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興起“文和友模仿秀”!你友我也友……


    2018年的5月份,超級文和友長沙海信廣場店的開業,中國餐飲進入到了“文和友時間”。過去的3年多里,在“文和友效應”的帶動下,全國掀起了“造景熱”,“地方版文和友”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
    僅在今年,我們就在全國觀察到了9家以上“地方文和友”開業。

    總第 3002 
    餐企老板內參特約撰稿人  翟彬 | 文


    餐飲掀起造景熱
    地方版文和友井噴

    真不錯,徐三媽家的涼粉還是原來的味道”,《鹽阜大眾報》的資深編輯, 67 歲的王凱爾站在新開業的竹林大飯店里感慨道。

    10月30日,江蘇鹽城餐飲界的翹楚,始建于1950年的竹林大飯店,在消失了30年后,以全新的形象重新回歸。開業當天就涌進了5萬人次的客流,在一個常駐人口只有670萬的三線城市,竹林大飯店的開業無疑是件“舉城轟動”的大事。



    “竹林大飯店是鹽城文化餐飲綜合商業體最佳樣本,在這里可以吃美食、品文化、聽故事、留記憶、觸情懷一站式體驗,是一座市井煙火氣十足的城市博物館”,竹林大飯店總設計師陳敗說。

    講到這是否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此刻腦海中飄來五個字:

    超級文和友。


    時針回撥到2018年的5月份,隨著超級文和友長沙海信廣場店的開業,中國餐飲正式進入到了“文和友時間”。過去的3年多里,在“文和友效應”的帶動下,全國掀起了“造景熱”,“地方版文和友”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

    就在12月,我們就又觀察到了兩家懷舊城市街區的開業,分別是位于武漢的利友誠南國中心旗艦店,和鄭州的1948街區。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開業的,以復古、懷舊為主題的城市街區、美食綜合體就多達9個,而號稱“本地文和友”的餐廳、小吃街近乎“一城一座”,不計其數。
    數據來源:網絡

    全域分布、風格多樣、密集開業,呼嘯而來的“地方版文和友”,不僅給餐飲行業帶來一陣“懷舊風”,也給傳統的商業地產打了一針“興奮劑”。

    “地方版文和友”的三種模型

    經過三年多時間的消化和吸收,市場完整經歷了“從學習,到模仿,再到超越”的三個階段,并成功迭代出了三種不同的模型:

    第一,復刻文和友。“拿來主義”是眾多“地方版文和友”中最為常見的模型,常見于由商業地產為主體開發的項目中,簡單講就是“復古建筑+老字號小吃+多業態”的套路。而項目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規模和運營的精細度”上,比如入駐老字號的標準(成立年限、影響力等),場景的高還原度(一比一復刻老建筑、收集真實的老物件),和運營細節(能體現煙火氣的本地方言的叫賣聲,盡可能少的流行品牌等)。


    而在文和友眾多的“學生”中,鹽城的竹林飯店可以說是“學的最像的一個”。首先是“沉浸感強”,竹林飯店是在原址復建,并向全民征集了大量的老物件,場景具有高保真的還原度,體驗不出戲;其次是業態全,上下共六層,其中一二層為小吃、三四層為大餐飲、五層為體驗區,布局基本和文和友類似,功能分區明確;最后,和文和友一樣,竹林飯店也是少數幾個由餐飲品牌獨自運營的(另一家是北京的和平菓局,由新京菜品牌局氣的創始人韓桐打造),因此對吃上更專業,也更講究。

    第二,主題街區。部分商業地產為了避免產品的同質化,對于“文和友模式”進行了大膽的升級創新,主要迭代的方向是“主題街區”,舉兩個栗子:

    作為“城市集市系列”的第二個作品,上海瑞虹太陽宮的“城市集市·江湖”不再把“老上海”作為項目的主線,而是把《功夫》、《大話西游》等眾多膾炙人口的武俠電影作為場景打造的靈感來源。該項目除了“復古+餐飲”的形式“神似”文和友,其精神內核已經脫離了“對城市集體記憶懷舊”的模式,刻意進行“差異化”,力圖對客群進行更加細致的切割。



    另一個項目是東北商業近年來的“現象級”產品,號稱東北版文和友——“長春 這有山”,其顛覆性的玩法是將“一整座山”搬進購物中心。項目雖然也把“傳統街市”作為主軸,并串聯了休閑逛玩、小吃街、嘉年華、聚會餐、電影院和夜生活等六個內容組團,但未以“老長春”做為項目的主軸,并有意“模糊地域風格”,因此所謂“長春版文和友”卻有些名不符實。



    第三,爭做各自賽道的文和友。
    除了“餐旅項目和主題街區”之外,市場上還涌現了大量“不同賽道的文和友”,比如重慶的“萍姐火鍋”和“超級楠火鍋”都被稱之為是“火鍋界的文和友”,南京的“李炮秤盤麻辣燙”則號稱是“文和友版沉浸式麻辣燙”。這些品牌不僅在場景上盡量復制文和友,還力求在細節上模仿到位,比如“萍姐火鍋”做成了“公路夜市”的概念,加入了燒烤、冰沙、蛋糕店等;而超級楠火鍋不僅增設了甜品的檔口,甚至還賣起生椰拿鐵。



    除了頭部品牌之外,絕大多數小商家受制于場地面積和資金限制,只能通過諸如霓虹燈、臺式游戲機、幾幅老海報等簡易的布景,打造成一個“丐版的文和友”。在短期內也能為品牌帶來可觀的曝光度和流量,滿足了本地消費者“身在老家,心在長沙”的“精神打卡”的需求。




    遍地“文和友”背后的邏輯

    “懷舊風、造景熱”,這波“泛文和友化”的風潮從餐飲燃燒到商業地產,背后不止是簡單的跟風和模仿,還蘊含著三個原因:

    NO.1 造景幫餐飲品牌解決“流量饑渴”

    在過去這段時間里,餐飲行業的競爭已經從服務、品類,延伸到渠道和營銷上來,但無論要素如何輪轉,其核心始終圍繞著“流量”展開。

    文和友通過“超大規模”+“一站式美食體驗”+“高逼真還原度”的“沉浸感三件套”,解決了“人為什么來”(拉新)、“如何呆的久”(留存)的問題,同時通過“打造本土的文化認同感,和種拔一體的社交媒體傳播”分別去解決“復購”和“裂變”的問題。

    因此我們看到節假日或者新店開業時,文和友排號動輒3萬+起步,在“兩微一抖”中的曝光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0億次(2020年數據)。

    流量的整個閉環,在“超級文和友模型”中運行順暢,套用電商的術語就是——達到了“品效合一”

    于是我們看到,從桂滿隴的漁船造景,到國潮風的吼堂老火鍋,再到沉浸感十足的露營風咖啡,餐飲品牌們紛紛用“文化賦能”,通過造景“打造獨特的品牌記憶點”,并最終成為品牌引流的倍增器。

    NO.2 文和友盤活了商業地產的“存量空間”

    過去的十年,傳統的商品消費和流通渠道被電商深度顛覆,實體商業在電商的沖擊下節節敗退,尤其在“雙11和618”等電商大促期間,購物中心已經淪為“消費者的試衣間和商家的前置倉”。大型綜合商業體的流量日趨下降,而存量商業由于同質化競爭激烈也導致“產出不足、效能低下”。

    新商業變革的呼聲持續高漲,文和友的出現恰逢其時:

    首先,對于購物中心來說,文和友們是大型的流量捕手。以福州“M17”為例,開業以來其日均客流量可達4萬+,最高單日客流量7萬+;而長春“這有山”開業三年半中,日常客流量在1.5-2萬人次,十一期間客流(單日)更可達到7萬。“文和友們”已經成為商業地產新的流量引擎,尤其當“強品牌”遇上“弱地產”,“文和友們”更成為了商業地產的救命稻草(文和友與海信廣場的合作就是典型案例)。



    其次,文和友讓存量物業煥發了第二春。從統計結果來看,大量“文和友們”都位于商場的低坪效區域,比如商場的高層或底層。由于這些區域面積較大,基本都在2-6千平米,因此很少有一個品牌能吃下如此大體量的空間(尤其在經濟下行和疫情反復的狀況下),而分割招租又無法統一調性,并會產生大量空余鋪面影響觀感。因此文和友的出現,給存量物業提供了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有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四五年期間,主題街區的年均增長率高達108%,重資產的風口又重新回來了,地產商紛紛做起了追風少年。

    NO.3 販賣“沉浸感”是個好買賣

    從今年火爆抖音的“只有河南 戲劇幻城”,到一票難求的“小劇場脫口秀”,背后都直指一個關鍵詞“沉浸感”

    不論是文和友還是密室逃脫,劇本殺還是漢服JK,都在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虛構時空,置換身份,肆意想象”的空間,短暫的與現實世界脫離,沉浸在樸素的快樂中,從中嘗試到更多的新鮮與刺激。

    年輕人對于“沉浸感”有多著迷?有段子可以佐證:

    領導征求團隊小朋友意見:“我們要組織一場團建,你們想玩什么?”

    答:“劇本殺。”

    領導說:“這次經費充裕,可以不局限于玩劇本殺,放開想。”

    答:“那就玩三次劇本殺。”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劇本殺門店數量比2019年增長了150%,達到30000家,劇本殺行業市場規模超過百億元。“沉浸感”就像一劑“擺脫現實的良藥”,讓年輕人無法自拔。


    數據來源:美團研究院、西南證券

    細數今年爆火的網紅店,不論潮人匯集的COMMUNE,是“一杯手沖茶,一口燒鳥+精釀”的老鄉雞農場店,還是“三坑少女”最愛的“詩與萬花鏡”,場景一定要有沉浸感,氛圍感必須拉滿,“感覺對了,一切都對了”


    “文和友們”路在何方

    不過“文和友們”前方也并非一路坦途。“文化單薄”、“口味不符”、“選址突兀”、“運營模式不合理”……這些都是文和友敗走大灣區后收獲了一眾差評,從神壇跌落,文和友只用了三年。

    從前輩身上長經驗,給到“本地文和友們”三個小tips:

    第一、先做好“二房東”,再考慮“迪士尼”

    最近一年“文和友們” 文旅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和平菓局獲得北京市“文化旅游體驗基地”的稱號;竹林大飯店開業時,分管文旅和商務的領導悉數到場,要將其打造成“鹽城的文化名片”;文和友落地南京,牽頭的是秦淮區政府,目標是要把南京文和友打造成為“特而精、最南京”的綜合消費新地標,“開創秦淮文商旅融合發展新局面”……

    各個“地方版的文和友”似乎都有成為“餐飲界的迪士尼”的機會,不過現實往往比較骨感,廣深兩地的文和友開業不久就遇冷,長沙文和友的客流量也大不如前,從餐飲轉型為“打卡經濟、文旅項目”的文和友慢慢地遭遇到“本地人不愛去,外地人一輪游”的窘境。

    人們在大談打造“餐飲迪士尼”的時候,卻往往忽視了它的營收結構。迪士尼樂園的營收非常多元,包含門票、衍生品銷售、酒店、餐飲等,另有多達數十個經典IP在背后支撐著迪士尼這個金字招牌。而“文和友們”目前的收入來源仍然依賴餐飲和房租,盡管有小劇場、密室逃脫等業態,但體驗類的占比總體并不高,文創類的產品收入更是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在“二房東”的角色還沒坐穩之前,想玩轉IP還言之過早。

    第二、“做好餐飲、做好餐飲、做好餐飲”,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吃”仍是“文和友模型”中的第一剛需。畢竟“城市記憶”中感知最強的還是“老味道”,這也是深圳文和友改名為“老街蠔”的初衷。

    但除了少數幾家餐飲為主體開發的項目之外,很多商業地產們在餐飲招商上面過于潦草。優質餐飲品牌的占比,尤其是稀缺性的老字號的數量仍然不夠。大眾餐飲的比例過高,同質化嚴重,導致復購不足,逐漸有淪為“豪華版的大食代”的傾向。

    第三、最好的競爭力就是“做好自己”

    根據文和友CEO馮彬的介紹,“未來5年,文和友要開設20家左右的城市文和友,包括重慶、上海、天津、北京等”,可預見的將來,當“財大氣粗”的文和友攻下來的時候,“一座城市、多個文和友”的PK賽不可避免。而競爭的核心將會圍繞著“城市文化的正統性” 展開——即“誰更能代表這個城市”,并會在“入駐老字號的排他性、城市首店、創新業態”等進行爭奪。

    而最先開打的則是南京。即將開業“南京文和友”把新址定在夫子廟商圈,將于周邊3家“南京大排檔”正面硬剛。文和友的優勢在于品牌和新鮮感,而南京大排檔則在產品力、場景營造,和對本土消費者的理解力上占優。未來南京大排檔如何利用“主場優勢”迎戰“文和友”,南京文和友在吸取了廣深文和友經驗后,又有怎么樣的調整和變化?讓人既興奮令人期待。



    寫到最后

    不可否認,文和友用一己之力拉高了整個餐飲行業的天花板,商業邏輯從“成本和效率”變為“體驗和文化”,競爭維度得到了躍遷。

    但是“城市記憶”畢竟屬于“全民共有財產”,無法轉為“品牌的私產”。“低成本的懷舊”只會導致“文和友們”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墻上貼著一樣的海報和標語,店內播放著同樣的《夜上海》,演員穿著同樣的旗袍……

    在“文和友2.0”的時代,只有用自己的“品牌語言”,講出“不同的故事”, 構建“只屬于自己的元宇宙”,消費者才會埋單。

    不然,我們真的不需要這么多的“文和友”。



    輪值主編|王菁    視覺|代丹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內參視頻號矩陣推薦:團餐供應鏈的三種模式你知道嗎?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


    掃碼關注“深扒餐飲供應鏈”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商務合作:
    栗軍13718277715(同微信)
    真真18037518262(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640.html

    (0)
    上一篇 2021年12月11日 17:06
    下一篇 2021年12月11日 17:0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