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燉牛肉為什么要用小火?這些烹飪技巧都是經驗干貨


    廚師根據對火的了解和掌控,就是在菜肴加熱時需用火力的大小與時間的長短,被稱之為火候技術。烹制菜肴時不管材料有多么優質,調料有多么豐富,香氣有多么四溢,口味有多么醇正,火候才是最為重要。它關系到菜肴色、香、味、形成敗的關鍵。只有烹調火候準確,才能烹制出鮮嫩、脆爽、可口的美味。

    △圖片來源:攝圖網

    火候變化的因素很多,隨著爐灶的結構改變,燃料的種類改變,氣候的冷熱變化,以及工具、物料、熱傳導性能等等因素,還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將烹調菜肴中火候技術掌握得恰到好處。

    由于水等不同類型的傳熱介質,在一定火力和時間的長短下,具有不同的熱量和作用,致使菜肴能形成不同的風味特色。

    烹調中對火的運用

    烹調技法與火力運用密切相關。烤、炒、爆、烹、炸等技法多用旺火速成。燒、燉、煮、燜等技法多用小火長時間烹調。但菜肴不同,每種烹調技法的火候在運用上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綜合各種因素,才能正確地運用好火候。

    下面舉三種實例說明。

    1.旺火

    一般適用于爆、炒、涮的菜肴,主料多以脆、嫩為主,如蔥爆羊肉、油爆蝦球、水爆肚等。

    水爆肚,焯水時,必須沸水入、沸水出,這樣涮出來才會脆嫩。原因在于旺火烹調的菜肴,能使主料迅速受高溫,纖維急劇收縮,使肉內的水分不易浸出,吃時就脆嫩。如果不是用旺火,火力不足,鍋中水沸不了,主料不能及時收縮,就會將主料煮老。

    △圖片來源:攝圖網

    TIPS:如何掌握好蔥爆羊肉的火候?

    蔥爆羊肉,看起來很簡單,但有人做出來的蔥爆羊肉,不是出很多湯,就是口感老,嚼不爛。怎樣做才能使菜肴火候較好呢?

    首先要用頂刀法將肉切成薄片,其次一定要用旺火,油要燒熱。炒鍋置旺火上,下油燒至冒油煙,再下肉炒至變色,立即放蔥和調料煸炒片刻,待蔥段變色即出鍋。也是要旺火速成,否則就會造成水多,嚼不動。

    2.中火

    適用于炸制烹調,凡是外面掛糊的原料,下油鍋炸時,多使用中火下鍋,逐漸加油,效果較好。因為炸制時如果用旺火,原料會立即變焦,形成外焦里生,如果用小火,原料下鍋后會出現脫糊現象。有的菜如香酥雞,則是采取旺火時將原料下鍋,炸出一層較硬的外殼,再移入中火炸至酥脆。

    △圖片來源:攝圖網

    3.小火

    以小火燉、燜、煎的烹調方法制作的菜肴,如清燉牛肉,紅燒肉。

    TIPS:清燉牛肉的火候要領?

    清燉牛肉在烹制前,應先把牛肉切成方形塊,用旺火沸水焯一下,清除血沫和雜質。這時,牛肉的纖維是收縮階段,要移中火,加入輔料燒煮片刻,再移小火上,通過小火燒煮,使牛肉收縮的纖維逐漸伸展。當牛肉快熟時,再放入調料燉煮至熟,這樣做出來的清燉牛肉,色香味形俱佳。如果用旺火燒煮,牛肉就會出現外形不整齊現象。

    另外,菜湯中還會有許多牛肉渣,造成肉湯渾濁,而且容易形成表面熟爛,里面仍然嚼不動的情況。因此大塊原料的菜肴,多用小火。

    △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原料性質選用適合的火力

    烹調菜肴時,要考慮主輔料的質地、含水量、老嫩度、新鮮度后,再采用相應適合的烹調火候。火力大、時間長,烹調菜肴則容易焦糊;火力小、時間短烹調菜肴,則不易熟。如當年的雞肉和多年的老雞肉,就不能用同樣的火力和烹制時間。

    又如蘿卜燉羊肉,蘿卜含水量大,加熱時間長,會容易軟爛成泥,而羊肉相對含水量小,因此兩者不能同時下鍋燉,須待羊肉燉制半軟爛時,再下入輔料一同燉制,這樣成菜后,才能使主輔料口感和口味恰到好處。

    一般來說,火力運用大小要根據原料性質來確定,但也不是絕對的。有些菜根據烹調要求,要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火力,如“清燉羊肉”就是先旺火,后小火;而“汆魚脯”則是先小火,后中火;“干燒魚”則是先旺火,再中火,后小火燒制。

    △圖片來源:攝圖網

    根據原料的不同形狀合理選用火力

    刀工處理后的原料有絲、丁、塊、片、條、粉末、泥茸等形狀,有薄有厚,有整有碎。一般烹調時,對碎小或細薄的原料要旺火迅速烹制,對那些體積大整、粗厚的原料則要文火緩慢烹制。有些特殊形狀的原料,還要旺火與文火交叉運用,比如紅燒獅子頭、回鍋肉、干燒魚等。

    對水的運用把控

    這是廚師利用水來幫助烹調,使菜肴達到色、香、味、形、意、養的最佳效果。通常,“水”為傳熱介質的烹調方法很多,例如:燒制法、扒制法、燜制法、氽制法、燴制法、煮制法、燉制法、煨制法、煲制法等。

    1.水處于冷水狀態

    烹調時水對菜肴具有滲透、溶解的作用。原料隨冷水下鍋,熱量是均勻、持續的向內傳遞,水分子也較有規律的相互滲透。

    2.水處于微沸狀態

    原料組織內部的可溶性物質,在水分子震蕩撞擊作用下,流入或融入湯汁內,使湯乳白,濃厚,產生鮮醇滋味,另一方面,菜肴中的一些調味品分子,在滲透力的作用下,滲入到原料內部,使其入味,表里一致,菜肴足味。

    △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3.水處于沸騰狀態

    如果原料極其鮮嫩,菜肴口感要求爽脆味鮮,就不宜中、小火長時間加熱了,應選擇旺火沸水,短時間進行烹制。

    因為水在沸點,即100℃時,若火力很大,水的沸點熱量也大,水傳遞給食物的熱量也就愈多,食物的升溫就愈快,原料斷生時間就愈短,其原料表面中的氨基酸急速變形或變性,并在表面形成一層屏障,使原料中的可溶性物質,以及原料內部的水汁不易外溢流入水中,因而,菜肴中的主料的質感就脆嫩味美。我們常吃的“涮羊肉,爆肚尖”就是如此。

    圖片來源:紅廚網攝

    水化作用

    為了使菜肴更好的增其美味,我們還可利用蛋白質的水化作用,即蛋白質分子表面的極性基團遇到水時,其親水基團之間便存在著吸引力,蛋白質的分子成為高度水化分子。

    比如運用上漿的手法,如用少量的水淀粉攪均,浸漬,就能致使菜肴烹制后,更加松嫩可口。所以有經驗的廚師,原料在較高油溫的加熱前,先用少量的水濕淀粉或水進行浸漬,也是這個道理。

    對蒸汽的運用把控

    蒸汽是通過100℃沸水產生的熱氣傳熱給原料,使菜肴成熟的一種方法。用蒸汽傳熱時,蒸汽是依靠汽的溫度使原料受熱,而蒸汽的溫度比沸水高,它的最低溫度是100℃,蒸籠內溫度的高低,主要依靠火力的大小與氣壓的高低,所以蒸籠必須蓋緊不漏氣,這樣來增加籠內的壓強和防止熱的蒸汽逸出,并能防止冷的空氣流進。

    蒸汽傳熱的速度:

    比沸水快,而通過水蒸汽傳熱可較好的保持原料的形狀,營養和水分,還能使菜肴軟嫩,肥糯,入味快、形色美觀。

    快速蒸和緩慢蒸:

    蒸汽傳熱作用于原料可分為大火快速蒸和小火沸水緩慢蒸。

    蒸熟或回熱的菜肴:

    以大火快速蒸為宜。

    鮮水產品、海產品、鮮蔬菜及釀餡的菜品:

    必須用大火高溫快速蒸,這樣蒸出來的菜肴色澤鮮艷,口感脆嫩,富有彈性。

    △圖片來源:攝圖網

    蒸發干貨:

    火候不能大,應用小火沸水緩慢蒸,時間長短根據食材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

    細加工的花色菜:

    都應該用微小火沸水緩慢蒸,這樣才能保持蒸好的菜肴形狀完整美觀,不會變形。

    點擊下面名片

    看更多精彩內容


    投稿郵箱:861139149@qq.com

    內容合作/轉載:hongchuwang66(微信)
    商務合作:13265099024、17724287321

    原創文章,作者:紅廚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7641.html

    (0)
    上一篇 2022年4月25日 18:02
    下一篇 2022年4月25日 18: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