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
謂細分品類問題,是一個低層次問題。更高層次的問題,是企業的經營問題。
本文轉載自小馬宋(ID:xiaomasong999),作者:小馬宋。
正新雞排是不是只能賣雞排?昨天我在跟同事討論這個問題,因為公司新接了一個小吃餐飲項目。
1、正新雞排是中國餐飲四大天王之一(萬店規模),其他三家分別是蜜雪冰城、華萊士、絕味鴨脖。
3、今天在大眾點評上看到的網友推薦菜單,TOP3中一般只有一個是雞排,其他一般是烤串、豬大腸、魷魚串等等。
其次,我們在討論一個餐飲店或者餐飲檔口能做什么產品的時候,需要警惕幾個問題。
中國消費者在吃上是最刁鉆的,所以很少有經典永流傳的菜品,即使是同一道菜,也需要不斷迭代。
所以,
固守一個口味一個品類,未必是正確的
,從奶茶行業的產品演進,你就知道這個問題。
△圖片來源:攝圖網
過去的競爭不夠激烈,你一條街上就只做這一個品類,可能沒問題,這樣可以精簡員工,精簡操作,讓供應鏈更高效。
但現在店租、人工都在上漲,街上人越來越少,店鋪競爭越來越激烈。你只做一個品類,可能根本不能滿足基本的成本核算。所以
補充一些顧客會順帶消費、關聯消費的產品,當然有必要。
所以,正新雞排也不能固守在雞排上,只賣雞排它就干不下去了。
△圖片來源:攝圖網
我們常常被這個問題迷惑,認為一個品類就應該是一個品牌,否則擴展后就是找死。
其實,我認為這個問題很復雜,因為它不是一個單純的消費者心智問題,消費者心智認知是一個營銷問題,我們應該提升一個層次去看,那就是企業經營的問題,因為企業經營邏輯大于企業的營銷邏輯。
企業經營,重要的是提升經營效率、獲得競爭優勢。鎖定心智只是獲得優勢的一種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
如果擴展品類的收益大于破壞心智的損失,那就是值得做的。
麥當勞做個甜品站,可以攔截門前本沒有吃快餐需求的顧客,這是增加了它的受眾。也可以讓進店的顧客享受到甜點,這是增加了它的客單價。
顧客以前以為麥當勞是專做漢堡的,但有甜品會影響它的認知嗎?沒啥影響,還有增益,那就做。
原來北京南鑼鼓巷有一家奶酪店,叫文宇奶酪。因為只有一家,特別網紅,天天排隊。那它最好的策略就是只做一款奶酪,精益求精,這樣不但在奶酪上可以做出壁壘,供應鏈和制作工藝都相對簡單。
但這只是開一家網紅店的策略,也是收益最大化的策略。今天它開了連鎖,這個排隊效應直接消失了,經營策略如果不變,那就撐不下去。
吉祥餛飩,現在也有小菜、餃子、燒餅和面條。為啥呢?因為門前顧客少了,你只做餛飩,進來的客戶就更少。你說你就是不做別的,那生意撐不住嘛。
某些具體的案例,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你不能簡單思考這種邏輯。
太二酸菜魚做魚做得很厲害,但半天妖烤魚的大叉烤肉也做得不錯,南城香說自己飯香串香餛飩香,一下子就是三個菜,也都做得很好。
△圖片來源:攝圖網
寶潔是多品牌多品類,亨氏就是多品類單一品牌,雀巢就是混合品牌結構,每個結構都有他的歷史原因和經營邏輯,你不能只篩選對你有用的案例證明你的結論。
企業經營邏輯是第一位的。
環境、文化、政策和消費者喜好都在變化之中,經營企業也應該不斷隨時調整和精進。
正新雞排要不要只做雞排?這根本不是一個正確的問題。問題的本質應該是,企業應該怎么經營才能獲得競爭優勢,才能具有長期發展的壁壘。
? 干餐飲,開連鎖店還是堅持小而美?
? “超級品牌”的10大特征,你滿足幾個?
? 餐飲品牌定位,必須避開4個陷阱
紅餐網已同步入駐:
人民日報客戶端、澎湃新聞、36氪、虎嗅網、21財經、鈦媒體、前瞻網、贏商網、億歐網、億邦動力、雪球網、投融界、知乎、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新浪微博、騰訊新聞、新浪財經、搜狐新聞、網易新聞、界面新聞、鳳凰網、一點資訊、天天快報、抖音號、視頻號、B站、UC大魚號、封面新聞、360圖書館、聯商網、商業新知、東方財富網等近40家媒體平臺,并同全國數百家媒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 內容交流/采訪/轉載 | 微信:hongcan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