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但大為震撼。
先來看一張圖,這是我前些日子在朋友圈看到的,1位00后朋友的月度飲茶圖。
我數了數,共計21杯,涵蓋奶茶、果茶多個品類,而且全都來自喜茶。
這是個喜茶迷妹?對方告訴我,瘋狂下單喜茶的原因主要有2點:
一是最近在抖音總能刷到了喜茶團購,價格比日常優惠了不少,點單的意愿也就增強了。
第二個,也是更為重要的原因,是喜茶的自定義杯貼功能,被她解鎖了一個新玩法。
放大圖片不難發現,上面都是多次提到宋亞軒、張峻豪2位愛豆(來自一個備受00后關注的組合),以及“小年快樂”、“新年快樂”、“謝謝你請喝喜茶”等不同的祝福語。
她說,喜茶的自定義杯貼,可以將奶茶模擬成“偶像為我點單”,這樣一來,就像是每天都能收到偶像的奶茶和祝福,假的,但很快樂很上頭。
換句話說,這位朋友滿足的已經不止是自己喝奶茶的生理需求了,而是變成了一種“體驗消費”,滿足精神領域的需求。
這或許是00后的一個消費共性。
另一個讓我感到驚訝的,是這些看似不差錢的00后,在花錢買奶茶這件事上,一邊舍得,一邊“摳門”。
拿我02年的表妹舉例,日常最愛喝的星巴克35元抹茶星冰樂。
茶或檸檬茶,完全忽略了吧臺上誘人的新品海報。
點喝過的一般不會出錯
,
不好喝還浪費錢,索性就算了。
”她說。
而之所以選擇芋圓奶茶和檸檬茶,是因為在她看來這樣的經典款幾乎不會出錯,即使真的不好喝,看在價格的份上也能原諒了。
而另一位只愿意點蜜雪冰城的朋友表示,喝奶茶的快樂是一樣的,就不樂意為此多付費了。
豆瓣上一位網友的說法,可以說是說到00后的心坎上了。
這并非個例,潛伏在豆瓣小組一段時間后我發現,這屆年輕消費者都對價格的敏感度,比想象中高得多。
這屆00后,理性而執著,他們拒絕超支。
他們希望獲取快樂,但同時學會了貨比三家,找到一種消費行為中最具性價比的方式。
首先,面對鋪天蓋地的營銷,00后已經基本免疫了。
作為互聯網原住民,00后成長的時代也恰逢互聯網、電商直播等等高速發展的時代。
廣告看得多了,摸清營銷套路是與生俱來的本領,不感冒,自然不會被帶跑。
《后浪研究所》發起了一次“奶茶行為學”大調查,數據顯示——
67.87%的年輕人認為不會受到網紅營銷的影響,開到家門口也不會排隊; 近7成年輕人在選擇奶茶品牌時,認為自己不會受到神曲營銷的影響。
熟人社交對00后的消費影響最大。
這屆00后,是把奶茶當作“日常飲品”的一代。
沒有體會過奶茶稀缺性的00后,也很少會特意打卡奶茶。
當00后的消費習慣發生變化時,新茶飲又該如何打動00后?結合采訪和成功的品牌案例,我找到了這些思路:
1、二創的參與感,更能打動00后
這也讓我想起了瑞幸邀請利路修拍攝的廣告。
上線后,粉絲開始二次傳播,三人左擁右抱的喝法,被冠名“達咩喝法”,吸引了上萬名網友參與討論。
瑞幸也在實時與粉絲互動,還順勢開啟“達咩模仿大賽”。
最終,瑞幸憑借一條魔性廣告,在年輕人里刷了一波存在感,微博1億+的話題閱讀,抖音、小紅書多次搬運。
比起獵奇的玩法,00后更在意的品牌所帶來的身份認同。
對于新茶飲來說,身份認同一方面來自品牌背后所傳遞的價值主張,比如環保和公益,比起吸引眼球,00后更希望“做很酷的事”。
另一方面,會員體系的身份認同,同樣被他們看重。自幼就知道會員體系能帶來優質體驗的00后,也更愿意為了會員付費。
一個00后的朋友告訴我,他會關注自己的會員成長體系,通過消費獲得更高的會員等級,從而獲得更多的會員服務。
而這一點,在大多數95后中似乎并不突出。
利用網絡看世界,00后是更為極致的一代。
采訪多位00后,大家都提到了抖音團購對消費決策的影響。抖音團購有利有弊,不見得適合所有品牌,但它確實是00后所熟悉的渠道。(傳送門:3天賣了2300萬!喜茶、滬上阿姨都在做抖音團購,能賺錢嗎?)。
與00后熱愛的媒介平臺做鏈接,確實有促銷的意義。
這個故事,也許半年前是電商直播,一年前是淘寶旗艦店,而未來會是什么媒介、什么方式,需要新茶飲用更多的“網感”去及時發現。
統籌|笑凡 編輯|居居 視覺|江飛
文章為咖門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