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餐 飲 第 一 新 媒 體
第 1258 期
同樣賣小面,為什么“遇見小面”能成為小面品類的代名詞?
同樣賣肉夾饃,為什么“西少爺”能獲得高達1150萬美元的餐飲業年度最高融資?
同樣賣豆漿油條,為什么你客單價做到10塊都難,“桃園眷村”卻能做到40?
……
曾經,小吃低端,難掙大錢,其經營群體印象通常是街邊小販。如今,小吃搖身一變成為餐飲人選品的新熱門,消費升級的新風口,資本追逐的新對象。然而,對于中國存量巨大的小吃來說,有90%尚待“打撈”。
那么問題來了,你的小吃要想“上位”,該怎么做?這里有份指南。
”
■餐飲老板內參|王瑛發自成都
1
認知:
為什么說“小吃里有大商機”?
▼
煎餅果子、豆漿油條、肉夾饃、湖南米線、重慶小面……在大家固有印象里,小吃多是路邊攤或街邊小店,以一種粗糙的姿態存在于市場。
但其實這些小吃品類,卻有著天然的商業化運作優勢:
其一,小吃有廣泛的受眾基礎,很多品類沒有市場教育成本,不需要向消費者進行產品解釋。 其二,大眾化的另一個優點是高頻消費,有的甚至一周吃三四次也不為過。像桃園眷村的大餅、油條、豆漿、粢飯,甚至被叫做上海早點的“四大金剛”。 其三,大把大把消費升級的商機。中餐博大,有太多的經典小吃散落在民間,不為人知。而消費者對安全、健康、就餐舒適體驗的消費升級需求,讓這些小吃成了等待打撈的“寶藏”。 最后,有品類無品牌。小吃存量巨大,但是能夠品牌化的很少,像黃太吉、西少爺、遇見小面那樣把品牌做成品類代名詞的更是少之又少。這是遺憾,卻也是商機。
認識到這些,你才能從行業趨勢、市場現狀出發,重新審視你的產品,重塑你的經營觀。
2
攻略:
小吃身價暴漲“7步走”
▼
如何把自家的小吃經營成高逼格、高溢價的品牌?這里有7條經驗。
1、起步占領品類先機
做煎餅想超越黃太吉,起碼從全國性品牌影響力的角度,很難。上述提到的遇見小面、西少爺,無不是占據了所在品類無品牌的先機。
當然,這不意味著區域市場就沒有機會。據內參君了解,煎餅這個品類,成都有煎餅道、鄭州有煎餅俠、小食大做,都卡位該品類的本土市場空白,成為區域“小而美”的品牌代表。
所以,想在品類里拔得頭籌,找準市場卡位、搶占先機很關鍵。(相關閱讀:弘毅數千萬投資美奈小館:連越南菜都開掛了,你還說小品類沒未來?)
2、產品升級不需要“前無古人”,把“好食材+標準化”做好就是優勢
很多小吃在品牌化運營后,都在產品上下功夫優化。一方面,向品牌要溢價,而不是從食材里省成本。另一方面,對產品進行創新、升級。
比如桃園眷村,其豆漿全手工磨制,而燒餅則像中式漢堡,里面可填充豬排、炒蛋、金槍魚、三文魚色拉等,讓人眼前一亮。
比如漫山洋芋,將成都常見的小吃——狼牙土豆進行了產品升級。其創始人王苗表示:在土豆品種選擇上,自己嘗試過口感不同的土豆,不同的做法,注定只有一種最適合。
對于普遍低端的小吃來說,產品升級并不一定要前無古人,“好食材+標準化”本身有時就是新藍海。這是基本功,但能做好的卻不多。
3、“豬”的啟示:取名要加點“互聯網氣質”
一個好的品牌名字可以省下千萬廣告費。
小米、飛豬、螞蟻金服……從互聯網公司開始,“小而美”“接地氣”“互動感強”“個性化”的起名風開始占據消費者心智。
57度湘旗下的“吃飯皇帝大”、“小豬豬”,外婆家和丁磊合作的“豬爸”……無不是這個路子——看,從互聯網品牌到餐飲品牌,連“豬”都成了品牌取名的熱詞。
同樣賣豆漿油條,永和大王和桃園眷村哪個更有范兒?同樣賣小面,遇見小面和重慶小面哪個更有互動感?
一個互聯網氣質的名字更易俘獲年輕人,而俘獲了年輕人,就占據了自傳播的渠道。
4、高顏值、會講故事的VI
小吃升級必不可少的就是“換裝”。自成一套的VI,會讓品牌產生幾何級爆發的能量。
桃園眷村堪稱這方面的典范。從豆漿碗底的“我愿意為你,磨盡我一生”,到文藝氣息濃厚的空間場景,逼格滿滿。所以才有人愿意為了它排隊兩小時,有人愿意專程來這里尋找臺灣文化。
遇見小面則以紅色為主打,突出“小”這一視覺符號,“把一件小事做好,就能改變世界”放在了展示墻上,從桌椅、碗筷、服飾到人,給小面來了一個華麗變身。
紅燈照牛肉面定位“小時候記憶的味道”。為此,整體VI風格做舊為80年代風格。其創始人范勤耘表示:完整的VI可以傳播品牌故事,這是VI具備的天然傳播屬性。
心理學家表示:一身新裝會讓人挺胸抬頭,心里更加自信,氣質得到升華。放在小吃升級上也是,畢竟,沒有人愿意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探究你的內在,“臉”好看了,才愿意多了解你一點。
5、脫離路邊攤,跑步進商場
能否進入商場店,對小吃來說是進階的一個檻。
像遇見小面分幾步走,從街邊30平米的小店,進了高大上的商場;漫山洋芋則是第一家店就開在了成都凱丹廣場,而煎餅俠、小食大做的店面更是成為國貿360、丹尼斯大衛城等標桿型購物中心的常客。
通過商場的品牌放大效應,起到鎖定年輕消費群體,擴大品牌勢能的目的。
6、營銷助攻,快速催化品牌知名度
其實,在營銷環節,各家都有各家的法寶。
像黃太吉創始人赫暢互聯網出身,本就掌握了互聯網的傳播法則;桃園眷村首席品牌官程輝是原4A廣告行業原住民,其策劃能力當然也不能小覷;西少爺更是有自己的40人智囊團,而那篇《我為什么要辭職去賣肉夾饃》的文章更是出自一個天才編劇之手。
看熱鬧、看新奇是年輕人的天性。如果營銷人員連233、666、bgm都看不懂,注定不能和新生代消費者產生共振。
7、深入挖掘用戶需求
用戶體驗是第一位。這一準則放之任何行業皆準。
遇見小面宋創始人奇曾表示:很多人辛苦做了一段時間餐飲后,找自己做不起來的原因。其實原因只有一點,就是不懂顧客。很多人把自己的需求,當成了消費者的需求。
在細節處讓消費者感動,提供餐品以外的額外服務,創造就餐體驗之外的日常生活互動……多維度做足體驗,才能最終收服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
3
|結語|
要品牌溢價,拼價值附能
▼
曾經,我們不理解一個包包可以賣到幾萬塊的理由;我們也不相信一個小伙子會在豆漿油條店求婚。
內參CEO秦朝曾在《秦朝餐見》中講:定價一個產品的方法至少有兩種:一種是根據成本定價,賺差價;另一種是根據需求定價,賺溢價。
如何從賺差價升級為賺溢價?這才是把小吃做出大文章的本質所在。小吃升級,升的是經營理念和運營系統,而不是換名字、裝修、外包裝那么簡單。否則即使有了LV的外表,內核依然很low。
當用戶與品牌具有了共同的價值觀,消費者就從消費產品變成了消費品牌,也就完成了從認可品類到認可品牌價值的轉變,從而形成認可的深度綁定。
而價值認同一旦成立,幾乎難以撼動。就像果粉只用iPhone,球鞋只穿Nike,可樂只喝可口一樣。
未來,小品類也會走入價值附能的市場爭奪中,這只是時間問題。
你對小吃升級有哪些看法?哪些困惑?歡迎在評論區聊聊。
餐飲套路太深,我們一起用心!
內參CEO秦朝的音頻專欄
100期親手打磨音頻節目
參加秦朝飯局、沙龍活動
一起學習互動、獲得VIP專屬禮品獎品
馬上訂閱《秦朝餐見》
也可點擊閱讀原文進行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星巴克學海底撈|背景音樂|慎入新商場 5個選址大坑|大牌小名|真功夫變革 麥當勞賺錢內幕|西貝工作法|low到家的門頭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