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有些用戶會接收不到推文,請星標本公眾號」
2022年,曾是我們以為希望的年份,我們盼望著疫情消失,生活回歸常態。 然而,自開年以來,疫情的形勢卻并沒有好轉,特別是香港疫情的加重,連帶著深圳及內陸各城市疫情也變得更加嚴峻。
餐飲行業更是壞消息頻頻被爆出,海底撈、奈雪的茶發布盈利預警,星巴克、麥當勞、瑞幸紛紛漲價,文和友、墨苿相繼曝出裁員…..。
前不久更是傳出樂樂茶退出華南市場的消息,即便是茶飲界的巨頭喜茶也因為疫情之下消費降級,全面下調飲品價格。
在如此疫情重擊之下,活下去再次成為每一個餐飲人的首要目標。
此前,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一經公布,引發業界強烈關注。
近日,更有消息指稱,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門正在加緊部署政策落地。
針對餐飲、零售、旅游等服務業領域特殊困難行業,除了財稅減免、金融支持等惠普性和針對性兼具的政策禮包有望加快“落袋”外,還將醞釀出臺更多專項配套支持政策,切實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恢復發展,確保企業盡早享受政策紅利。
在餐飲產業鏈當中,餐廳只是終端。但這個終端背后關系的是一整條關乎千百萬人的上下游供應鏈。唇亡齒寒,終端難受,產業鏈上的其他環節必定只有跟著受難。
而餐飲企業遲遲不能復業所帶來的收入下降、現金流枯竭、債務危機爆發,必定會引發經濟衰退、產值下降、債務增加、員工失業、相關產業鏈崩塌等一系列連鎖反應。
“餐飲行業是最終消費和吸納就業的重要領域,對穩增長、促消費、擴就業、惠民生具有重要意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餐飲等服務業的恢復發展。”在2月24商務部召開的例行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明確的說。
“受疫情影響,餐飲企業面臨客流量減少、成本上升等困難,經營壓力增大,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經營面臨更大的困難。”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21年吊注銷餐企88.5萬家,創下十年來的數據新高。有業者分析,加之未被統計的夫妻店個體店,預計2021年餐飲行業關店數估計約在
百萬級別
。
疫情之下的餐飲行業正面臨一場極大的危機,已引發國家的高度重視。
因此,此次除了服務業的10條普惠性政策外,特別還針對餐飲業重點提出了對餐飲企業員工定期進行核酸檢測要給予補貼支持、優化餐飲業保險服務等7項專項政策。
同時商務部還表示,下一步將會同有關部門,抓緊研究出臺相關支持政策的落實舉措,同時,推動各地及時制定出臺相關的配套政策,推動解決政策落地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讓企業早受益,推動行業的恢復發展。
作為承載眾多勞動力和就業的行業,疫情之下餐飲行業最難得方面有兩個:
一、 收入難。從疫情中得到教訓的不只是餐飲企業,還有消費者,消費意愿降低如今正在影響各行各業,餐飲是其中重中之重。
二、成本高。
房租高、食材成本高、人力成本高,一直是壓在餐企身上難以撼動的三座大山。特別是前段時間餐飲上游供應鏈紛紛漲價,再一次加重了餐飲人的負擔。
在整體大環境無法改變,收入難及成本高難以大改善的情況下,如何讓餐企擁有更多的資金來源成為此次政策的關鍵。
正如西貝莜面創始人賈國龍所說,“災難非常教育人,疫情告訴我,自己造血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還沒有那么強,現金流行業也需要資本加持”。
為此,國家在金融行業對餐飲“大開綠燈”,不僅引導金融機構加強與餐飲行業主管部門信息共享,運用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交易流水、經營用房租賃以及有關部門掌握的信用信息等數據,提升風險定價能力,更多發放信用貸款。鼓勵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拓寬餐飲企業多元化融資渠道。
同時,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符合條件的餐飲業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增信支持,依法依約及時履行代償責任,積極幫助受疫情影響企業續保續貸。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向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注資、提供融資擔保費用補貼。
此次紓困扶持政策,最引人爭議的莫過于“引導外賣平臺下調服務費”這一條。疫情發生以來,外賣成為不少餐飲企業重要支柱。
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此前表示,餐企積極開展線上外賣,使疫情期間的外賣比重達到了餐飲收入的60%以上,大大高于疫情前10%-15%的比例。
而隨著大量增加的外賣訂單占比的是外賣服務費用的支出。據悉,美團外賣平臺抽傭已從最開始的5%一路漲到22%,讓眾多餐飲商家痛苦不堪。
為此,廣東餐飲協會執行會長譚海城認為《若干政策》,“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臺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降低相關餐飲企業經營成本。引導互聯網平臺企業對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級行政區域內的餐飲企業,給予階段性商戶服務費優惠。”對餐飲企業來說是一大利好。
可喜的是,3月2日,餓了么傭金減免!美團傭金減半!兩大外賣平臺宣布出臺一系列舉措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小餐飲企業減壓,提升“造血”能力。
美團公布推出面向中小商戶的六項幫扶舉措,「從降本和增收兩方面提供幫助,與受疫情沖擊、經營陷入困境的中小商戶共渡難關。」
“首批投入2000萬元現金,為在2022年1—2月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87個區縣的所有餐飲商家實行傭金減免,不設置任何門檻,也無需平臺額外審核。”餓了么表示。
不過,大型餐飲企業則表示,他們不在優惠政策的范圍內,在降成本方面暫無法受惠。也但愿這次外賣平臺不是玩數字游戲。
由于餐飲行業八成是小微商戶,既沒有規模優勢,房租議價能力不高,租金成本幾乎占據了所有成本的15%-30%之間。
疫情收入大幅度降低的情況下,房租成本更成為背負在餐飲人身上的巨大重擔。
圖:2020年下半年租金環比漲跌幅較大的商圈
根據聯商網《2020年中國購物中心租金趨勢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購物中心除“體驗類”業態租金下降外,其他業態租金均有所上漲,而餐飲類租金漲幅最高。
而極光《2021餐飲外賣商戶研究報告》顯示,在餐飲經營的成本支出方面,商鋪租金依然維持在高位;最近的中國飯店協會的調研報告則顯示,77.5%的餐飲商戶表示在門店租金上存在一定的經營壓力。
即便是對比海底撈、九毛九這樣的大型連鎖品牌,也深受高房租成本的困擾。
從其上一份財報能看出,海底撈的三項硬成本,原材料、人力成本和租金都有大幅上漲,尤其是租金成本,同比增長125.2%,直接翻倍。
大品牌品牌尚且如此,廣大小微餐飲老板要面對的情況只會更甚。
為此,《若干政策》明確提出,為2022年被列為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級行政區域內的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承租國有房屋減免6個月租金,其他地區減免3個月租金,雖然無法覆蓋到全部餐飲從業者,亦將緩解一部分餐飲企業的經營壓力。
“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防疫成本也日益凸顯”,九毛九集團有關負責人說道。自疫情發生后,餐飲業作為最容易聚集的行業,政府對防疫的要求一直很高。
除了最基本的員工的日常核酸檢測、體溫檢測、口罩、消毒用品等費用;防疫政策中保持一定的用餐距離導致的上座率下降,也為餐飲從業者帶來不小壓力。
而此次印發的《政策》不僅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零售企業免費開展員工定期核酸檢測,對企業防疫、消殺支出給予補貼支持。
同時還明確表示,“2022年給予餐飲企業員工定期核酸檢測不低于50%比例的補貼支持”。
如此大力度的補貼政策,是國家對整個餐飲業重視的表現,對餐飲商家的信心有著極大的提振作用。
疫情之下,各行各業都不容易,餐飲業更不容易。但請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
只要我們自己能夠穩住陣腳,做好成本和盈利的評估,盤點好資金、產業鏈條等種種情況,適時做出相應改變。
再加上如今國家即將出臺落地的“補貼”“融資”等各項幫扶政策,相信我們一定能夠熬過這波困難,迎來美好“春天”。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5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