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下剛開始生意好忙不過來的時候具體遇到了哪些問題,以及怎么分析解決這些問題。
牛肉粉從開始營業到忙碌,我大概經歷了一個月的時間,那段時間心態好,以前有點老顧客,加上我總是想著少掙一點,都是學生,差不多就行,所以生意上來的很快。這個到現在還是我們店里堅持的理念。
但之后我就開始進入忙碌狀態,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忙、亂、急,感覺自己像個陀螺,每天被各種信息在指揮著做事,當時店里請了2個阿姨和2個兼職,再加上我。
日營業額3000不到,只有堂食沒有外賣,人手總感覺遠遠不夠,腦子里唯一的念頭就是招人招人招人,總覺得人能解決所有問題。
后來終于店里3個全職+2個兼職,然而我不僅沒有覺得輕松,反而開始心累。人多,是非多。
起先我以為是個人不合適的問題,但是店里的阿姨換了一撥又一撥,抱怨一點沒少。但也正是這個情況,引發了我的深思。
幾個月過去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門店一直處于混亂?為什么以下情況總是重復上演?
1. 請不到合適的,留不住能干的。
2. 忙到沒時間休息,累到沒精力思考。
3. 不出意外的話每天都有意外。
賣斷貨,上錯餐,面糊了,停電了,跳閘了… … 忙中出錯最是常見,各種狀況層出不窮。當然,堆單最讓人緊張。
足夠痛了,人才會想著改變。
痛定思痛,于是我開始嘗試記錄問題,和店員交流,向顧客收集反饋,向有經驗的老板學習,抽空看書,總之目的就是把自己解放出來,同時員工輕松穩定,干的開心,最后還能實現顧客滿意。
經過一段時間的記錄總結,最后我把問題歸為幾種情況:
1. 提高點單速度和出餐速度。
2. 保證產品質量和穩定性。
3. 降低采購成本
4. 保障門店運營順暢
5. 解決人員招聘、培訓、激勵、留存的問題。
到底是什么決定了門店速度和穩定性呢?
最開始我的思路是用最優秀的人,給最好的待遇。
現在看來,這種想法當然幼稚。撇開行業特性和能力不說,老板用老板心態要求員工本來就是大錯特錯。
但幸運的是我還愿意反思和學習。
首先我調整了自己的心態,首先把門店混亂的責任歸因在自己身上,然后再想系統做哪些改變,員工能更輕松易上手?
答案肯定是流程化和標準化。
產品配方是固定的,流程也是有的,但體系就是混亂的,那么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呢?
于是我開始嘗試觀察到底哪些環節會浪費時間,容易導致出錯,然后慢慢調整一些動作細節的時候,突然意識到,自己以前意識到的流程化和標準化很膚淺片面。
?
流程化應該是指全盤思考之后的流程化體系建設,標準化應該指的是各個環節的標準化,不僅僅是產品配方的標準化。
具體的說就是,從菜單設置、點單話術引導、到打印單的排版、到后廚的備餐、燙粉、加湯、加碼、送餐,所有的動作,每個細節都應該優化,而不是一個很粗糙的第一步第二步。
每一個動作我們都要考慮到操作人員的習慣和便捷性,從細節上省出每一秒鐘,以及降低出錯概率,這也就是常說的全流程優化。
在每一個小動作里面,能規范標準的就一定要規范標準,讓所有的人都共用一套動作語言。
同時對于單個時間段產量要求很大的生產流程來說,應該將所有能前置的工作全部前置。
學校的作息統一,學生都是一下子涌進來的,后廚不快就容易堆單,顧客不滿意的同時還容易出錯。所以最后門店廚房的動作簡潔到只有幾個標準化動作,大大提高了出餐效率,對人員的要求也沒那么高了。
?
然而神奇的事情發生了,自從流程的問題解決了之后,招人和培訓的問題就變得簡單了,我也越來越輕松了。門店開始越來越順暢,我也有精力著手解決其他問題了。
后面每次開新店,我都秉承:目標→流程→標準→崗位→招聘→培訓的思路,基本解決了大多數人員管理的問題。當然留人和激勵也是很重要的,招聘中也會有很多細節,以后專門會留一篇文章講一下員工管理的問題。
忙的時候沒有客戶獲取的困擾,下一篇文章我會分享遇到各種情況引起的營業額波動時,我的心態調整和策略選擇。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58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