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萌寵營銷是從人類天性出發而設計的一種營銷方式。 而這也正是這種營銷方式的最大魅力所在,任由營銷模式、媒介形態的演變,他從人類天性的底層邏輯出發,都注定了這是一種必然奏效的營銷法則,也賦予了品牌恒久不變的溝通魅力。
越來越多的喵星人、寵物狗走進鏡頭,出現在廣告當中,大批“萌寵”出沒營銷界,為品牌營銷添磚加瓦,看來真是“萌寵營銷正當時”!
一個營銷趨勢的盛行背后一定有著深刻的文化因素,萌寵營銷也不例外。
01
擼貓遛狗,萌寵網紅化
直戳年輕人軟弱的內心
此前,快餐巨頭麥當勞憑借一款漢堡貓盒又出圈了。
用戶只要購買麥當勞指定的產品套餐就能獲得限定周邊–紙質漢堡貓窩。
一方面,麥當勞結合官方治愈且軟萌的宣傳圖預熱,吸引粉絲;
另一方面,麥當勞合理運用饑餓營銷,漢堡貓盒全國限定10萬份,上線沒多久便售罄,給消費者一種瘋搶的現象,導致買到的網友幾乎都會在社媒平臺曬一張自家主子和漢堡貓窩的合照。
貓主們的二次傳播將熱度推上高潮,吸引更多眾多消費者的圍觀,一時間“麥當勞崩了”、“能睡貓的漢堡”等話題迅速火速上熱搜。
雖然紙盒子值不了幾個錢,但麥當勞的創意無價,成功抓住90后對寵物毫無抵抗力以及獵奇心理,玩轉“寵物營銷”。
萌寵,是新生代的流量擔當,從社交網絡上興起的各路“萌寵網紅”以及各類以“萌寵”為題材的電影大火就可以看出:“萌寵經濟,老少咸宜”。所以就催生了這么一群人——鏟屎官。
如今,吸貓、遛狗早已成為現代人的兩大樂事。
相信許多人對蠢帥無敵的二哈和高冷的喵星人向來毫無抵抗力,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之下,看到這群可愛的萌寵們就疲憊感頓消。
寵物,對于現代都市人來說,已經不僅僅是一只動物而已,它們帶給被工作生活壓力累垮的人們,是一個精神上的慰藉。
在社交網絡上,養貓是當代青年開始新生活的起點。如果說孤獨是當代青年的通病,養貓的話題便總能在社交網絡上引發熱度。這催生了萌寵的網紅化趨勢。
當養寵物已經成為了現代社會的潮流,很多沒有養寵物的人也開始了云吸貓云養狗。正所謂“一日吸貓終生戒貓,一日狗奴終生狗奴”。
無論是此前星巴克貓爪杯的盛行還是奈雪推出的「貓貓爪杯塞」原創設計開啟的吸貓新體驗。
其實都源于對現代人擼貓、遛狗生活方式的深刻洞察,其中蘊含的“沉迷擼貓、無法自拔”的情感共鳴與現實還原,無不潛移默化中戳中了年輕人的“擼貓、遛狗”心智。
02
品牌形象的“萌寵化”,
打造品牌的人格化魅力
早在2020年暑期,麥當勞就推出了變貓神器–大暑日限定盲盒“喵喵薯夾”。
這款“喵喵薯夾”說白了,除了偶爾吃吃薯條,其實沒啥作用。
麥當勞為其打造了許多萌趣玩法,比宣傳視頻中鼓掌、比心、投喂、捏臉、握爪等動作、將喵喵薯夾制作成盲盒模式,盡可能圈住愛寵人士的心和錢。
“萌”是它的制勝法寶。
當新生代的年輕人對品牌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從產品的消費觀轉向情感的消費觀,品牌的人格化在所難免。通過各種萌寵,它更容易與消費者建立情感的鏈接。
正如現代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所說:
“一個成功的人格化的品牌形象就是其最好的公關,能夠促使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更加密切,使消費者對品牌以及其內在文化的感情逐漸加深。
最終,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產品,而漸漸演變成了一個形象豐滿的人,甚至擁有自己的形象、個性、氣質、文化內涵。”
這就是品牌形象人格化的獨有魅力。而那些軟萌的動物形象無疑成為品牌人格化的最佳表達出口,再經過各種營銷玩法的“軟萌”演繹。
最終,將那些注入情緒與性格特征的萌寵打造成品牌形象的最佳代言人。
由此,這些品牌賦予自身動物的形象,通過人性化的方式與用戶相處,同時將消費者對動物的情感最終轉化為對自己的喜愛、轉化為企業的商業價值!
其實,萌寵營銷盛行的當下,背后也有著底層營銷理論的支撐。
早在數十年前,廣告大師大衛·奧格威就從從創意入手,提出了屢試不爽的黃金法則:“3B”原則 ,即beauty——美女、beast——動物、baby—— 嬰兒 。
有理論背書,有需求撐腰,萌寵營銷的大熱并不是品牌的頭腦一熱。那么萌寵營銷可以怎么玩呢?我們從先前一些優秀的品牌案例找一找其中的技巧。
1、品牌形象寵萌化
最高級的傳播方式是將營銷上升到品牌層面,打造特定地品牌形象。
從品牌定位出發,圍繞“萌寵”制定企業的戰略方向,打造一體化形象,包括品牌命名、品牌logo等。
奈雪的茶在2020年底上線貓爪包、貓爪杯、貓爪手提袋等貓咪主題相關產品,利用諧音梗賦予每款貓貓爪杯塞特殊的寓意,如“一爪過稿”“一爪致勝”“一爪作氣”,以此治愈打工人,吸引消費者關注,開啟吸貓新體驗。
當我們第一次接觸三只松鼠品牌時,會自然而然被“鼠小賤、鼠小酷、鼠小美”這三只可愛松鼠的形象吸引。
三只松鼠”萌”營銷只是表層,本質上是直接賦予品牌以人格化,用主人和寵物之間的關系,替代傳統的商家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在此基礎上,三只松鼠的客服還會以松鼠的口吻與顧客交流,通過獨特的語言體系在顧客腦中形成更加生動的形象。
2、打造寵物消費場景
寵萌經濟盛行下,越來越多的品牌、購物中心希望抓住這一機遇,紛紛推出寵物主題商業場景。
咖啡界巨頭星巴克在2018年推出兩家寵物友好門店。兩家新型門店設置了寵物活動區、寵物專屬座位,還有專為寵物設計的秘密菜單。
早在2013年,星巴克就開始在美國嘗試供應專供狗狗飲用的“爪布奇諾(Puppuccino)”,一種用mini試飲杯裝著的鮮奶油,免費供應給來店消費的寵物主人。
此外,國內茶飲喜茶緊跟潮流,也在去年開了第一家寵物友好店。店主要分為三大區域:就餐客區、休閑客區、寵物外擺區、寵物主題店的大門上還有寵物友好專屬logo。
其實不難發現,寵物友好型的門店并不只是針對寵物,品牌更希望通過寵物真正建立起社交氛圍,而寵物只是作為一種媒介。
3、豐富萌寵周邊產品矩陣
寵物營銷中,運用最為廣泛的打法就是推出寵物周邊產品。
曾經星巴克的一款貓爪杯火遍大江南北,一杯難求。
不僅是貓爪子,寵物身體的任何部位運用到食品包裝、產品設計中。
如今,打造品牌周邊產品已然成為各行業的共識和品牌主的標配。
像星巴克把“周邊產品”衍生為一條產業線,成為了星巴克文化重要的載體。尤其在特定時期推出的幾大系列周邊:城市限定款、季節限定款、合作款等,讓人印象深刻。
在這些周邊產品的設計創意上,星巴克沒有走其他品牌的路線,而是將咖啡文化的咖啡杯做到極致,不斷為咖啡杯進行品牌賦能,在粉絲群體中形成一種獨特的企業文化。
03
“寵物營銷”玩法三大注意點
小到萌寵盲盒,大到寵物餐吧,以“萌”為利器,引導人們為瞬間快感買單的營銷方式隨處可見,更重要的情感共鳴。
1、直擊消費者痛點
對于現代年輕人們來說,慢慢都變成夜貓子。因為夜晚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樂趣千千萬。
青島啤酒因而推出了“夜貓子啤酒”,廣告通過選擇貓咪為主角、啤酒博物館為拍攝地點,講述了夜貓子進入博物館釀造啤酒的奇幻故事。貓咪擬人化的神態和行為都讓人忍俊不禁,好感拉滿。
?青島啤酒的“夜貓子”啤酒
青島夜貓子啤酒是一款點名要給“夜貓子”喝的啤酒,這款炫酷的、如同黑夜般神秘的黑瓶啤酒,正是為了陪伴貪戀夜晚、深夜未眠的年輕人。
這樣一支廣告,相信“夜貓子”們都被擊中了吧。
2、和品牌調性的契合
品牌采取“寵物營銷”策略時,首先要確保此營銷方式與品牌調性、產品定位相符。
必勝客曾經推出“阿勝說”的活動,“阿勝”是寵物名字,“說”強調讓寵物發聲,立意與初心正是希望更關注毛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圍繞這次活動,必勝客從長“耳朵”的新品比薩,到寵物友好的草坪餐廳都做了特別設計。
2020年春,瑞幸上線了三種小貓咪主題的掛耳咖啡,與之合作的插畫師的作品風格用色溫暖,充滿著濃厚的人文氣息,符合溫暖治愈的春日。
延伸閱讀 虎年精選139篇必看文章 | 餐飲業年度小結 盤點 | 2021十大熱門餐飲融資事件 盤點 | 2021十大餐飲新模式門店 盤點 | 2021年新餐飲的十宗“最”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