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融資23起,誰在炒作預制菜?

    「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春節臨近,預制菜再次從小眾餐桌走進大眾年夜飯的菜單,而今年的預制菜格外火熱。
    A股市場上,國聯水產、同慶樓、全聚德等預制菜概念股悉數迎來漲停。同時,陸正耀也被傳出正大張旗鼓地孵化預制菜項目“舌尖工坊”,并揚言一年要開3000家店。甚至有機構預測,未來3-5年我國預制菜行業將有望成為下一個萬億餐飲市場。
    帶著“民以食為天”的自覺和對預制菜的好奇心,在線下餐飲業遭遇疫情頻繁重創的當下,預制菜究竟能為餐飲業帶來什么?

    01
    預制菜點燃餐飲寒冬
    預制菜并非什么新鮮事物,許多上海孃孃一直以來都有囤預制菜過年的習慣,而疫情的持續卻讓人們開始注意到這個富有潛力的新賽道。

    事實上,預制菜種類豐富,主要分四類:一類是即食食品,開封后就能吃,比如泡椒鳳爪;一類是即熱食品,加熱一下就能吃;還有一類是即烹食品,指的是經過相對深的加工,通過冷藏或常溫保存的半成品材料,可以直接下鍋加上調料烹飪;最后一種是即配食品,也就是切好清洗好的肉或者蔬菜

    由此,按照加工的深淺程度,可以做如下排序: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最早的參與者是由半成品菜、拼配菜企業轉型、發展而來,代表公司便是有“預制菜行業第一股”之稱的味知香。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味知香的加盟店有1117家,銷售金額達3.2億元。味知香的加盟門店銷售額占比52.06%,這表明一半收入來自于B端大客戶。


    盡管基本保持著30%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但味知香的營收和盈利規模并不大。2021年上半年,其營業收入為3.65億,歸母凈利潤為6142萬元。

    叮叮懶人菜品牌負責人林鄭煥表示,因為疫情導致大家在家吃飯的需求變多了,這是預制菜需求爆發的外因之一。
    而從行業內部來看,預制菜產業上游的產品供應、冷鏈物流等產業鏈發展,此前也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整個行業的基礎條件都已經具備,只缺一個需求爆發打開市場的機會。

    疫情期間線下餐飲業態受到嚴重影響,一批餐飲企業開始推出預制菜產品試圖自救。

    隨著消費者開始減少外出用餐,以及全國多地鼓勵就地過年的政策,預制菜市場的需求在過去一年迎來了一輪大爆發。
    不論是作為餐飲企業自救的方式,還是眼下餐飲行業的突破口。預制菜賽道的火熱,已經吸引了一批形形色色的玩家涌入進來。
    大型連鎖餐企也看上了預制菜。疫情危機下海底撈和西貝莜面村的反應最快,之后,小龍坎、九毛九、廣州酒家、眉州東坡乃至肯德基都相繼入局。
    其中,海底撈推出了“開飯了”系列,西貝推出了賈國龍的功夫菜,盒馬鮮生、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零售渠道玩家,也在加速布局自己的預制菜產品陣線。
    資本市場也同樣活躍,企查查數據顯示,在2020年到2021年,預制菜賽道共發生了23起融資事件,半成品行業龍頭味知香也在2021年4月乘著市場的東風成功登陸上交所,在市場和資本的助推下,預制菜似乎已經成為了餐飲行業的新風口。
    2022年開年,離開瑞幸的陸正耀,開啟了在餐飲行業的第二個項目,其創辦的舌尖科技集團正在孵化一個名為“舌尖工坊”的預制菜新項目。

    10日,預制菜連鎖門店品牌“銀食”還拿到了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將目光瞄向了下沉C端市場。
    賈國龍也認為,預制菜革命將會對餐飲行業帶來一次模式創新,他很有信心,甚至集全公司資源,撲在了這條賽道,他給“賈國龍功夫菜”制定的目標是十年達到1000億規模。
    西貝莜面村董事長賈國龍曾表示,“餐飲人一直覺得自己是手藝人,但實際現在餐飲已經從手藝時代進入了科技時代,這一定是餐飲行業未來的趨勢。”言語中,對未來預制菜市場的樂觀態度表露無疑。

    02
    預制菜:餐飲降本增效利器
    賈國龍的樂觀不無道理。

    傳統餐飲行業是前店后廠、來客生產、產銷一體、自產自銷的經營模式,長期存在標準化低、規模化難、效率低的問題,而預制菜恰恰擁有改變這一現狀的能力。
    傳統餐飲經營模式里,在提前完成菜品切配的情況下,從客戶點單到餐品上桌至少需要十幾分鐘,而預制菜只需要簡單加熱幾分鐘就可以上菜。
    因此,在上菜速度方面,預制菜遠勝于現場炒制。并且減少菜品的制作時間也有助于提高翻臺率,提升門店整體收益。

    品牌戰略專家劉傳奇認為,未來餐飲形態進化方向是產銷分離和食品零售

    另外,采用預制菜也有助于餐飲門店進一步降低人員薪資等經營成本。
    查閱招聘網站上廚師相關的招聘信息發現,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廚師崗位的薪資待遇通常在6000-8000元之間,經驗豐富的廚師長薪資都超過了1萬元。
    而預制菜因為只需要進行二次簡單地烹飪加熱,對崗位技能和職業經驗的要求并不高,所以不需要專業的廚師即可完成餐品的出品。更加顯而易見的好處是,砍掉后廚的運營成本,能為餐飲企業省下來不少錢。

    而在以預制菜為核心的餐飲經營模式下,傳統餐飲業態擁有了更低的成本負擔和更高的經營效率。如果按照網紅“爆品”的品牌打法,在短時間內快速規模化沖擊IPO,也并非不可能。
    事實上,的確有許多連鎖餐飲企業,已經開始以降本增效為目的廣泛使用預制菜,并且由此在B端市場催生了一批上游供應鏈明星企業。
    2021年9月,為必勝客、肯德基、海底撈等多家知名餐飲品牌提供貨源的千味央廚登陸A股,開盤當日就以“餐飲供應鏈第一股”之姿收獲40%的大漲。

    這也成為吸引資本持續關注預制菜賽道的一個重要事件。

    但是,食品工廠要想實現更多盈利,拼的是規模效應,通過盡可能覆蓋更多的分散的下游客戶,把單個SKU生產成本控制到最低。

    從味知香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出,擴展市場規模是它重要的發展戰略。目前,味知香產品銷售主要覆蓋江浙滬地區,并已逐步在重慶、成都、武漢等地展開布局。

    同樣,第三方中央廚房也追求規模效應最大化。不過,對于第三方中央廚房而言,找準一個賽道垂直深耕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

    以三旋供應鏈為例,這家企業選擇在烤串、火鍋食材領域深耕,與傳統的食品工廠達成合作,幫助他們減少穿串、腌制等加工環節。

    03
    “鍋氣”玄學與口味難題

    雖然預制菜在B端市場幾乎成為了拯救餐飲行業的靈丹妙藥,但在C端市場,預制菜仍有不少的挑戰。

    在了解預制菜消費情況時,有不少受訪對象都給出了類似的回復“什么預制菜?你說的是外賣料理包嗎?”

    其實,預制菜是生產完立刻銷售,原則上到消費者手里,只需要一個月或者幾天的時間。烹飪方式上,大部分預制菜都需要簡單翻炒,而料理包簡單加熱就可食用。

    相對于料理包,預制菜所采用的的食材和食品安全標準更為苛刻,但在表面看來,預制菜與料理包的差別并不明顯。

    因此,如何讓消費者在對“料理包”產生負面印象的同時接受本質上“差不太多”預制菜,是眾多入局企業們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另外,預制菜對B端企業最有價值的口味標準化優勢,在C端食客眼里,卻是最無法接受的問題。

    國人長久以來的飲食習慣就是追求“鮮”。以主食為例,即便是五谷雜糧,也講究“新米、新面”。凍貨、存貨、工業出品的預制菜,至今仍被一些消費者拒之門外。

    而且,國人吃飯還講究“鍋氣”,這種誕生于后廚、看不到又摸不著的概念,一直存在國人的內心。

    而在很多人看來,批量化生產再經由二次加熱的預制菜,顯然無法還原現炒菜品的“鍋氣”,也就很難認同預制菜的口感和味道。



    而且,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全國各地都有不同的口味偏好,僅僅是甜咸之爭就能劃分出兩個不同的市場。

    在以各地口味作為標準的細分市場,批量化生產的預制菜也就需要更加精細和多樣化的產品研發。而從目前來看,預制菜企業們還未跟上市場的要求。
    在電商渠道搜索發現,當前常見的預制菜,主要是小龍蝦、酸菜魚、獅子頭、胡椒豬肚雞等,能夠兼容南北飲食口味差異的菜品。并且,這些菜品對口感的要求普遍不高。
    例如將強調食材新鮮度的魚制菜品處理成酸菜魚,就有規避食材新鮮度和口感的嫌疑,而本身就存在季節性供應且口味更重的小龍蝦也更加不必說。
    預制菜要想完全統治消費者的餐桌,恐怕還需要在產品上實現新的突破。歸根結底,這是商業思維與傳統習慣之間的矛盾

    04
    3萬億的預制菜未來如何走?
    如果按照每年20%的復合增長速度估算,在未來3-5年,中國預制菜市場可以成長為萬億元規模,長期來看有望實現3萬億元以上規模

    但是,這條3萬億的路徑如何實現呢?

    首先,需求提升帶動預制菜技術和口味的成熟

    從需求端看,經濟發展推動食材消費增加,提高消費者預制菜購買能力;社會分工、工作節奏加快、女性職業化,便捷性預制菜日益受青睞;

    勞動力人口比例下降,人工成本上升,促使餐飲企業更多地使用預制菜;消費習慣的改變,因為人的懶惰天性,預制菜一旦使用便容易固化。

    從供應端看,農業工業化帶來農牧產品成本降低,間接提高了消費者購買能力,也反向倒逼預制菜的技術發展和口味成熟度。

    其次,冷鏈物流的發展和完善,為預制菜延長保質期,擴大配送范圍提供基礎條件。

    隨著速凍技術的發展,預制菜的儲存時間得以大幅延長。

    國產速凍設備和冷鏈運輸車輛的推廣大幅降低了企業物流配送成本,企業的輻射范圍擴大,預制菜的銷售輻射半徑提高。冷鏈物流的發展,帶來了食材供應鏈的規模化和標準化,在成本上又進一步降低。

    第三,大數據的發展,為預制菜實現精準營銷,將報廢損失降到最低。

    由于預制菜品類非常豐富,既有葷菜又有蔬菜,既有生菜又有熟食,SKU非常之多,同時一些冷藏生鮮的預制菜,保質期短,單個品類每個終端每天的銷售存在不穩定性。

    而信息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大數據的發展,可以及時統計每個SKU的銷售數據,及時跟蹤庫存情況,從而作出最佳生產安排和配送安排,在實現精準營銷的基礎上,將報廢損失降到到最低,從而大幅提高經營效益。

    第四,渠道多元化便利化,讓消費者購物上更為便捷,預制菜消費體驗更為完美。

    隨著社會的進步,菜品銷售渠道除了傳統的餐飲、商超、便利店,以盒馬鮮生和叮咚買菜為代表的生鮮電商,以及社區團購、社區專賣店(類似快遞的菜鳥驛站,既可以現場購買,又可以開展020業務)都在快速發展。

    消費者購買菜品越來越方便,也推動著預制菜的消費體驗更為完美,加快預制菜行業的發展。

    最后
    未來,餐飲行業向著兩條路徑發展:一種是體現水準和品質的個性化路線,這類餐飲企業將走向高端化;另一種便是預制菜所代表的標準化餐飲,方便快捷且品質穩定以應對剛需場景。
    這種趨勢,也給了預制菜行業足夠的發展空間:沒必要想著徹底改變人們的飲食習慣,找準自己的位置,瞄準屬于自己的目標場景及人群,預制菜行業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END-
    來源 | 驚蟄研究所、國海證券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延伸閱讀

    • 從私域流量到超級用戶,西貝、喜茶增長的秘密武器

    • 盤活近3億會員,肯德基的私域池不僅賣炸雞,還有…

    • 全球最大的面包連鎖:單店銷售額如何做到星巴克的2倍?

    • 內容營銷時代,如何從購買流量到制造內容再到會員私域三級跳?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362.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月23日 11:03
    下一篇 2022年1月23日 11: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