求養生、對姜不反感的消費者。
    如果要用它飲品,把它做成今年秋冬的引流款,主要可以分為兩步走:

    第1步:把姜味發揮得恰到好處
    比如茶底的選擇,突出前香的茶更能壓住姜的辛辣感,只保留姜的香氣,比如紅茶、重焙火的烏龍茶,更能凸顯出姜的辛辣感。
    總的來說,
    要讓姜成為搭配中的“加分項”——既要讓姜的風味被感知到,又不讓消費者反感。

    第2步:找到傳播點,把溫暖傳遞出來
    注春創始人告訴我,如今在門店購買姜類飲品都會附贈一個暖寶寶,據介紹,這款限定周邊是搜集姜渣制作而成。

    荔制茶的做法是隨產品附贈一個熱水袋,并且在門店營銷上,把這個系列起名為“不涼少女”,并且將“多喝熱水”等用語貫徹到營銷中。
    “女孩子可能不喜歡聽到‘多喝熱水’,但換成了‘多喝姜茶’就不一樣了。”李昊燕說。
    總之,
    找一個好的傳播點,用好的概念和包裝,更容易將溫暖概念融入到品牌中。

    觀察這一年的茶飲店上新,越來越由集中向分散轉變:

    過去,一款新的原料推出,幾乎所有品牌都會賣;如今,沒有家家都在賣,而是都在求創新。

    這是品牌研發能力提升、也越來越務實的體現,品牌從自己需求出發做新品,而不隨市場大流。
    同樣地,要不要賣姜,如何做出消費者可接受的姜類產品,又是對品牌研發力的又一次考驗。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咖門2022萬有飲力年度大會購票開啟!長按識別了解詳情:

    飲力學院VIP

    超級店長養成實戰班: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446.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7日 11:07
    下一篇 2021年12月7日 11: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