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職業餐飲網 旖旎
“預制菜”賽道玩家,又添一位“大將”!
政策加持、資本布局、媒體關注,讓預制菜的熱度逐漸走高,不少大咖玩家摩拳擦掌,生怕錯過這個風口。
有如海底撈、西貝、眉州東坡這樣的知名餐企,還有陸正耀這樣的互聯網大咖,味知香這樣的“預制菜第一股”……
而近日,有“中國首富”、“大自然印鈔機”之稱的巨頭“農夫山泉”也來勢洶洶的殺入戰場,其母公司養生堂旗下“母親”品牌,推出4款方便速食“即熱米飯”。
究竟農夫山泉的預制菜是怎樣的商業模式?而它的入局又是否會“攪動”整個賽道?
“農夫山泉”開賣四款方便即熱米飯套餐,
農夫山泉的實際控制人、中國首富鐘睒睒一手創辦了“母親”品牌,早在2004年,母親品牌旗下的牛肉棒、牛肉醬就一舉成名,非常受顧客歡迎。
在2020年,母親品牌又推出了拌面、拌飯的澆頭,微波和水加熱均可,強勢切入“懶人”市場,家庭餐桌。
而今年,它又悄悄上線加熱米飯套餐,試圖搶占預制菜市場。
1、開賣四款“米飯+澆頭”方便速食套餐,在家高火加熱3分鐘就能吃
當職餐記者查看母親品牌在電商平臺的旗艦店,發現它的即熱米飯套餐與別家搭配好的不同,它的澆頭和米飯都是可以單獨購買的。
一共上線了四款澆頭,分別是藤椒雞丁澆頭、咖喱牛肉澆頭、臺式鹵肉澆頭、金湯牛肉澆頭。
米飯主打的是當季新米、無添加、微博即熱、常溫儲存6個月。
澆頭可微波加熱,也可以水浴加熱,保質期在12個月。
2、套餐售賣每份約20元,米飯每份約6元,澆頭每份約13元
目前“母親”的加熱米飯顧客可以按套餐購買,咖喱牛肉澆頭+米飯3套套餐售價在59.6元,藤椒雞丁澆頭+米飯3套套餐是56.6元。
米飯如果單獨購買是6盒起售,每盒210克售價在6元左右。
因為母親在電商平臺有自己的旗艦店,所以上新的四款即熱米飯套餐也在其官方線上店鋪售賣。
因為上海疫情馳援,職餐記者發現,很多團購群內也有其套餐售賣,不僅有米飯、澆頭,還搭配果汁、茶等飲品。
但據了解,目前線下還未發現其加熱速食產品,僅在線上售賣。
“確實很方便,一盒米飯+一包澆頭,剛好解決中飯,給公司微波一下,不錯”
而對于口感、味道、方便程度
,目前雖然店鋪單量還不是很多,但是網友評價都很好。
融資16億,1個半月簽約6000家店,陸正耀高調轉戰家庭餐桌;
西貝推出“賈國龍”功夫菜食盒,投資了20億建中央廚房;
餐飲龍頭、零售巨頭、中國首富,預制菜賽道真是如火如荼,瞬間“群雄并起”。
后疫情時代,為了搶占家庭餐桌,預制菜被一次次推向高潮,也成為了不少人緊盯的“肥肉”,寧可試錯,也絕不錯過。
那各位玩家到底是以怎樣的模式打造預制菜?到底何種模式才是最受歡迎的?
像是自熱米飯、自熱火鍋、自熱酸辣粉,比如莫小仙、自嗨鍋等食品巨頭。
當然也有餐企入局,比如海底撈的自熱小火鍋、自熱米飯,還有太二酸菜魚也上線了酸菜及自熱方便火鍋,麻六記上線酸辣粉。
食材豐富,口味任選,價格高低不等,有10元左右主打性價比,但大部分都鎖定在30元以上。
月銷量很高,2萬+到4萬+,甚至每月還有沖向5萬+單量,按每份30元均價,也是月收百萬。
因為市場已經教育的很成熟,如今農夫山泉入局,也是想從“方便即食”方向切入,圍繞1-2人就餐場景,比如自己在家,比如辦公室工作餐。
早在2020年,其實農夫山泉就開始布局,最開始上新咖喱牛肉等四款澆頭,如今上線3分鐘微波就可吃的米飯,搭配澆頭,也是應很多“懶”宅一族的呼聲,澆頭配米飯更加方便。
這類型的預制菜目前走勢最好,因為受眾比較廣,鎖定電商平臺等零售渠道,1-2人就餐便利場景,尤其是疫情以后,客群穩定市場也相對成熟。
這類型主要是餐企在做,將自己品牌的招牌大菜、特色菜做成預制菜在線上、門店等各個渠道售賣。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西貝的賈國龍功夫菜,比如它將西貝莜面村的招牌菜蒙古牛大骨、酸湯魚魚、羊蝎子、糖醋小排、奶酪餅等做成預制菜,顧客只要拿回去簡單加熱就可以端上桌。
這類大菜很多人可能無法自己完成,主打的是家人、朋友小聚場景,既能夠在家完成,又很方便快捷。
除了西貝賈國龍,還有張蘭的麻六記,她在其線上直播間賣饞嘴牛蛙、水煮肉片、小旺腸、酸菜魚、甜燒白、梅菜扣肉等爆款特色預制菜。
而通過麻六記線上直播間數據,我們也可以看到成績非常不錯,老壇酸菜魚89.9元2盒搭配出售,賣出6.8萬份,小旺腸賣出近12萬份,銷售額單月突破千萬。
這一類主要是主打“現炒、鍋氣”的現做預制菜,代表企業像是如今出場自帶BGM的陸正耀舌尖英雄,還有海底撈的方便菜。
海底撈在2年前就上線了16款方便菜,都是新鮮現做的半成品,24小時內送到家,保質期4天,顧客需要自己簡單翻炒。
舌尖工坊也是如此,搭配好凈菜、肉、調料,顧客買回家要自己烹飪,但是做法相對簡單,也方便快捷。
它們最大的特色就是有“鍋氣”,享受自己烹飪的過程,尤其對于不會做菜的新手、小白來說,既滿足了自己做自己吃的愿望,又方便快捷省時省力。
這類受眾相對前兩種還是稍顯窄一些,是針對家庭餐桌中一部分年輕人對“做飯”儀式感有需求的,目前還在探索和“催熟”階段,需要資本和營銷去驅動。
從陸正耀的打法就可以看出來,這條路需要大投入和付出,還要等待市場培育成熟。
預制菜這把火,似乎因為玩家大咖的紛紛加入,火焰越來越旺。
一類是當做自己的輔助增長曲線,主營項目以外,還可以通過它來實現更多的業績增長;
另一類則是把全部“家當”都押寶進去,試圖爭坐第一把交椅。
因為初衷不同,所以也選擇了三條不同的路子去探索預制菜,但無論哪一條路,都還未曾摸索出一個相對成熟的模式,都還在經受著市場和顧客的考驗。
你最看好預制菜“三條分支”方向的哪一條?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海底撈賣“早餐”!肉包、蛋、粥等共6樣,才只要6元!
“允許餐廳外擺!”多地政府放寬政策,支持餐飲復蘇! 關關難過關關過,上海餐企紛紛自救,賣菜、做社區團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