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調“正宗”其實是餐飲業最大的誤區!!



    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利用每一時機去發掘開拓的人。

    ——蘇格拉底

    讀sir的一位大學同學與人說自己的家鄉如何好時會十分自豪地問:你知道海底撈嗎?海底撈就是簡陽走出去的。

    對于不熟悉海底撈的消費者來說這的確是一個有意思的冷知識,因為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海底撈是一個四川的火鍋品牌。

    這也不怪消費者,因為似乎從沒見過海底撈宣傳自己的四川出生,而海底撈不正宗的名頭也是由來已久。

    為什么海底撈完美地避開了“四川”這個最有力度的宣傳詞?那是因為“特產”引發聯想的頻率和效能實在是太低了!

    本文2500字;需6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其實,除了海底撈,很多其他的大品牌,似乎也不喜歡強調自己的“身世”,比如:

    西貝—最開始它的定位是“西北民間菜”,后來幾經折騰,改成了現在的“西貝莜面村”;

    王老吉—它并沒有強調自己是來自廣東的涼茶(PS,涼茶就是廣東的特產);

    大白兔—它并沒有強調自己是來自上海的奶糖(PS,在上海的特產店,你一定會看到它);

    KFC—它也早就沒有宣傳自己是來自肯塔基州的炸雞了;

    甚至包括東阿阿膠—雖然“東阿”就是個地名(東阿縣),但在其官網上,也并沒有著重體現地域特征,而是主打“滋補”的功效。

    那么,為什么這些本身可以算“特產”的大品牌,都不說自己是“特產”,也不去強調“正宗”的概念呢?

    東阿阿膠在宣傳的過程中并不強調地域特征

    一、規模

    以上提到的幾個品牌,它們都是品類中的領導者。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強調自己是“正宗”或“特產”,那言外之意就是—除了我們,市場上還有很多其他品牌,這就相當于在消費者心智中,放棄了領先者的地位。

    比如海底撈,它已經是火鍋餐廳中的老大了,但如果它依然堅持說“我是正宗的四川火鍋”,就相當于是在告訴消費者:

    如果你要吃四川火鍋,就來我們家。但如果你要吃潮汕火鍋,港式火鍋和韓國火鍋等,那就去別家吧。

    這顯然是不太明智的。

    所以,海底撈就只會說自己是“好火鍋”

    二、誘因

    當然,說它們因為規模大,所以才放棄“正宗”和“特產”的概念,的確有“以結果導原因”的嫌疑—畢竟,任何品牌都是從小規模起步,而不是一上來就是個大品牌。

    所以更重要的原因是:“特產”引發聯想的頻率和效能太低了

    所謂的特產與正宗,其實就是指:某地特有的或特別著名的產品,有文化內涵或歷史,或只在某地才生產的一種產品。

    比如:廣東的涼茶,杭州的龍井,北京的烤鴨,東阿的阿膠,川渝的火鍋……

    它是以地區作為產品的誘因——比如:當人們想到某個地方,就更有可能會聯想到該產品;或者人們會因為喜歡某個地方,所以就更可能會喜歡那里的產品。

    那么,為什么特產很難做成大品牌?

    其實就是因為:若以地區作為產品的誘因,那引發聯想的「頻率」和「效能」就實在是太低了。

    1.頻率低

    以王老吉為例:

    如果最初它主打的并不是“怕上火喝王老吉”(功能),而是“正宗廣東涼茶”(產地),就意味著消費者必須要想到 “廣東特產”,才更有可能會想起王老吉這個品牌。

    相比之下,“怕上火”才是頻率更高的誘因—只要你一看到火鍋、小龍蝦、辣椒,甚至只是因為晚上多吃了一口肉,就會想到“上火”,進而就更有可能會聯想到“能去火”的王老吉。

    是的,要想讓產品的推廣更加順利,你必須要找到一個頻率較高的誘因

    這里還不僅僅是說特產,所有的產品都是一樣。

    比如米克勞啤酒。

    它原本的廣告語是“節假日(festival and holiday)最適合喝米克勞啤酒”。

    最開始整個廣告都反響平平,直到后來調整為“周末最適合喝米克勞啤酒”之后,一下子就風靡了整個美國。

    這里,其實就是因為:“周末”是比“節日”頻率更高的誘因。

    2.效能低

    一個產品可能的賣點有很多(如性能,高端,新穎,便利性等),“正宗”只是其中一個,并且在大部分情況下,它都不是最強有力的那一個……

    然而,很多做特產生意的人,他們自己并不這樣想,尤其是出身在特產產地的本地人。

    比如一位做云片糕的先生,他是徐州人,而云片糕也被認為是徐州的特產,所以他就主打“正宗”—強調云片糕的歷史,傳統的工藝和徐州的文化等等,并且在淘寶售賣。

    這個本來就是我們徐州的特色產品,其他地區的云片糕都是后來仿造的。我們主打正宗,就能把產品與文化相結合,并建立一定的門檻。

    這種想法,其實是一種自我視角的產物—作為徐州人,當然會比其他地區的人更加了解和喜愛徐州的本土文化,會有一種自豪感

    不過,對于其他地區的人來說,他們也會有類似的想法嗎?

    3.走“特產”路線,必須符合一定條件

    讀到這,也許你會問:

    那是不是說,所有產品都不適合走“特產”的路線呢?

    當然不是。

    有些產品的確更適合說自己是“特產”,或者將產地作為主要的賣點,比如景德鎮瓷器,杭州龍井,古巴雪茄,東北大米,法國香水。

    而它們之所以可以走特產”路線,一般是因為它們都符合以下一些條件

    該品類/品牌非常強調文化屬性,如果是其他地區的“山寨貨”,就沒有價值了,比如景德鎮瓷器;

    該品類只在某個地區才生產,比如杭州的龍井,法國香檳區的香檳;

    該地區的確有相匹配的基因,比如東北的黑土地的確能長出更優質的大米,法國的浪漫文化的確能賦予香水更多的魅力;(PS,這種“基因”必須是廣為人知的)

    同質化競爭嚴重,品牌可通過“地區”來實現差異化,比如東北大米;

    當然,如果某個品牌只打算做景區的生意,那也能主打“特產”…

    香水本身具有法國浪漫情懷

    而之前說的云片糕,它任何一個條件都不滿足—這種品類并不強調文化屬性;徐州也不是著名的糕點原產地;整個云片糕的品類競爭也不激烈;而且也并不是在景區售賣。

    所以,它主打“特產”或“正宗”就沒什么意義。

    4.如何找出高頻誘因?

    心理學家以前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給波士頓的一家餐廳做了兩個廣告方案:

    ①你想吃晚餐嗎?考慮一下波士頓XX餐廳吧!

    ②你想吃個飯嗎?考慮一下波士頓XX餐廳吧!

    然后把這兩個方案,分別發給兩組當地的居民觀看,并檢測哪一種廣告更能讓人印象深刻,并引發傳播和分享。

    結果顯示:看了第一組文案的居民,比看第二組的居民高了20%的傳播率。

    是的,誘因的頻率,必須和產品整體的「刺激強度」相匹配,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如果一味地追求“高頻率”,最終也會讓刺激的強度被稀釋。(不然豈不是每個品牌都能以“心跳”作為誘因了…)

    當然,具體怎樣才算“匹配”?這又跟品類的屬性和品牌的規模有關。

    總之,有多大的能耐就辦多大的事。如果一個概念什么都想代表,那它最終多半是什么也代表不了。


    正宗能夠成為一個餐廳宣傳的賣點嗎?

    歡迎在評論區寫留言,與我們互動討論!

    本文作者:小云兄

    本文來源:品牌圈圈(Brand-Circle)授權轉載

    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系微信:bidu0001

      ————–End—–———-

    品牌VI設計超值套餐,還不快來!??

    ————————–

    推薦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閱讀更多干貨

    串天下 |西貝老碼頭 | 海底撈 |

    李雪火鍋 |麻辣空間 |蜀大俠

    人員管理|做餐飲什么是不變的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180.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月22日 20:20
    下一篇 2018年1月22日 21:0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