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見一些品牌在地鐵里搞起了 3D 創作,產品上市前請來眾多身著比基尼的美女游走街頭,這些看似與品牌產品關聯并不強的行為,卻抓住了目標受眾的眼球,讓用戶自發為其做免費宣傳。可見,不管是行為藝術還是美色營銷,抑或是其他博人眼球的舉措,其最大的意義是通過“造話題”來傳播品牌或產品。在餐飲界,“造話題”亦被諸多餐飲老板視為互聯網“炒作”的重要手段,通常好的話題能瞬間引爆網絡,短時間內將餐飲品牌傳播出去!
巧借“蜘蛛俠送餐”,瞬間引爆網絡
恰逢熱門電影《蜘蛛俠》上映期間,如果熱鬧的街頭忽現“蜘蛛俠”,并且他還身挎一個類似保溫包的裝備,面對此景,相信很多人都有想立即拍下來發朋友圈的沖動。如果發現中午點的外賣恰好就是這位“蜘蛛俠”送來的,那驚喜之余拍一張合影再秀朋友圈也在情理之中。
于是,街邊的人忙著圍觀拍照發朋友圈、發微博,食客們忙著整理激動的心情、編撰蠱惑性的文字曬給親朋好友們,商家處心積慮營造的“蜘蛛俠送餐”話題就這樣被傳播開來。
而在朋友圈、微博等平臺傳播的照片中,醒目的不只是“蜘蛛俠”那身標志性的衣服,還有餐廳醒目的 LOGO、訂餐電話等重要信息。如上圖所示,深圳“上品生活”、重慶“超人便當”等品牌都是利用這一話題引爆網絡,觸發用戶自發加入品牌的自媒體傳播,而企業收獲的不僅有用戶開門那一瞬間的驚喜尖叫,還有品牌關注度、曝光度及美譽度的提升。
顏值高可免單 靠臉吃飯引熱議
2015 年 1 月,鄭州一家韓式餐廳聯合當地知名整容醫院,長期推出“靠臉吃飯”的免單活動。該餐廳在開業之初就制作了一塊面積達到 30 平方米的外置招牌,上面 “靠臉吃飯”四個大字格外醒目,下面還有“長得好看,就能免單”的廣告詞。
凡是前去就餐的顧客,不論男女,先站在餐廳門口的容貌掃描儀前掃描臉部,獲得掃描碼,然后拿著掃描碼排隊點餐。同時,現場的整形專家會根據具體的評分標準對顧客的容貌進行打分,以半個小時內進店就餐的顧客為一組,每組容貌得分前 5 名者即可免單,每天最多有 50 名顧客免單。
鮮艷醒目的招牌和極具創意的活動,充分調動了消費者的好奇心,迅速被全國網友瘋傳,并被媒體競相報道。網友紛紛調侃說終于可以實現了“靠臉吃飯”的夢想,也有網友開玩笑說:“如今吃個飯壓力都這么大。”一時間,“靠臉吃飯”成了鄭州市民乃至全國網友熱議的話題。
事實上,基于人們的好奇心理,這種看似專業的“測試”往往深受青睞。相比于免單的誘惑,消費者對于自身顏值的高低或許更感興趣。若某位消費者幸運地享受到了免單福利,這么“長臉”的事情自然少不了在朋友圈炫耀一番,于是餐廳在該名顧客的人際圈中的宣傳成本也就省了下來。由于這類話題極具傳播性,無形中助力了餐廳的品牌宣傳,為餐廳引流的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營銷成本。
總結
炒作價值:話題要刺激,要新鮮
話題本身要具備一個甚至多個炒作點,這些點可以引起人們好奇,引來大批用戶關注,并能勾起用戶分享的欲望。就如上文描述的“蜘蛛俠送餐”,因為切入得及時,話題新鮮獨特,最終用戶自愿免費為品牌作傳播。同樣都是“靠臉吃飯”的話題,發生在2015 年能引起轟動,但若干年后故伎重演,自然效果不佳。
品牌價值:對餐廳的長遠發展產生良性影響
“造話題”切忌為了炒作而炒作,忽略了消費者對于餐廳的期望值,盡量圍繞餐品和服務進行,考慮到餐品及餐廳本身的定位與未來的發展方向,顧及消費者的心理活動軌跡,合理引導話題輿論發展,制造對品牌有正面影響力的效果,而非只圖一時的名聲大噪。
引起圍觀群眾的傳播
話題炒作的第一步必須引起“圍觀群眾”的關注,通過官方自發組織的傳播造勢,也就是常說的輿論引導、水軍灌水等,觸發一些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參與到話題討論,以此積累第一批用戶傳播基數,讓話題在用戶熱議中不斷升級。
借力媒體推波助瀾
當話題輿論發展到一定程度,要及時介入媒體的力量,讓話題在自媒體和權威媒體的輪番攻勢中,從個體區域現象上升到社會熱點話題,從而引發更多媒體和用戶關注。
原創聲明:本文摘自《互聯網+餐飲 一本書讀懂餐飲互聯網思維》,作者鶴九,屬餐飲界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餐飲界(ID:canyinj),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試著回復以下的關鍵字 打賞、選址、單品、大數據、轉型、管理、差異化、O2O、星巴克、王品、麥當勞、海底撈、豆撈坊、外婆家、黃太吉、伏牛堂、人人湘、雕爺、很久以前…… 回復“購書”獲取全網購書限時優惠 合作/投稿/商務等,歡迎勾搭參某! 微信號:mengguimiao 戳閱讀原文,參與免費送書活動!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界,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