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批社區餐飲正在“悶聲發財”:有人20平日入上萬、有人逆勢開店數百家

    文 | 職業餐飲網 程三月

    后疫情時代,餐飲的下一個機會點在哪兒?

    商場餐飲紅利殆盡,而一批扎根社區的餐飲品牌正在逆勢增長、悶聲發財!

    有人靠20平檔口日入數萬,疫情間開出100+家直營店;有人近兩年銷售額、開店速度都保持30%增長,是快餐業的隱形冠軍……它們大多數深耕社區數十年,被百姓親切稱為“家門口的食堂”。

    在城市化進程趨于結束、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大背景下,品牌化、連鎖化的社區餐飲品牌正在迎來自己的黃金窗口期。

    進入高速拓店期,

    一批社區餐飲品牌正在逆勢增長!

    早在疫情最嚴重,全國餐飲都被按下暫停鍵時,賣米粉、牛肉面等人們生活“必需品”的餐館,在居民樓下、社區轉角等各個角落有序地慢慢蘇醒,最先透露出復蘇的信號。

    在疫情常態化的近幾年,能給人們提供高便利性,以及保持高粘性的社區渠道展示出來更強的生存能力,一批社區餐飲品牌也迎來了爆發增長。

    例如,在北京就有一些優秀的社區餐飲品牌正在逆勢而起:

    扎根北京40年的清真餐飲連鎖品牌紫光園,用“檔口+”模式,20平日營業額最高達6萬;2020年疫情間在京城新開100多家直營店;如今還進一步破局,探索私域運營,首次直播日銷售額高達480萬元,成社區正餐的“模范”;

    另一個品牌——創立了23年的南城香,則是社區快餐的“樣本”,用“蓋飯+羊肉串+餛飩”的多元組合,開出130家直營店。疫情間也迅猛發展,2019到2021年,新開店鋪60家,緊挨著麥肯的店鋪10余家,近兩年無論是銷售額、開店速度都保持30%增長!

    ……

    不僅是北京,在全國各地,一批批扎根社區的餐飲品牌勢頭正猛,比如,已經開出1400+家店的袁記云餃,進入了高速拓店期,自2020年4月以來,每月新開店保持在25家以上。

    還有上海的吉祥餛飩、山東的超意興、福建的淳百味、湖北的常青麥香園等,這些深耕社區十幾年,甚至數十年的餐飲品牌,都走上了標準化、連鎖化、品牌化的快速發展道路。

    慢慢的,原有社區周邊的非品牌店正在逐漸被品牌連鎖替代,社區化的餐飲連鎖正式崛起。

    不少巨頭也看上了社區渠道的紅利,紛紛布局,不久速凍餃子巨頭思念開“現切現包現賣”餃子店、喜家德也開了新副牌“吉真”餃子館,試圖掘金社區餐飲。

    社區化餐飲連鎖正式崛起,

    迎來“黃金窗口期”,成下一個新藍海!

    曾經商場是巨大的流量池,引得無數餐企扎堆涌入,以海底撈、西貝為代表的一批品牌吃到了紅利,一躍成全國性頭部品牌。

    而疫情突襲,人流聚集的高密度渠道都受到嚴重影響,商場首當其沖,客流驟降、虧損關門,商場餐飲紅利褪盡,步入增長瓶頸。

    餐企都在尋找新的增量,而社區涌現出一批深藏已久的黑馬品牌,讓人看到了社區的“錢”景遼闊。

    未來,擁有巨大想象空間的社區,或許將成為餐飲新的藍海、餐飲品牌的下一個必爭之地。

    1、城市化“拐點”即將到來,社區餐飲迎來紅利期

    疫情其實只是社區餐飲崛起的加速器。

    它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拐點”即將到來,社區商業趨于成熟。

    曾經社區餐飲并不吃香,大多數都是夫妻店,很多想做品牌的餐企都鉚足了勁往商場鉆,因為很多社區并不成熟,入住率不高,客流量也不足。

    而目前,中國正處于加速城鎮化的歷史機遇下,從1980到2020年,中國城市化率從19.39%提升到63.89%,其中,上海、北京、天津三大直轄市位居前三,都超過了80%。

    社科院報告預計,中國將在“十四五”期間出現城鎮化由高速推進向逐步放緩的“拐點”,2035年后進入相對穩定發展階段,中國城鎮化率峰值大概率出現在75%至80%。

    社區商業潛力更是巨大,據贏商網統計,2020年全國城鎮住宅物業面積將達300億㎡,國內社區服務市場規模將達13.5萬億元,這意味著中國社區服務消費將邁入萬億級市場。到2030年,預計將形成2萬個以上新社區。

    未來10年,我國社區商業消費將逐漸占到社會消費零售總額的1/3,這意味著,作為配套的社區餐飲也將迎來黃金窗口期!

    2、比商場餐飲更具“主動性”,更適合深耕成就品牌

    社區餐飲還擁有一個商場餐飲不具備的優勢,那就是主動性。

    除去在營業時間上比較靈活外,更重要的是社區適合深耕練內功,堅持長期主義,更能成就百年品牌。

    因為,商場餐飲是商場生態中的一環,只能作為補位,是很被動的。

    一方面,商場為了流量,會選品牌勢能強的、有流量的,才會給個好位置,品牌才能勉強擁有話語權;

    另一方面,商場為了自己的利益,迎合市場做在業態調整的時候,可能會主動清退一些餐飲品牌。

    而社區餐飲品牌是相對獨立的,主要是和房東博弈,但只要付得起錢,就可以租很多年。

    這樣的話,餐飲品牌就適合深耕練內功,有足夠多的時間去沉淀顧客,培育品牌。你看,紫光園、南城香、超意興等,基本都是做了幾十年的品牌。

    3、占領“黃金三公里”,在后疫情時代“贏回”消費者

    生意的本質就是要培養消費習慣,那店就得開到離消費者更近的地方。

    占據著“黃金三公里”的社區餐飲有著天然的點位優勢,離得越近,就會有多種消費需求的可能性,機會越大。

    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來臨,社區餐飲的便捷性、高效率和即買即得的服務,讓人們對于社區餐飲依賴性和信任感都在逐步增強。

    而且,在合眾合創始人姚哲看來,社區商業還處于優化階段,期待品質連鎖的抱團進入,還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社區無論是租金成本還是管理成本實際是可以控制的,只要品牌夠親民,能夠長期經營顧客的都可以考慮,畢竟品質供給少,加上雙減政策和社區老齡化趨勢,大家未來還是就近消費綜合業態。

    20%的一線商圈做品牌做認知做創新,80%的門店下沉多渠道,會是一個相對好的開店結構。連鎖到了100家店以上就要考慮分渠道管理,無論是綜合投入、產品結構數量以及定價,都要重構,才能在精細運營的未來抓到機會,生存與發展間建立有效積累。”

    4、傳統社區餐飲正在變革,“三棲”模式帶來新增量

    社區餐飲也正在“自發”進行一場變革,從傳統的“家常菜”快餐變成了復合新模式。

    你會發現,那些“悶聲發財”的社區餐飲品牌幾乎都在走“零售+堂食+外賣”為一體的“三棲模式”

    袁記云餃開20平的路邊“全透明”檔口店,現包現賣生餃子、生云吞,既做外帶生意,同時還可以做堂食與外賣,店店排隊;

    紫光園則在店里辟出10平檔口,主要賣油炸糕、包子、饅頭、手撕雞、醬牛肉等鹵味小吃和主食,僅早餐就賣出2萬元,“全時段+全業態”模式成社區餐飲學習標桿;

    吉祥餛飩也出了蛋黃燒麥這一頗受歡迎的零售爆品;

    ……

    在后疫情時代,多場景、多渠道銷售模式讓社區餐飲實現全時段營業,也讓它們尋找到了新的增長渠道,擁有更強抗風險能力。

    這種可堂食、可外賣、可零售的復合模式或許也將成為未來社區餐飲的主流模式。

    職業餐飲網小結: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將進入“拐點”,社區商業也趨于成熟穩定,社區餐飲將成為下一個藍海市場。

    其中默默耕耘了數十年的連鎖社區餐企在進行一場變革,探索出外賣+堂食+零售的“三棲”新模式,攫取更多的增量蛋糕,也迎來了屬于它們的“黃金時代”!

    它們的摸索,為更多的餐飲品牌提供了模板,未來,或許還有更多具備高復購率和高標準化的品類都會進一步下沉到社區。

    -END-

    主編丨陳青
    (部分圖片來源攝圖網)
    推薦閱
    從小面轉戰“預制菜”,前瑞幸董事長這次能否成功?
    “只在晚上營業,只賣4種包子”,排隊3小時起的夜包子能火多久?

    “開業不到半年就關店!”陸正耀的趣小面改名卻沒能“改命”

    原創文章,作者:職業餐飲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14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7日 17:00
    下一篇 2022年1月17日 17: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