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達年營收69億,即時零售正在「爆發窗口」

    即時零售正在爆發窗口。

    “即時零售賽道或在這3年內,出現三足鼎立的全新局面,目前各玩家的占比還沒有形成絕對市場優勢。但不可否認的是巨頭都已經將即時零售放在很重要的戰略位置。”有業內分析師表示。

    3月9日,本地按需配送和零售平臺達達公布了其截至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
    2021年全年,達達集團總營收為68.66億元,其中達達快送收入為28.2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82.7%,京東到家年收入為40.45億元,同比增長75.48%。 
    但在營收高速增長的同時,達達集團2021年仍未實現盈利,虧損進一步擴大。財報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總營收為20.32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80%;凈虧損5.78億元,而2020年同期為5.34億元。2021年總營收為68.66億元,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78%;凈虧損為24.71億元,而2020財年為17.05億元。
    財報發布后,達達集團股價盤后略有上漲,截止發稿,其股價為6.44美元/股,總市值為15.07億美元。
    京東加碼
    達達加深即時零售布局
    京東的加碼為達達帶來了業務營收和用戶數上的增長。
    在達達快送調整落地配業務收入口徑之后,京東到家取代達達快送業務成為達達集團的營收主力。
    達達集團活躍消費者數量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2021年京東到家業務總營收保持高速增長,GMV為431億元,較2020年同比增長70.5%,營收也同比增長80%至13.137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由2020年四季度的36.18%增至64.64%。
    品類和商品供給的不斷豐富、與京東協同的不斷深化、履約的不斷優化使得京東到家平臺持續贏得更多用戶,并成為更多用戶越來越主要的即時零售渠道。
    特別提下京東小時購業務。
    2021年年初京東小時購開始試運營,將京東到家、七鮮等線下履約場景整合入京東主站流量入口,并由達達快送承擔配送任務。據艾瑞咨詢,2021年,京東到家平臺在商超O2O行業的市場份額提升至27%。截至2021年底,超過70%的京東到家在線門店已經在小時購上線。
    而附近頻道作為小時購重要的中心化入口,已經覆蓋全國主要城市。今年春節期間,小時購和京東到家平臺上超過2/3的零售門店堅守營業,依托達達快送的配送保障,為消費者提供“春節小時達”的配送到家服務。除夕當天,小時購最快訂單從消費者下單到簽收,僅用時9分鐘。
    作為京東‘小時購’中心化的入口,同時具備本地流量特征,‘附近”頻道將為經銷商、品牌商帶來業務快速增長的紅利。
    同時截至今年1月底,達達自主研發的海博系統覆蓋約6000個連鎖零售商的門店。京東到家與85家連鎖百強商超,如沃爾瑪、華潤萬家、卜蜂蓮花等,打造系列行業數字化共創的標桿案例。
    資本方面京東與達達也有更進一步。
    2月25日,京東集團和達達集團同步發布公告,京東將以5.46億美元現金及若干戰略資源作為對價,完成認購達達集團發行普通股的交易。交易完成后,包含現持有股份,京東將持有達達集團約52%股份,并預計將達達的財務業績并入其合并財務報表中。
    “達達集團在2021年第四季度再創佳績。”達達集團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蒯佳祺表示:“我們很高興地宣布,京東增持達達已于2022年2月完成,我們期待與京東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與京東攜手邁入2022年,一起前行在數字化賦能實體經濟的征程中,為消費者提供‘萬千好物,即時可得’的即時零售服務。”
    我們認為,達達集團作為頭部玩家之一,有京東作為流量和業務大支撐,特別是在戰略推出小時購之后,將持續一段時間帶來較大增長。后續的合作會更加穩定。
    當然,其他巨頭玩家也同樣瞄準這塊蛋糕。
    即時零售巨頭加緊搶灘
    蛋糕放大、滲透提升。即時零售巨頭加緊搶灘。
    “通過即時購物,能在1小時甚至半小時內,快速拿到
    (或體驗到)商品,這其實是即時滿足感。現在即時購物的消費頻次占到線上購物的一半以上。”一上班白領向我們反映。
    事實上,即時購物的消費習性已經在年輕一代中被普遍追求和認可。90后、95后,對小時達的即時消費方式接受度更高。
    據埃森哲
    《聚焦中國95后消費群體》報告顯示,95后比千禧一代更看重配送速度,超過50%的95后消費者,希望能當天甚至半天就收到商品。
    消費習性的轉變是即時零售的主要驅動力。
    據艾瑞咨詢發布的
    《中國即時零售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即時零售電商將成為零售小店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渠道。數據顯示,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預估到2024年將達到近9000億。本地零售O2O中商超是重要品類,預計2020-2024年,本地零售商超O2O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
    (CAGR)將達到62%。
    從超市品類滲透角度看,2023年即時零售滲透率有望提升至10.6%。
    而除了達達集團外,美團閃購業務占比也在美團的整體營收中不斷提升。阿里系陣容中餓了么、天貓超市、盒馬、淘鮮達也同樣在發力,盒馬相對獨立,而天貓超市的極速達在加大覆蓋下沉市場的力度。
    美團閃購上線3年多,2021年已披露的日峰值訂單量已達650萬。美團閃購已經能夠實現蔬果生鮮、日百五金、數碼圖書、寵物母嬰、鮮花美妝等多種商品的“30分鐘到家”服務,合作伙伴包括伊利、瑪氏等品牌商,永輝、家樂福、711、羅森等連鎖商超便利店,絲芙蘭、花西子等美妝品牌,以及蘋果等授權經銷商。
    此前美團閃購數字零售大會,對外的信息也顯露了其野心。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表示,即時零售的市場預期未來五年將要達到1萬億,交易用戶5億,而美團在未來五年想要拿下4000億的份額。
    他還認為,未來5年內的互聯網零售市場在從“Everything Store
    (萬貨商店)”變遷至“Everything Now
    (萬物到家)”的過程中,零售行業平臺、渠道、品牌之間的關系和相互作用都會發生變化。基于此,美團閃購啟動了面向品牌商的“十億品牌成長計劃”和面向連鎖商超的“百城萬店行動”。
    連王興此前在一次財報電話中也提到,“美團閃購的訂單規模將會超過1000萬,當我們實現規模化,就能夠實現盈利。”此外王興表示,美團會繼續把外賣高頻率用戶持續轉化為美團閃購用戶。可見其對閃購業務的重視。
    小編論認為,對頭部玩家而言,現在都還在鉚足勁搶商家、搶用戶,同時即時零售的快變帶來新增量,再加上市場
    (近8成)還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下沉市場還有巨大空間。
    目前來看,即時零售賽道現在頭部的玩家達達集團和美團閃購會拼的比較兇,各方都有自己的優勢。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我們,“電商平臺已經這么多年,線上流量和物流方面的能力已經非常穩定,京東有達達、阿里有蜂鳥即配、美團的本地化配送大軍。現在搶的是核心商超商家的資源,未來競爭在自有可控門店的商品供應鏈上。”
    我們認為,即時零售未來是一個主流商業模式,這部分的量會占據到整體零售的一個相對大的比重。但從品類拓展、密度覆蓋、效率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比如從品類上,我們看到目前幾大平臺雖然都打出全品類覆蓋,但從商家類型看,多數仍以商超、便利為主,絕大多數還是以渠道型門店為代表,品牌型的連鎖門店仍較少。在未來針對不同場景,不同商品的極速達,消費者的要求和體驗是不一樣的。比如鮮花配送,更多要求是準時。而快消品的配送,則是要求分鐘級的。而大家電的即時零售,對服務要求會更高。
    即時零售全品類,還有很長一段路。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來源:零售商業評論

    商務合作:大箏 / 18923764126?(微信同號)

    免責聲明:本文的提供資料部分來源網絡,僅供用戶瀏覽,但我們無法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時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侵權糾紛等問題,請及時聯系刪除,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622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3月22日 17:01
    下一篇 2022年3月22日 17:0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