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幸 走進十八線縣城



    咖啡下沉,潛力大嗎?


    春節假期結束,同事回來上班的第一天,就跟我們驚呼:“我們那十八線小縣城居然開了家瑞幸!”

    當問及:“有蜜雪冰城嗎?”同事答道:“好幾家。但瑞幸就一家,而且人蠻多的。我還去買了一杯,用完券十幾塊。”

    “十八線”當然只是指代,同事的老家,作為一個沒有鐵路直達、坐大巴還要倒騰兩道車的小地方,不管在交通便利程度上還是居住人口數量上,都絲毫不占優勢。在她眼里,瑞幸過年期間的人潮澎湃,可能只是階段性的現象,“過完年就不知道生意怎么樣了。”

    01

    瑞幸的降維打擊

    無獨有偶,當同事驚訝于瑞幸走進自己老家的時候,朋友圈、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上,都不乏過年回家的都市麗人們驚呼:“我們這還有瑞幸?”甚至,為了在縣城家鄉喝上一杯瑞幸,等上一兩個小時也不在少數。

          當縣城開了一家瑞幸,等一杯咖啡要2個小時

    而當地的朋友,早已能熟練地指出瑞幸的店址,疊券后的成交價,以及發優惠券的規律。

    不過,比起瑞幸是否值得排2小時喝一杯更令人疑惑的是,瑞幸到底是什么時候開始在縣城廣開門店的?

    回溯過去,自2021年1月起,瑞幸就宣布開啟0加盟費招募“新零售合作伙伴”計劃,開放的城市中絕大多數都為三四線城市。對下沉市場的布局,早已啟動。

    數據顯示,截至2月5日,瑞幸現有門店6102家,覆蓋27個省、218個城市,門店覆蓋范圍之廣,甚至連人稱“茶飲荒漠”的內蒙古、甘肅等地區都有涉及。

          瑞幸城市分布(數據來源:窄門餐眼)

    在城市分布方面,以一線、新一線城市為主,其中新一線占比最高,達33.91%,門店數2028家;三四五線城市的開店數量盡管占比不高,分別為672家、353家、93家,但對于連鎖咖啡品牌來說,基數已經相當大。

          部分咖啡連鎖品牌門店數量(數據截至2月5日)

    全國門店數量超過瑞幸的咖啡品牌,僅有星巴克6472家;與同類品牌對比,挪瓦咖啡945家、不眠海702家、太平洋咖啡442家、COSTA 418家,幾乎都不往縣城里去。這也意味著,當瑞幸從大城市向外輻射,走入下沉市場,它面臨的對手很少。

    就連主打平價咖啡、以縣城市場為主的幸運咖,其門店總數411家,在三四五線城市分別為148家、94家、30家,與瑞幸的門店數量也差距明顯。

          相比幸運咖,瑞幸門店涉及的三四線城市更廣

    廣開店,意味著多曝光;多曝光,自然也就會帶來客流量;再加上瑞幸一貫的“裂變”打法,復購送券、分享送券,只要能夠吸引到顧客第一次消費,就能保有一定的復購率,即使在縣城也一樣。

    甚至可以這樣說,比起大都市,瑞幸的打法在下沉市場可能更具優勢。

    無論是在經濟體量、市場規模還是品牌意識等方面,縣城或城鄉結合地區的經營主體多為個體,講究價廉、性價比,品質次之,經營、宣傳方面也全靠店主認知而異。

    瑞幸從“上面”走到“下面”去,有著穩健的供應鏈、運營、服務體系,再加上去年瑞幸簽約谷愛凌代言,隨著冬奧奪冠引來巨大流量,這對于縣城大多數小餐飲店來說,算得上“降維打擊”。

          瑞幸谷愛凌主題杯(圖片來源:微博)

    對于縣城當地人來說,領優惠券、低于半價買到咖啡、分享炫耀,這些常見的“套路”依舊是最有用的。即使春節期間的高客流量只是階段性的表現,但當消費習慣被培養起來后,縣城門店能以更有優勢的人力、租金成本運營,而客單價保持與一二線城市差距不大,仍舊具有潛力。

    02

    縣城里的咖啡店生意經

    一個普遍的現象,咖啡店、奶茶店都在下沉。

    縣城的小,主要是地域面積上相對的小,比起餐飲門店已近飽和的大都市,縣城市場的挖掘空間反倒更大。下沉市場的核心問題,關鍵是人口與交通。

    隨著小鎮青年在外務工與回流,以及一些地方區域逐步重視人才的引進與留存,人口的問題得以改善;同時,小鎮也走在城市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得益于國家對交通網絡的建設,以及一些企業在供應鏈方面的投入,外部問題也有了解決方式。

    再加上縣城的消費能力提升,亟待一個可以提高消費且值得消費的場所,在這樣的背景下,不乏創業者對咖啡店的心思活絡起來。

          縣城里的瑞幸(圖片來源:微博)

    一邊是行業潛力,另一邊是詩與遠方,咖啡店承載的似乎不是金錢這種流俗的東西,而是有儀式感的生活方式。

    但,縣城咖啡館的生意真的好做嗎?認不清人們的需求,遲早要被現實打臉。小鎮青年開咖啡館創業,一度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但成功者寥寥少數。圍繞咖啡館的不全是歲月靜好,咖啡或許能滿足縣城人們的一定需求,但傳統咖啡店的一些模式在縣城未必通用。

          在小紅書,有人以“縣城創業”、“咖啡館”為關鍵詞發布筆記(圖片來源:小紅書)

    縣城與大都市的咖啡店,存在明顯的場景差異。一二線城市的咖啡滲透率高,擁有大量對咖啡認可度高、有剛性需求的白領客戶,而對三四線城市來說,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因素影響,咖啡與自來水對于當地人的功能無異。

    單從咖啡本身來說,要使顧客接受咖啡,高度仰仗文化的侵襲,喝咖啡顯得更有格調、在咖啡館進行商務與社交等等,這類歸因在三四線及以下的縣城都將不復存在。

    在縣城,不會有人在意豆子的風味,他們可能只會問哪個比較苦、哪個比較甜;也不太會有人坐咖啡館里拿筆記本工作,更多的是成群結伴只為找個地方聊天、劃拳。甚至,咖啡也可能不是店里的主要產品,其他帶奶味、甜味的產品賣得更好,咖啡店也好、奶茶店也好,對當地人來說都是一樣的。

    相比咖啡來說,奶茶在性價比、口味上與縣城融合得更快;但咖啡,尤其是精品咖啡,需要對培養顧客投入一定成本,欣賞咖啡的口味、為其功能而去消費的顧客屬于少數,而打造第三空間對坪效影響更大,最行之有效的一條路,是培養用戶習慣。

          網友對家鄉消費水平的觀察

          網友對縣城咖啡店的看法

    幸運咖走的一條路,就是用性價比撩撥縣城市場,培養用戶習慣。不到10元一杯的咖啡,比瓶裝飲料略貴一點,但格調也顯得略高一點。至于對更高品質的追求?那不是優先考慮的。

    與此同時,大都市的消費降級,與縣城里的消費升級,在咖啡的消費上也達到了平衡。瑞幸屬于踩中了這個平衡,既有大眾化的口味,在咖啡品種上也有得說,而且在營銷的加持下能持續帶出話題,保持熱度。

    當然,有些需求不管大城市還是小縣城都是一致的,比如精致的門店外觀、充滿潮流感的產品,新鮮的事物永遠是撬動人們不斷去消費、去打卡的原動力。

    縣城的咖啡店,終將找到一種最適合它的方式存在。

     ·    

    ARTICLE 

    文章

    劉瀅

    EDITOR 

    編輯

    木果

    DESIGN 

    設計

    啊存

    REVIEW 

    復核

    阿魯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飲品快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491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2月14日 17:01
    下一篇 2022年2月14日 17: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