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產品對于一個店的成敗很重要。但這句話不完整,完整的表達是:掌握產品核心技術體系,知道如何開發新品,保持整個產品體系的與時俱進,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是為什么我常說,你如果想讓一家店長遠的發展下去,做成屬于自己的一個小事業,就必須掌握產品核心技術,而且要努力保持產品體系的新陳代謝,有了這個能力,你就能立于不敗之地。
這方面,肖老板是絕對的榜樣,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
第八節:茫然無緒,轉身踏入餐飲行業
上篇提到了,因為和合伙人理念不合,我選擇了退股。在辦完交接手續后,接下來該何去何從,我一開始非常茫然。習慣了創業的生活,再也沒辦法回去上班了,路再難走,也要走自己的路。
在沒有頭緒的時候,我聽說有位朋友利用業余時間開的一家餐廳生意還不錯,兩個人合伙,每個人一個月萬把塊錢的純利潤。我跟愛人合計了一下,決定投身餐飲試試。
對于我而言,這又是一個全新的行業,這幾年也經歷了很多摸爬滾打,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第九節:學無止境,技精于勤
有很多老板問我有沒有開抖音,有沒有開外賣,也有老板奇怪我為什么很少在微信群和釘釘群里分享,因為我們學員越來越多,單一的技術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了,這一年多來,我將工作和學習的重心更多的放到了新技術的開發上,很少在群里進行分享。
在今年疫情到處頻發的情況下,我抽時間去了浙江、湖南、四川成都、重慶、云南。
7月份在湖南,我買到了小時候最愛吃的各種小豆干,回來后開發了兩款小豆干產品,準備有機會去學習和研究地道的醬板產品。
8月,在浙江,我跑遍了附近的工業區和市區,了解當地鹵菜行業的分布情況,以及菜品特點。
8月,在成都,我見到了大街小巷的四川鹵菜、現撈鹵味,生意好一點的店,都買上個幾十塊錢的嘗一嘗,也拜訪了2家做的比較好的同行老板,看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新產品。
8月底,在重慶榮昌,學習了榮昌鹵鵝的做法。
9月中旬,原計劃云南拜訪一個中醫,再去嘗嘗各地的美食,由于小孩出了車禍腿骨骨折,被迫暫停了計劃,回家給他養傷。
回來后,我根據考察看到的產品,試制了不少新品,新增了一系列的教程:
1、現撈紅油升級教程
2、虎皮羊蹄技術
3、麻椒雞技術
4、炒鹵技術
5、五香鹵鴨技術
6、金湯熱鹵技術
7、麻辣小豆干技術
8、白鹵技術
9、夫妻肺片技術
10、涼拌菜技術
11、缽缽雞技術
12、鹵肉飯技術
新做的產品有:辣鹵魷魚、辣鹵郡把、辣鹵小肚、手撕烤豬頭、錫紙腦花、手撕兔等等。
以下是部分產品圖片:
開發這么多的產品和技術,一方面是我長期以來的習慣,只要腦子里有一個想法,就會去實踐,不管目前店里有沒有需求,儲備上技術,總會有用上的時候。
另一方面,我們的學員來自于全國各地,每個地方的消費習慣都不一樣,我們賣得不好的產品,到了學員那里可能很好賣,我們賣得好的,學員那里未必好賣。提供各種技術給大家學習,讓大家在開店的時候,手里有子彈,心里不慌。
學習是一件終生都值得去做的事情,從我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來看,每次重大的工作轉折點所遇到的機會之所以能夠抓住,都離不開我在之前的知識和技術儲備。
去年老陳來店里考察我的時候,老陳提出來2個問題,第一產品流程是否標量化和準化了,第二,能把自己成功的經驗提取出來,還要能表達出來。而這兩點內容,都是我早就已經做好了。
第十節:關于后疫情時代的個人看法
我和我一部分學員一樣,學歷并不高。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接受過大學或以上的教育,但在餐飲行業仍然是一名新手。他們中有老板,有會計師,有遠洋船員,有家庭主婦,有公司職員,有建筑工人,有剛畢業的學生,也有到了不惑之年低不成高不就的頂梁柱。大家都是抱著相同的想法,學習和儲備新的技能,因為大家相信,機會,只屬于有準備的人。
最近全國各地陸續解封,身邊的人都開始羊了,有人恐慌,有人瘋狂的囤積藥品,有人擔心經濟沒有三五年時間恢復不起來。而我認為,這是未來十年最好出手的時機,如果這個時候你還沒有做好準備,還沒有開始學習,你將再一次與這個時代擦肩而過,失之交臂。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0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