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洞大開的迷你杯,背后有什么營銷邏輯

    在營銷領域,產品的外觀設計是重要的維度之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包裝的大小,這已成為不少品牌的營銷著力點。

    比如可口可樂,早在2018年就開始在中國市場大力推廣200ml的迷你罐新品,滿足許多消費者一口爽的需求,而不是一大罐喝到飽。這種滿足特定消費場景的新品受到了大眾的歡迎,幾年過去早已成為常規的產品系列之一。

    而到了今年,對迷你的追捧似乎再次蔚然成風。
    迷你杯火爆出圈

    餐飲品牌齊齊湊熱鬧

    今年6月底,餐飲老大肯德基在夏日中推出元氣頂瓜瓜乳茶,主打低糖低脂輕負擔,幫助人們消散煙火氣,其中就有一款迷你版的小可愛萌萌杯。
    ▲圖源:肯德基官網
    幾乎在同一時期,星巴克在六一兒童節開始買大杯送迷你星冰樂的活動,消費者到場只要用小票繪畫、唱首童謠等方式證明自己是個寶寶,購買大杯飲品就可以獲贈一杯迷你星冰樂。
    至于奈雪,則是通過品牌聯名的方式推新。奈雪瞄準愛喝奶茶的打工人,和每日鮮語推出迷你奶茶系列,為人們上班助力。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在品牌主動上新之外,最熱火朝天的其實是
    消費者對品牌飲品DIY的自創迷你杯。

    比如在種草圣地小紅書上,隨手一搜就是迷你喜茶杯的制作教程。首先需要點一份分裝的芝士,再點一杯正常杯的茶飲,根據需要搭配珍珠、椰果等免費配料,倒入分裝芝士的杯子中,把吸管剪短插入,一杯Mini版奶茶就制作完成了!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同為茶飲界的一點點,其產品再創作的策略也是琳瑯滿目。5元的奶霜加上12元的中杯四季奶青,搭配免費配料波霸,可以分裝成三小杯,每杯不到6元。
    對于品牌來說,迷你杯飲品是一種對產品賣點的再挖掘,是一種產品的微創新,對應的是消費者的需求多元化以及消費場景細分化,是同質化飲品賽道中的一種應對策略。
    對于大眾來說,DIY迷你杯滿足了自身追求新鮮感的獵奇心理,同時能與心儀品牌的互動中收獲滿滿的參與感與成就感,達成進一步深入的雙向溝通。
    迷你杯的風靡還反應了消費品類結構變化的趨勢,《中國食品消費趨勢白皮書》的數據顯示,規格較小的便攜型產品相對當年新品的比重逐年增加,意味著
    迷你裝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解決痛點、社交傳播
    迷你杯背后的營銷邏輯
    對于迷你杯的出圈,有人認為純粹是營銷噱頭,實際上并沒有這么簡單膚淺。

    迷你杯確實能解決消費者的痛點。

    常規的新茶飲產品動輒是500ml的中大杯,這有助于品牌商家擴大銷量,同時產品拍照也更為苗條美觀,然而
    這種大容量并不適合所有消費者。一來,不少女生的胃口有限,常常喝不下那么多;二來,對于高糖高脂的奶茶飲品,一次喝太多容易有罪惡感。
    反觀小容量的迷你杯,正好能解決以上痛點。尤其對于愛喝茶飲又怕胖的女生,迷你杯的出現能給人一口就能喝完的輕量感,減輕了她們在享用時的心理負擔——
    只要迷你杯夠小,喝了就不會長胖。

    在價格上,迷你杯也呈現出了獨有的優勢。

    迷你杯的容量小,意味著單價也比較低。對于只想嘗嘗鮮,不想喝到飽的消費者來說,迷你杯可以大幅降低嘗試的成本,增加產品的消費頻次,正是一個合適的選擇。如果愿意花同樣的價錢,還可以同時品嘗兩種飲品口味。
    迷你杯的價格優勢,有助于擴大產品的受眾群,幫助產品進一步出圈,從而擴大品牌的聲量。
    在營銷層面,迷你杯可以說是自帶社交傳播屬性。

    不同于傳統中大杯飲品的苗條挺立形象,迷你杯給人的主要印象是矮胖、蠢萌,就像一個飲品小娃娃一樣,
    這種自帶的可愛屬性正是圈粉的關鍵。

    科學家曾在掃描因可愛而感到快樂的大腦時發現,可愛的東西會對大腦中分管愉悅的伏隔核產生刺激,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從而讓人感到快樂。
    基于迷你杯的可愛屬性,加上各大品牌的積極帶領,進一步觸發了人們DIY制造可愛的行為。
    以1點點為例,小紅書博主們就給出了好喝的搭配。奶綠+波霸+奶霜、抹茶奶茶+波霸+奶霜、可可奶茶+波霸+奶霜,只要腦洞夠大,小小的分裝杯可以搭配出千奇百怪的新口味。
    ▲圖源網絡,僅學習勿商用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過,讓消費者參與到產品的打造與傳播中,由此自然萌發的品牌參與感,
    是小米初期成功的重要因素。

    由品牌帶頭飲料的迷你杯DIY風潮,
    正是參與感的最佳體現。平日人們只是把購買的飲品展示在社交平臺,現在則是對飲品做主動的再創造,其中蘊含專屬的個人創意,分享傳播能帶來更多的樂趣與成就感。
    品牌追風迷你杯,還可以塑造一個潮流上道的品牌形象。

    如今的新消費環境下,對品牌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能觸達年輕人的品牌,不但要好用好看,還必須好玩。
    而迷你杯可以說是品牌策略的一個縮影。口味好喝,顏值好看,自制好玩,這些特點助力這個新品廣泛出圈,同時也在底層上幫助塑造了品牌形象。
    迷你杯之外的品牌關注點:
    產品創新、營銷特色、觸發共鳴
    在當下的迷你杯潮流中,品牌必須要清醒認識到迷你杯只是一種產品的微創新,在短暫的出圈過后,還需有更多深入的思考。
    筆者認為,
    將迷你杯作為常態產品之一,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不同于一般的噱頭,迷你杯確實能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本著消費者導向的原則,迷你杯確實可以作為日常的產品系列,拓寬產品的消費場景,就像上述提及的可口可樂一樣。
    更重要的是,產品的創新不能止步。

    消費者有喜新厭舊的心理傾向,對于非功能定位的新茶飲,無論人們的品牌忠誠度有多高,如果長時間不推出討喜的新品,那么大眾很難做到重復消費。
    在產品創新方面,喜茶可以說是一個標桿。
    喜茶的創始人聶云宸說過,在喜茶的生意里,產品是起點,品牌是核心,運營是基礎……我不相信不好喝的產品可以受到大家歡迎。喜茶媒體公關高級總監霍瑋說過一件讓她印象深刻的事,在一次高層會議上,不斷有同事把幾十款歐包和茶飲新品送來讓聶云宸試吃,
    而他真的一一嘗了。

    落實到營銷層面,品牌不應落入跟風的套路。

    在多數行業內卷的大背景下,營銷同質化成為一個常見的現象,在迷你杯風潮這里也一樣。實際上,營銷的具體策略大多類似,跟風有時候也是無意或者無奈之舉。然而,要想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營銷必須做出品牌自身的風格。
    比如星巴克的杯子文化,星巴克一貫喜歡推出特定款式的杯子,經過幾十年的積淀,杯子已經成為星巴克的品牌文化之一,無論是重大節日還是平時日常,星巴克都會發售各類設計獨特的星杯。
    這其中的關鍵,或許是
    對某一營銷策略的長期堅持,而不是無腦跟風。

    對于新餐飲品牌,人們的要求確實提升了,好吃、好看、好玩、已經是必須的品牌三件套。然而這三好只是表面的現象,可以說是一種手段,
    而真正的目的應該是與消費者達成共鳴。

    對于咖啡茶飲品牌的主要受眾,生活場景主要是工作、社交、在家,在其中
    找到這些年輕人的共鳴點尤為重要。

    以迷你杯為例,打工場景可以強調產品能補充元氣;DIY一杯分兩杯,則適用于朋友之間分享;在家獨處的時候,一人份的迷你杯可以治愈自己。
    迷你杯只是一個縮影,在這背后如何和年輕人持續共鳴,完成品牌的真正觸達,是更為講究內功的長期考驗。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
    :  
    品牌觀察報
    |  作者:王暉
    編輯:寒斌  |  統籌:大箏 
    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
    126?(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660.html

    (0)
    上一篇 2022年2月3日 04:06
    下一篇 2022年2月3日 18: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