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晚間,楊國福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正式沖擊“麻辣燙第一股”。
楊國福向外界遞交的第一份成績單,到底有哪些亮點?你看懂了嗎?
第 1059 期
文 | 亞飛
楊國福的成績單透露了啥?
餐飲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變化來得總是那么快。
2019年,楊國福曾表示“短期無上市計劃,”彼時他對追求短平快的資本還不感冒。
2021年,他卻對媒體透露,已將上市納入五年計劃之中。
2022年,楊國福的招股書已經遞到了港交所。
▲楊國福門店 來源:小紅書
顯然,疫情這個黑天鵝轉變了楊國福的想法,餐飲市場的資本潮也刺激了楊國福的神經。
讓我們把目光轉到楊國福的招股書上,看看這其中到底傳達了怎樣的信息。
>>麻辣燙的市場到底有多大?
▲麻辣燙市場規模 來源:招股書
此前,麻辣燙的市場規模可能被外界低估了。
2016年,麻辣燙市場是968億元,預計2021年為1337億元,2025年可達1973億元,2020-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1.5%。
要知道,作為火鍋第一大細分品類的川渝火鍋,2021年的市場規模為2538億元,換句話說,麻辣燙的規模已經達到川渝火鍋的一半還多。
麻辣燙之所以能如此生猛,除了自身易于標準化之外,加盟連鎖模式的盛行是主要原因。
數據顯示,麻辣燙市場的連鎖化率一直高于餐飲市場,這正是加盟模式快速拓店的結果。
2021年中國連鎖麻辣燙市場的連鎖化率預計為22.5%,2025年可達26.0%。而餐飲連鎖市場的連鎖化率在2021年預計為16.1%,2025年預計為20.7%。
▲麻辣燙市場連鎖化率 來源:招股書
>>楊國福的規模到底有多大?
據招股書顯示,最近三年來,楊國福的門店總數以每年500+的速度不斷增長,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楊國福已經開了5783家門店,穩坐麻辣燙賽道第一把交椅。
▲楊國福門店數 數據來源:招股書
另一個與之有同級別規模的品牌,張亮麻辣燙,則有5600+在營門店(窄門餐眼數據,下同),略低于楊國福。
除此以外,像是覓姐(760+)、小谷姐姐(660+)、刁四藤椒麻辣燙(630+)、老街秤盤麻辣燙(380+)則均未達到千店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楊國福除了3家直營店外,其余99.9%的門店都是加盟門店。加盟模式造就了體量龐大的楊國福。
>>楊國福到底有多賺錢?
從2019年至2021年前三季度,楊國福的毛利率從27.9%增長到了30.2%,凈利率則從15.3%增長到了17.4%。
2021年僅9個月時間,收入11.6億,毛利3.5億,凈利超2個億。
▲楊國福毛利率、凈利率 數據來源:招股書
那么,楊國福的凈利率屬于什么段位?
餐見君橫向對比了同樣沖刺上市的粵式火鍋撈王、海鮮火鍋七欣天、中式快餐鄉村基及其子品牌大米先生的凈利率后發現:
楊國福的凈利率幾乎一直保持在第一的位置,只有在2021年三季度時,以0.1%的微小差距略輸于七欣天。
▲多家沖刺上市餐飲品牌的凈利率 數據來源:多家招股書
這說明,不管是在類火鍋賽道,還是在中式快餐賽道,楊國福的盈利能力都名列前茅。
進一步觀察發現,楊國福最大的盈利點在轉售向第三方采購的貨品上,尤其是食材、調味料及其他產品,這一部分的收入占比從2019年的51.5%增長到了2021年的54%。
第二大盈利點在銷售自產貨品上,包括其四川工廠生產的麻辣燙底料、調味料,這一部分的收入占比從2019年的25.2%增長到了2021年的29.6%。
反倒是加盟費用及系統維護費用的收入占比不僅很少,且在不斷下降,2019年為4.9%,2021年僅為3.3%。
>>楊國福未來的布局重心在哪里?
毫無疑問是二三線的下沉市場。
從其近兩年門店的城市線級分布來看,楊國福二三線城市的門店占比不斷增多,從2019年的87.5%增長到2021年前三季度的90.9%。
▲楊國福門店城市分布 數據來源:招股書
相應地,二三線城市的收入占比也在不斷增加,已經從2019年的77.0%增加到2021年前三季度的82.6%。
▲分城市線級門店收入占比 數據來源:招股書
換句話說,楊國福90.9%的門店貢獻了82.6%的營業收入,而這些門店和收入都來自于二三線的下沉市場。
2022年到2024年,楊國福計劃每年拓展不少于1000家加盟門店,屆時,楊國福的門店總數可能達到8700+,距離萬店時代只有一步之遙。
根據現有門店分布情況預測,未來的新開門店,預計有90%都會在下沉市場,屆時,下沉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這幾點啟示值得火鍋人思考
作為麻辣燙的老大,楊國福毫是成功的,其龐大的規模和極強的盈利能力令人側目。
餐見君從楊國福沖刺上市這件事上,總結出以下幾點思考。
1、加盟模式的品牌也能沖刺上市。雖然加盟品牌上市在國外很常見,但聚焦到國內的火鍋、類火鍋、快餐賽道,仍然很少。
此前,國內有多個火鍋品牌想要沖刺上市,但在資本的“挾持”下,不得不大刀闊斧地加盟轉直營,最終或上市后又退市,甚或倒閉破產,令人唏噓。
與此同時,或許受到已上市的海底撈、呷哺均為直營模式的影響,目前已經IPO的、融資或有融資意愿的火鍋品牌均為直營模式,門店總數少、拓店速度慢。
而靠加盟做大做強的楊國福,蹚出了一條新路,有人將其比作披著麻辣燙外衣的原料供應商,靠著為加盟店供應食材、調味料盈利,似乎有幾分道理。
但也需要警惕,楊國福與加盟店共同守護著這個品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食安問題、加盟店管控問題尤為重要。
2、小店、平價餐飲更有發展潛力。楊國福的門店不大,一般在60平到150平之間,典型的小店模式,人均客單價約30元,屬于大眾消費水平,這非常契合未來幾年的大方向。
而且麻辣燙本身不僅適合堂食,也適合外賣、自熱食品。
▲楊國福自熱食品
從其招股書就能看到,目前楊國福在國內兩大外賣平臺上分別有超過3400家、4000家的門店擁有外賣運營管理權限,占到總門店數的近70%。
而且進軍了自熱食品的楊國福,又增加了新的增長曲線。
類比的火鍋賽道,平價、有料的火鍋品類比如串串香、魚火鍋等也容易做大做強,在營門店突破800家的馬路邊邊,超1000家的半天妖等都表現不俗。
2022的餐飲賽道愈加風起云涌,新的資本潮已經來臨,新的洗牌也將悄然而至,你準備好了嗎?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