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2、餐飲大牌紛紛盯上“家門口的廚房” 3、一店多開,是社區餐飲的好出路嗎
1、人均36,東來順殺入社區餐飲
最近,社區餐飲成為圈內人的重點討論對象。
?
餐見君發現,前不久,老字號銅鍋涮品牌東來順在北京開了一家社區小店,很有意思。
1、30平小店,做街坊的一日三餐
據了解,這家店是從原來的東來順飯莊切出來一塊打造而來的。門頭上清晰地寫著“東來順街坊鋪”,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包子、肉餅、羊湯、熟食、火鍋食材”,真夠勇的。
?





餐飲大牌紛紛盯上“家門口的廚房”
主打涮肉的東來順,選擇在堂食之外新增“外帶+零售”的模式開社區店,算是一次結合自身特色的探索。
?
放眼整個餐飲圈,盯上社區生意的餐企可不少,他們的模式也有所升級——
?
這其中,包括深耕社區二十多年的“坪效之王”南城香,和疫情期間積極轉型為“檔口+社區店”的紫光園,以及像稻香村、袁記云餃等一大批布局社區的餐飲品牌,在過去兩年多時間里都得到了快速成長。
?
▲袁記云餃 餃子現包
?
火鍋界就更是熱鬧了。
?
7月份,海底撈首次公布成立“海底撈社區營運事業部”,以“外賣+社群+直播+線上商城”的社區營運模式,5月社區版塊累計創收近2億元。
?
餐見君發現,一家位于北京東四環百子灣的安佳牛·牛腩煲,50平米的袖珍店,利用品類優勢,根據時段改變堂食功能的全時段經營,早上提供“牛”早餐,中午出牛腩煲快餐,午后改為牛腩打邊爐,火到需要預訂。
?
▲多功能火鍋店
?
不僅如此,他還直接在店內設置了專賣柜,售賣成品火鍋食材。一家小店,把新零售的活也干了。
?
還有三毛牛肉火鍋的部分門店,也開始了“一店多開”模式,除了主營火鍋外,三毛牛肉店還提供快餐以及新鮮牛肉及牛肉丸等。門店特意開設了檔口,銷售牛肉以及牛肉丸等產品。
?
綜上,我們發現,這些門店多依靠自身品類優勢,有什么賣什么,全方位多角度地攻占社區消費場景,同時滿足“到店和到家”消費需求,稱得上“家門口的廚房”。
?
放眼到飲品領域,連選址挑剔的咖啡品牌們也開始下沉社區,據美團數據顯示, 2021年咖啡館在住宅小區的新開門店年復合增長率達71%,遠高于購物中心和寫字樓。
?
▲瑞幸也開始下沉社區
社區餐飲的高靈活度、更貼近老百姓、運營成本低、受封控影響相對較小,“到社區開店”正成為行業的普遍共識。
?
?
一店多開,即門店盈利渠道多樣化,早餐店、快餐店、火鍋正餐、零售、外賣團餐,多渠道覆蓋。
?
關于該模式,餐見君聽見到了兩種聲音,一是看起來覆蓋的場景很多,但是又做小吃又做正餐,還有零售,給人一種很混亂的感覺,導致哪個都沒有做好;
?
二是可堂食、可外帶、可外賣,不僅引流,而且增收,還能釋放房租和員工成本壓力,是個轉型的好方向。
?
我們先不下結論,拋出一個問題,你的供應鏈能力如何?是否具備總成本領先優勢?
?
說回東來順,2018年,東來順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就建立了自己的肉類加工基地,數據顯示,東來順清真食品銷售業務到2020年底,線下進駐5家10億級以上商超連鎖體系。這次動作的后備支撐力更是不在話下。
?
?▲東來順 羊肉供應鏈成熟
?
供應鏈較強的把控能力,關系到品質與性價比,與品牌后續擴張息息相關。
同樣,獲得天使輪融資的牛爽爽,創始人張爽主營某火鍋燒烤食材超市品牌,有著比較多的火鍋食材上游資源,能夠有效控制食材成本。
?
有了供應鏈加持(原產地+物流運輸+數字化優勢),你就是降維打擊,單店獨戶的勢必招架不住。反之,如后端實力不足,只會徒增運營成本,很快就會被拖死。
?
當然,社區餐飲還有一層重要關系就是鄰里關系。亞洲吃面公司董事長胡傳建曾提到,社區商業必須拉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從“賣貨”到“接人”,從經營產品到經營用戶。這個就涉及到經營層面了,明白了“道”,就需要因地制宜找到“術”。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4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