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長月薪一萬八
店里生意還是一樣的差
?
一個在北京開咖啡館的朋友,打電話給我吐槽自己的店長。
?
“每個月給他開一萬八的工資,就是想要他給店里多賺錢。人很好,踏實勤奮,但是來了快一年了,生意沒任何起色,要不要干脆讓他走啊?”
?
仔細一聊,發現這位店長的bug太典型了。
?
先是人員安排。現在門店一共有6個員工,按照一般門店的配置,應該有1~2個主管,輔助店長工作,但現在店里所有人都是普通店員。
?
問起來,店長就是一句:“沒事,不需要,我管得過來。”
?
結果店員來來去去,都是離職成本和訓練成本。
?
?
工作安排也有問題。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產品研發上,店里細節卻時常關注不到,有幾次朋友還在門店發現了未報廢的過期食材。
?
“他是個好的咖啡師,但是他當不好店長。”一個離職的員工這樣評價。
?
最讓朋友痛心的,還是盈利狀況。
?
“北京的房租你也知道,每年100多萬,我還簽了三年,要不是有違約金我就關店了。”朋友說,“算算工資,店長比我賺的都多,也不知道誰在給誰打工。”
?
說完這些,我們不由得都嘆了口氣。
?
不得不說,店長難招難培養,是很多門店面臨的真實困境。
門店盈利差距
實際上是店長的差距
?
前兩天在小紅書,看到一家品牌店上了新工藝,人氣很高,但一看評論區:
?
“為什么還做那么慢?”“昨天等了一個多小時”之類的評論,格外刺眼醒目。
?
?
反觀過年期間,我發現了一家門店,為應對高峰期客流,特意辟出一條新動線——
?
提前制作好一些門店爆款產品,放在出餐區域,并安排店員在該區域引導進店顧客快速點單。
?
同時該區域產品給出一定的優惠,刺激消費者下單購買,從而抓住“不愿等待的客流”,為門店創造更多營收。
?
由此可見,門店盈利差距,實際上是店長的差距。一名優秀的店長應該:
?
1、會招人,能留人
?
店長的職責之一,就是負責招募門店伙伴,建立協同一致合作良好的團隊。
?
比如面試,就是一項店長不可或缺的能力。這里有一個專門用于面試的“STAR模型”:
?
STAR模型
?
使用“STAR模型”,可以更快速的辨別面試者所回答內容的真偽,同時挖掘出表象下的深層人格特征,從而幫助門店選出合適的人才。
?
2、省成本,能開源
?
這項能力直接關系到門店盈利,也是店長從執行型、銷售型人才向經營型人才轉變的關鍵。簡單來說,店長要能讀懂門店財務數據,會開源、能節流。
?
這就要求店長要能看懂門店損益表,通過對損益表的解讀,降低門店的可控成本,找到提升門店收入的方法。
?
損益表構成要素
?
3、有計劃,能達標
?
店長的精力,應該更多用在統籌性、創造性的工作上,而不是一直待在吧臺里。例如:
?
進行商圈分析,做好社區聯結和顧客維護;
分析門店收支數據,制定盈利計劃;
定期進行績效溝通,實現人才的保留;
時刻關注門店狀況,及時對計劃作出調整。
面對繁瑣的工作,店長首先要學會使用“緊急-重要”四象限,來排定事務的優先順序,接著要試著慢慢將部分工作“委派”出去。
?
任務委派6步驟
?
要注意的是,任務委派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有一套系統的方法論,包括選人、溝通、跟蹤等一系列措施,來保證目標的達成。
?
3月7日~3月9日,上海,咖門飲力學院聯合翊幸教育,邀請在星巴克、瑞幸等品牌有多年實戰經驗的老師,聚焦店長“管事、管人、管錢”三個核心能力提升,開啟“超級店長養成實戰”課程。
?
這節課講什么?
?
3天的時間里,課程將聚焦店長管理門店的三大模塊:人、錢、事;幫助飲品店厘清:店長日常要做什么、重點該關注什么、如何設定目標、怎么規劃推進目標實現等,只講店長用得到的內容。
?
管人:會選拔-會激勵-會排班-會輔導
?
管事:明確店長角色和職責,確保營運品質,打造持續競爭力
?
管錢:幫助店長建立財務概念,讀懂財務報表,了解經營狀況,提升門店獲利
?
本次授課的三位講師,在星巴克、瑞幸咖啡、小南國等餐飲連鎖企業人力資源、營運優化、培訓等相關崗位任職或服務多年,也服務過多家知名飲品品牌,有著豐富的執行與培訓經驗。
?
他們講的,是經過檢驗的店長培養模型,是適用飲品店的落地方法。
?
而課程最重要的,在于教會大家如何在門店應用。
?
?
如何進行一場有效的面試?
如何根據店員情況進行溝通輔導?
如何確定自己設立的目標是否合理?
如何進行損益表數據計算?并找出門店的問題
如何踐行門店運營活動的優先排序
……
?
課程重要知識點的學習過程,會通過“理論-模型-案例-討論-演練”這一流程完成。結合實用工具表單,讓每一位學員不僅僅只是聽懂,還能在實踐中學會應用,并結合自己門店情況有效落地。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