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飲人開年即“心態崩潰”:抗擊新冠,暫停營業……


    已經不止一位餐飲大佬總結道,2021年比之前更難。

    事實上,導致全年餐飲人舉步維艱的客觀因素,大概率在2022年還將持續存在。

    “疫情常態化”,不是說說而已。

    許多餐飲人從心理上接受了這個事實,卻還沒有從“身體上”真正做好調整。

    總第 3039 
    餐企老板內參  張鰻魚 | 文


    這個冬天格外“冷”


    相信餐飲人都能感覺到,今年的春節行情,比去年慘淡得多。

    究其原因,首先是局部疫情的頻繁爆發,已經到了讓人無法忍受的地步。
    隨著病毒的變異,2021年下半年開始,全國局部疫情的爆發就沒有停止過,近兩個月來事態更加嚴重。

    12月份西安疫情爆發,餐飲再度陷入停滯。當全國同行都在為西安餐飲人捏一把汗的時候,鄭州疫情開始爆發,全市堂食暫停;隨后受波及的安陽則采取了“足不出戶、車不上路、店不經營”的嚴格措施控制疫情發展,全市餐飲趴窩……

    天津、深圳、哈爾濱、重慶、長沙,全國各地餐飲都陷入了苦戰,獨善其身者越來越少……

    內參君約了位天津老板采訪,被告知正在“停業”


    本來,年底餐飲行業最大的指望就是“聚會餐飲”,現在看來很可能“顆粒無收”了。



    全國各地政府直接發布通知:
    “停止操辦婚宴等群體性聚餐活動”,“喜事緩辦、喪事簡辦、宴會不辦”,“餐飲單位不得承辦5桌以上聚餐”……..年底公司聚餐、喜事宴會、家族聚餐接連取消。


    鄭州一位杭幫菜館老板對內參君表示,自己感覺禁止堂食規定很可能會持續到過年期間,年夜飯檔期幾乎完全泡湯,只能把食材做成“大禮盒”銷售,“1月份不能堂食,2月份過年,這個時間節點出事影響非常大。


    而對于很多餐廳來說,這就意味著一年的利潤打水漂了。


    餐飲人“心態崩潰”,既是原因也是結果。

    從內參君對身邊大小餐飲人的訪談結果來看,大家無一例外地認為疫情對于生意的全面影響,在2022年甚至更遠的時間還將持續。


    他們有的果斷關閉了部分門店,有的宣布“放長假”,更多餐飲老板表示將會降低2022年的開店節奏。
    這種普遍性的信心不足狀態,使得行業氛圍變得更加冷淡。



    為什么疫情沒那么嚴重了,生存卻越來越難?

    2020年疫情發生以后,大家都覺得餐飲很難,但2021年已然過去,當內參君和同行聊起的“復盤”這個關鍵詞時,餐飲人覺得比“疫情最嚴重的去年”更難。

    究其根本,大致有三個方面原因:

    1、政府的補貼越來越少。

    2020年疫情突發,同年4月2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推動對承租國有房屋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免除上半年3個月租金。

    這一政策,雖然不能完全解決因疫情帶來的損失,但也是另一種“寬慰”,讓很多中小商戶有了堅持下去、重新振作的勇氣。

    后來,全國各地又出現了相關補貼政策,主要有4類:第一類是出臺文件鼓勵大家到餐廳消費,第二類是為餐廳復業開綠燈,第三類是領導帶隊“下館子”,第四類是對餐飲企業給予補貼。

    比如湖南張家界規定,個體工商戶按照政策要求招聘新員工,可申領就業補貼資金;上海針對春節期間復工者,給予每人1500元的補貼。還針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交通運輸、旅游這四類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給予“穩就業補貼”;江西省甚至規定,全省商務系統干部職工帶頭開展餐飲消費,引導和帶動全社會恢復市場消費信心……

    疫情爆發之初,西貝等頭部品牌及時出來呼吁求關注,也得到了銀行送來的大量緊急授信。而現在,從網上搜索關鍵詞“餐飲疫情補貼”,大多數信息還停留在2020年。既然疫情已經“常態化”,作為救急之用的各種政府補貼,以及銀行臨時授信,就會逐漸越來越少。

    2、損失和之前相比,在不同維度。

    對于餐飲人來說,之前的損失,主要集中在:儲備物資過期損失;疫情防控物資采購成本。

    這兩項耗損在2021年有所降低。但同時也出現新的損失:房租、人工、食材成本增加,實際到手的利潤卻降低了。

    這一點,西貝賈國龍感受頗深,在前陣子的一個媒體采訪中透露:“我們2019年是60多億,2020年只有50億,2021年估計是55億。我們原來想的2021年應該比2020年強,實際上2021年的營收確實比2020年強,但是2021年的費用比2020年明顯地大,所以我們2021年肯定是虧損的,這是我沒想到的。”

    2021年11月份, 西貝甚至第一次現金流出現負數。

    疫情常態化,外界的補助支持沒了,所有的苦水只能自己往下咽。賈國龍坦言:“房租正常了,減免沒了,員工又是按滿額發工資的,但是疫情斷斷續續,全國各個地方一會兒這停了,一會兒那停了。”

    3、疫情點狀散發,餐廳難以控制成本。

    如果說2020年的疫情集中在武漢,2021年的疫情則更多是呈現“點狀散發”的狀態。尤其伴隨著病毒的變異和“升級”,不確定性加大,讓餐飲人變得沒了安全感。

    “一旦一個區域出現疫情,至少需要2個月時間恢復。”一位山西的連鎖面館老板坦言。就在一個月前,聊起今年的年夜飯檔,這位老板還非常樂觀,積極籌備。可最近接連出現的陜西、河南疫情,讓他不得不陷入了糾結。

    截至1月16日,疫情大數據報告(國內)

    “不確定性”給餐飲人帶來了許多難以避免的成本。
    局部疫情爆發時,雖然餐廳按下暫停鍵,但是人工、房租等成本仍舊壓在肩頭,餐飲人只能負重前行。


    西安資深餐飲人王曉軒告訴內參君,此前西安疫情爆發突然,雖然停工了,但員工12月份的工資仍舊要發滿。
    如果完全停業,就給員工發一半的工資,這已經成為了業內默認的“規則”。

    4、疫情成為常態化后,“報復性消費”的心態減少。


    2020年,各類消費報告都頻頻提到“報復性消費”一詞。
    這個曾經給予無數餐飲老板希望的消費觀,隨著疫情成為常態化,變得越發“疲軟”。


    “還報復啥?
    兜里不踹點現金,真的不扎實。
    ”一位80后創業小老板無奈地說。


    深圳羅湖區和龍崗區的商場,因為管控嚴格,進出都需要48小時核酸,導致客流量驟減至平時的10%。


    江邊城外抓住了此前那波“重口味”的消費時機,2年時間開了60家直營門店。
    但到了2021年下半年,江邊城外總裁孟洪波意識到要按下“剎車”鍵了。


    他對消費熱情的感知,非常直接。
    “在周末和一些傳統生意比較好的日子,能明顯感覺到客流沒有以前多了。
    尤其是在杭州這種旅游城市,客流明顯下降。

    他坦言,大家外出就餐的頻率、消費的客單價都有所下滑。

    5、餐飲風口與疫情共舞,決策成本加倍

    拋開疫情不談,相信餐飲人都能明顯感覺到,其實2021年的餐飲行業,是熱鬧非凡的。

    蘭州拉面、中式點心、預制菜、小酒館、新茶飲……幾乎每隔一兩個月,餐飲行業就會涌現新的品類風口和創新品牌,而在這些風口背后的,是一年近200起餐飲融資案例。

    風口助推下,大量品牌快速開店,填補了餐廳倒閉帶來的缺口,讓不少地區的房租和人力成本不降反增。

    究其原因,在于餐飲行業和許多其它受打擊更為嚴重的行業相比,看起來活得“還算不錯”,許多被原有行業“擠出”的資源和人才涌進餐飲“避難”。讓本來就已經生存艱難的餐飲人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內卷”的壓力,也擾亂了他們對于疫情應對策略的判斷。

    在2022年,這種現象毫無疑問地還將存在。雖然餐飲行業不是最慘的,但是微觀層面,中小餐飲人抗風險能力卻是相當差的。在未來,他們還將不得不面對大量跨行業的“降維打擊”。

    6、商場招商放寬“通行證”,加劇餐飲內卷

    商場在疫情反復之下,也頂上了巨大的招商壓力。為了緩解招商困境,不少商場“放寬了限制”,加劇了餐飲的同品類競爭。

    江邊城外就明顯感知到了商場餐飲的新壓力。“以前一個商場只有一家烤魚店,現在有的商場可能隔壁就是一家,門挨著門那種。”孟洪波說。



    2022年,這個世界會好嗎?

    很顯然,2022年,仍是要與“不確定”相處的一年,雖然所有人都滿懷著疫情結束的熱望,但理性來看,仍要做好長期過冬的準備。

    對于明年的計劃調整,內參君從身邊的餐飲人中找出了一些共性的策略。

    》收縮投資計劃

    明年少投資,少開店,這一點在受訪的餐飲人當中幾乎成了共識。

    在判斷出商場消費變化趨勢后,孟洪波毅然決定,將明年的開店計劃收縮到一半,更多的精力放到“練內功,精團隊”。

    鄭州一位連鎖餐飲老板對內參君表示,近期他連續開了6家新店,“第6家開業的第二天,鄭州新疫情開始,第三天,堂食陸續暫停了。還有兩家店正在裝修,現在也擱置了。”

    生意的急剎車令他苦不堪言,他表示明年肯定要放緩開店腳步,盡量少開店。

    》尋找“低風險區”


    最近,上海劃出了占地僅20平方米的“最小疫情風險區”,其精準防控,降低影響的核心思想,贏得了滿堂喝彩。


    “最小疫情風險區”為一家奶茶店

    雖然各地都在疫情防控上拼盡了全力,本不應該分出“三六九等”,但是防控措施不同,給一線商業經營來的影響確實是天差地別的。漸漸地,不少餐飲人產生了“用腳投票”的想法。

    一位鄭州餐飲人明確表示,今后將把開店計劃整體“南移”,盡量開在江滬浙一帶。廣深一帶也是許多中部、北部餐飲人的下一步的發展目標市場。一位東北餐飲人則表示,自己走不太遠,但是在哈爾濱實在經營不下去了,目前正在沈陽尋找位置。

    》調整財務預算


    對門店運營,孟洪波認為:要從逆來順受,變成主動出擊對于未來的計劃不能短視,要做一個長期的規劃。以前我們每年年底做預案,現在是做季度運營計劃。針對疫情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出現,做不同的準備方案。”

    “與疫情長期相處,最好的解決是方案還是自身的管理要做細,應急預案要做完整,包括人員、食材、財務的管控。出現了地方性疫情時,就需要區域之間有人員的調配,企業越大對這些方面的準備工作就越充分。”孟洪波說。

    另一位河南餐飲人則表示,今后開店做財務預算的方式,都會有所改變,“2022年,疫情的影響很可能會持續下去,按照2021年這種時不時就會停擺的狀態,明年的預算,一年里面你只能按照10個月營業時間來做預算。”

    “照這個算法,如果還是覺得能掙錢,那才會考慮開店。”

    》緊跟消費趨勢


    疫情是反復的,但客群是恒定的。

    “主動去研究好客群,而不是被動吐槽疫情。你自己的定位得清晰。比如你做20元人均的店,就去琢磨這個人群的需求。他們要的就是吃飽干凈,食品安全不要出錯;如果是品牌商戶,就做好價值。其實從疫情之后,深圳市場的客人對于餐飲的支付價格是在提高的。換句話說,更好的東西、更好的品牌才有市場。”深圳市才華無限品牌策劃有限公司負責人左琴說道。


    堂食業務驟減至10%,深圳“湯巢粵菜”火速上線外賣

    在2022年,提高應對疫情的反應速度,至關重要。
    深圳的“湯巢粵菜”在堂食僅有10%的情況下,緊急發力外賣,“我們行動力很快,8號有了這個想法,9號就火速上了外賣。
    第一天30單,流水才幾百塊,第二天60單就2000多了,第三天80單,現在流水每日穩定在3000多元……”眼瞅著外賣生意越來越穩定,品牌總監馬海波的心情也更加積極。


    “雖說開年不利,但只要積極調整策略,疫情之下也有機會。
    ”馬海波說。


    輪值主編|王菁    視覺|張婷婷
    歡迎餐飲老板、業界大咖投稿。
    投稿郵箱:nctougao@watcn.cn



    內參視頻號矩陣推薦:告別招工難的商用洗碗機來啦!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贊,也可進入視頻號評論區說說你的想法~



    掃碼關注“72餐實驗室”視頻號
    ↓ ↓ 收看更多精彩內容 ↓ ↓




    商務合作:
    真真 18037518262(同微信)
    栗軍 13718277715(同微信)


    轉載聯系:

    內參小秘書 neicanmishu(微信號)


    原創文章,作者:餐企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189.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18日 17:04
    下一篇 2022年1月18日 17:0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