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調料生意,養活五家年入10億的企業

    調為什么沒有產出像海天一樣的頭部企業?它又是一門怎樣的生意?未來的機會在哪兒?

    調味料的生意,向來容易撩動資本的心弦。

    ?

    畢竟這事關全國人的餐桌,背后是4500億的市場。不論是前段時間陷入公關風波的海天醬油,還是最近的因營收備受爭議的老干媽,輝煌時的銷量,都曾讓人仰望。

    ?

    而在我國西南地區,早已偷偷孕育了一批四川的調味料企業,專做辣味生意。比如已經上市的涪陵榨菜、天味食品等,還有正在IPO的丹丹郫縣豆瓣醬,他們都試圖從調味料市場中分一杯羹。

    ?

    四川調料生意,養活五家年入10億的企業

    △圖片來源:攝圖網

    ?

    有人說,未來十年,四川調味料(以下簡稱“川調”)將具有上千億市場,會是整個調味品行業的風潮。但有意思的是,即使上市,目前川渝兩地總營收能夠超10億的川調企業,竟然只有寥寥5家。川調為什么沒有產出像海天一樣的頭部企業?它又是一門怎樣的生意?未來的機會在哪兒?

    ?

    01.

    川調,憑什么能C位出道

    ?

    我們正處在一個新品類爆發的偉大時代,賽道競爭越激烈,品類越細分。

    ?

    過去十年,我們說調味品,一般是指醬油、醋、鹽等基礎調味品。但現在,比如說醬油,從最開始老抽、生抽,已經進化到風味醬油,再到功能調味汁。

    ?

    調味料的品類,從單一不斷地迭代到多元,形成了復合調味品(至少包含兩種以上調味料)的大市場,這是目前調味品行業最大的風口。

    ?

    據數據顯示,中國調味品市場有4500億左右,其中復合調味品就占了1588億,而川調更是復調中規模最大的品類,有近800億市場。

    ?

    四川調料生意,養活五家年入10億的企業

    川調之所以能崛起,離不開自身優勢,以及時運加持。

    ?

    1)與復調賽道天然匹配

    ?

    四川,確實有做復合調味品的天生優勢。

    ?

    一方面川渝地區本身盛產辣椒、花椒、胡椒等香料;另一方面地處盆地,氣候潮濕,有利于乳酸菌發酵,方便腌制醬料;同時,適宜的環境,讓四川一年四季都可以生產蔬菜。

    ?

    所以,四川調味品以醬料和腌漬菜為主,擁有“麻辣辛香”的獨特風味。具體又可分為:火鍋底料、泡菜榨菜、佐餐醬、川菜調料、豆瓣醬、蘸料、調味油和餐調定制八個細分品類。

    ?

    四川調料生意,養活五家年入10億的企業

    2)借勢川菜,走向全國

    ?

    如果說四川基因為川調打下基礎,那這兩年川菜的熱門,將正式為川調的起飛插上雙翼。

    ?

    根據《2021 年美團餐飲行業報告》顯示,在2020 年主要特色菜細分門店數量中,川菜、火鍋以 28.8%的占比高居第一。

    ?

    四川調料生意,養活五家年入10億的企業

    而川菜能在全國流行,除了辣味讓人上癮之外,我認為主要在于兩點——

    ?

    第一,四川人口大量流動,支撐川菜全國性的擴張。

    ?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四川向外輸出了1000萬左右人口,隨著人口流動,川渝美食也被帶到全國各個地區。

    ?

    第二,商業上的流程標準化,加快川菜的擴張速度。

    ?

    凡被商業化的品類,大多數具有可規模復制的特點。在八大菜系中,川菜最容易實現標準化加工。因為川菜里的小吃、鹵味、類火鍋(火鍋、串串、冒菜、麻辣燙等)都是以辣椒為主的重口味食物。即使食材質量一般,辣味也可以幫助遮蓋。這同時也降低了對使用者廚藝的要求,即使不太會做飯,一包火鍋底料,也能讓小白變大廚。

    ?

    因此,川菜逐漸占領全國人的餐桌,辣味也挑動著消費者的味蕾,進而帶動川調需求的增長。

    ?

    02.

    川調賽道,卷起來了

    ?

    川調賽道的火爆,讓企業在共榮中展開博弈,市場廝殺激烈。

    ?

    行業的競爭帶來極致的內卷,比如川調中成長最快的品類——火鍋底料,就是同質化的“重災區”。

    ?

    在企查查搜了搜,僅與“火鍋底料”相關的企業(在業、續存)就有上千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已經上市的「頤海國際」和「天味食品」。

    ?

    下面以頤海和天味兩家的競爭突破為例,試圖尋找川調企業在過去難以壯大的端倪。

    四川調料生意,養活五家年入10億的企業

    1)產品力,同質化下找創新

    ?

    頤海國際有個特別的身份,它是海底撈底料的專屬供應商,背靠大樹好乘涼。因此在產品上,火鍋底料是它主要的收入來源。直到單品成熟后,再打造產品矩陣,比如近兩年推出的海底撈小火鍋、自熱米飯等方便速食產品,還有麻婆豆腐、酸菜魚調料等“筷手小廚”系列川菜調味料。

    ?

    而天味食品,是川調賽道的隱形冠軍,一開始就是雙線并行。一半是“大紅袍”等系列的火鍋底料,另一半是“好人家”系列的川菜調料。而且,與頤海創新的番茄、菌菇等新型火鍋底料不同,天味更擅長做傳統的麻辣風味,這是其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

    2)品牌力,搶占消費者心智

    ?

    在玩家擁擠的賽道中,品牌力往往能讓企業率先脫穎而出。行業的頭部企業均采用了高舉高打的方式,進行了費用的投入。

    ?

    川調正處于發展初期,還沒出現絕對優勢的龍頭,再加上同質化的原因,所以各個有野心的調味品企業都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資源,建立品牌形象和渠道,在消費者心中有一定影響后,再加大規模實現盈利。

    ?

    頤海過去與“海底撈”綁定一榮俱榮,快速在消費者市場中占領了高地,近年來隨著海底撈營收下滑,也開始加大營銷費用,拓展市場。

    ?

    而天味自上市之后,進行品牌年輕化戰略轉型。主要通過明星代言、冠名綜藝,合作主流媒體等方式塑造自己的品牌力,比如2020 年“好人家”品牌對江蘇衛視《非誠勿擾》的獨家冠名;2021 年“好人家”成為綜藝《為歌而贊》行業贊助伙伴、東方衛視三大春晚合作伙伴。

    ?

    四川調料生意,養活五家年入10億的企業

    3)渠道力,相互交叉搶占市場

    ?

    如果說品牌力影響消費者決策,那么渠道力就決定了產品曝光率和觸及便利度。

    從渠道端來看,復合調味料下游可劃分 B、C 兩大類,根據消費群體不同,企業打法也存在差異。

    ?

    四川調料生意,養活五家年入10億的企業

    ?

    先來看B端:

    ?

    這幾年餐飲行業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做To B的企業品牌都在高速成長,每年增速在 50-60%甚至更高。

    ?

    這是因為B端渠道粘性更強,客戶主要是餐飲連鎖、食品加工以及有 OEM 和 ODM 需求的企業,對川調的需求強且體量大,而且不會輕易更換調味品供應商(味道變化可能會導致客戶流失)。

    ?

    頤海國際最主要的業務是為海底撈提供調味料,渠道也以To B為主,在擴張上有天然優勢。

    ?

    再來看C端:

    ?

    C 端的最終客戶是個人消費者,企業通過商超、電商以及經銷商等渠道將產品賣到消費者手中。

    ?

    在消費者心中有明確定位的品牌,會率先形成穩定的消費群體。但問題是,川調行業不像基礎調味品一樣家中必備,每個人口味不同,產品選擇也會不一樣,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適應全國口味的復合調味品。

    ?

    天味的渠道以To C為主,正如品牌力中所說,近些年在不斷加大營銷端費用,占領消費者心智。

    ?

    四川調料生意,養活五家年入10億的企業

    但是我們發現,近兩年行業內卷明顯加劇,B端的往C端滲透,C端的往B端滲透。比如頤海國際快速地在全國攻城掠地,2020年經銷商數量已經超過了3000家,天味也不落后,9個月的時間增加了1350家,就是為了搶占更多的空白渠道,向全國化發展。

    ?

    03.

    難以進擊的全國化

    ?

    過去,大部分中國品牌的常規打法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品類戰略。品牌要先給自己找到明確的定位,消費者才會感到商品有特色,容易形成大單品,占領品類心智。?

    ?

    第二步是“大規模、渠道大滲透”策略。在商超、零售等各個渠道鋪貨,增加在消費者眼前的曝光,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也能提升復購率。

    ?

    但現在,新時代消費升級下,消費者不再只滿足于產品功能,而是更講究精神追求。并且隨著互聯網發展,流量的去中心化、碎片化已是常態,很難再做大平臺大滲透了。

    ?

    那么,結合頤海和天味的例子,我認為目前川調沒有出現像醬油類的大單品,也沒有明顯絕對優勢的領跑企業的原因,也在于這兩方面——

    ?

    一方面,川調品類碎片化,產品相對缺乏標準化。

    ?

    以往醬油類的基礎調味品,具備典型的大單品屬性,一個單品就能滿足千家萬戶的需求,渠道可以大滲透。但新時代下,個性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倒逼很多企業開始轉型,進行多品種、小批量、甚至定制化生產。

    ?

    川調是典型的多元需求多元供給。川調隨著菜系走,川菜越成熟全國化程度越高,川調市場越大。所以,目前川調第一大品類是火鍋底料,其次是酸菜魚調料。火鍋底料有成為基礎調味品的可能性,但如果其他川調產品只針對一個特定的菜系,應用的場景會被局限,品類難以集中。

    ?

    四川調料生意,養活五家年入10億的企業

    其次,行業發展,往往標準先行。比如說醬油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特級等標準,而現在的川調標準比較粗放,市面上會有很多低價繁雜的產品,難以形成大規模的品類和品牌。

    ?

    另一方面,新零售下企業在市場的沖擊下開始建立全渠道市場,但是傳統經銷模式仍是主力。

    ?

    在同質化的調味品行業中,渠道運營比產品更重要。

    ?

    消費品行業的傳統商業模式,是靠經銷商打天下,在互聯網沖擊下各賽道紛紛開始轉型。但調味品的渠道主要依靠To B,客戶粘性高,增長相對穩定,致使行業覺醒較慢;同時,相比于基礎調味料的領導行業,川調在渠道上的競爭力本身也比較薄弱;其次,川調企業的創始人大多數是草根出身,想做品牌也沒有資金優勢,線上運營也缺少專業人才。

    ?

    不過,在資本的持續加碼之下,川調在近兩年也誕生了一批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品牌企業,并開始全渠道擴張。比如2021年“朝天門碼頭”獲得1億元Pre-A輪融資、“加點滋味”A輪融資近億元、“川娃子食品”完成近3億元A輪融資等。資本的涌入,讓這些企業逐步在更高維度上開始競爭。

    ?

    04.

    尋找下一個“海天”

    ?

    那么,川調究竟有沒有機會,跑出下一個像海天一樣的全民單品?

    ??

    我國川調的成長邏輯,離不開海外復調發展經驗為樣本參考。

    ?

    我國飲食習慣跟日韓比較接近,但日韓復調發展已經處于中后期,都經歷了品類教育,到取代基礎調味品的過程。

    ?

    先來看日本復調發展,趨勢是品類不斷延展:

    ?

    比如說味噌,這是日本家庭中最受歡迎的復調大單品。味噌的發展是根據不同的產地和原料,在顏色和口味上做出更細致的區分。日本味增龍頭旗下單品多在 150-200 種,尾部玩家則更聚焦當地特色,單品也在10-20種,品類相對分散。

    ?

    跟日本相反,韓國復調是高集中度的典型:

    ?

    韓國復調品牌要么一家獨大,要么雙寡頭壟斷,集中度非常高,而且本土企業優勢突出。

    ?

    以辣醬為例,作為韓國的“國民醬”,產品與菜系深度綁定。比如在韓式部隊鍋、拌飯、炸雞、烤肉等主流韓料中,大醬、辣醬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鹽和醬油等基礎調味料。因此,渠道也相對集中,品牌容易擴大市場。

    ?

    同時,韓國財閥經濟體系和社會企業的輿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護了本土品牌。比如針對辣醬,國家指定“傳統辣椒醬制作工藝傳承者”,企業也會側重宣傳“延續韓國傳統工藝/家的味道”。

    ?

    四川調料生意,養活五家年入10億的企業

    ?

    回到我國,以川調為代表的復調行業,仍在發展初期。

    ?

    行業競爭通常依靠兩大核心戰略,一是總成本領先,二是差異化。事實上,很少有企業能真正做到總成本領先,超越同質化,更多要靠差異化創新,幫消費者解決痛點,聚焦細分賽道。

    ?

    但是,調味醬本身地域性很強,品類越延展,集中度會越低。頭部企業很難全部滿足消費者細碎的需求。日本味增就是一個典型,因為在酸度&辣度&咸度甚至食材上的延伸多元,格局比當地其他品類都更差一些。

    ?

    因此,參考韓式辣醬和日本味噌,我國川調最大機會的品類,很可能也在調味醬領域。如果有產品能替代基礎調味品,那仍然存在突圍機會,這大概也是資本市場看好郫縣豆瓣醬的原因之一。不過,如何在超越同質化的同時走出川渝,是川調企業共同面對的下一個課題。

    原創文章,作者:湃動商業評論,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1726.html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23日 07:29
    下一篇 2022年12月23日 07:4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