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抖音外賣”被傳即將上線,又有消息稱“暫無時間表”,一時間行業人都在觀望。???????????
而我深入調查發現,多個茶飲品牌已被邀請“入駐”,現已提交申請,正在等待內測。
日活超過6億的抖音平臺,在直播、賣券之外,茶飲品牌還有哪些機會可以把握?
幾天前,一則“抖音將于3月1日上線全國外賣服務”的消息,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
?
多家媒體報道稱,“團購配送項目目前仍在試點中……目前暫無具體時間表。”咖門聯系字節跳動相關負責人后,對方表示“業務還沒正式推廣”,婉拒了采訪。
?
具體抖音外賣的上線情況,我們不得而知,但我發現部分連鎖茶飲品牌,在春節前就收到了內測邀請。
?
“2022年年底,抖音的KA負責人就和我們對接上了,邀請我們作為第一批內測品牌。”一位茶飲品牌負責人告訴我。據了解,目前行業內多個茶飲連鎖品牌,都已經收到了內測邀請,“資料我們都已經提交過了,具體什么時候開始,在區域還是全國進行測試,暫未收到明確的信息。”上述茶飲品牌負責人透露。在采訪中發現,還有千店級品牌也已經主動申請“入駐”抖音外賣,“目前我們正在等待中。”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從我們的接觸看,抖音在外賣上似乎決心很堅定,未來自建配送體系也不是不可能。”抖音超過6億的日活數據,對于任何品牌來說,都是流量富礦。因此在收到“抖音外賣”內測的邀請后,很多品牌都選擇積極擁抱機會。那么,先爆出即將全國上線的消息,又緊急辟謠,“抖音外賣”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講“抖音外賣”,就要先從讓無數餐飲商家受益的“抖音團購”說起。去年,在疫情的影響下,抖音成為了很多餐飲品牌的流量新陣地,豐富的套餐搭配+超出想象的低價,讓很多消費者激情下單。通過短視頻、直播,售賣卡券的方式,抖音團購曾讓很多茶飲品牌找到了實實在在的增量。一位參與內測的茶飲品牌負責人表示:“以前我們在抖音做團購,售賣得很好,但核銷率是最大的制約。顧客看到直播和視頻種草后,發現門店距離遠被勸退,即便是下單成功,后續沒有時間到店,也會導致核銷率偏低。”因此,去年就有品牌開始探索,把抖音的團購券碼和小程序打通,消費者在抖音團購券碼后,直接在小程序下單,就能選擇外送。比如在抖搜索喜茶、7分甜等連鎖品牌,下單后就會有詳細的核銷介紹:消費者團購的券碼,會直接發送到小程序上,可以直接到小程序下單。抖音下單——小程序核銷——外送到家,通過這種方式,茶飲品牌們間接實現了“抖音外賣”。但是,“顧客的下單鏈路長,小程序外送的配送范圍和履約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顧客體驗并不算特別好。”一位茶飲品牌負責人說。不過,“在抖音上做外賣”一直沒有停止探索,目前發現以3種形式為主:
?
第一種是“團購到家”,已在多個城市試點,消費者下單后,抖音通過同城即時配送平臺合作,適合高客單價的套餐;?????????
?
第二種是“類外賣”形態,在一些試點城市,抖音上搜索“外賣”,就會出現相關品牌的“到店團購”和“外賣到家”選項,點擊“外賣到家”會跳轉至餓了么小程序點單。
?
第三種是頭部品牌自建抖音小程序,比如海底撈,在抖音搜索海底撈,可以直接跳轉到海底撈的外送小程序點單。
關于“抖音外賣”業務,多位專業人士分析,抖音擅長的是流量和算法,外賣這種需要線下硬仗的投入,目前暫不明朗。而要讓消費者養成“吃飯上抖音”的消費習慣,也需要海量的補貼和較長的時間。因此“抖音外賣”何時上線,在短期內對茶飲競爭格局,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飲品行業,短視頻平臺仍存在3個大的機會點:“2023年,外賣大戰不一定能打起來,但‘團購大戰’是有可能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去年,抖音團購已經成為茶飲品牌的一個“戰場”。一旦“團購大戰”真的發生,那么平臺方或許會給于更多流量扶持,這是茶飲品牌值得把握的機會。目前抖音在力推的“團購到家”業務,已經相當成熟,很多餐飲品牌都在上,因為套餐的高客單優勢,無論是商家自配送,或是三方配送,毛利都可以支撐配送成本。但對于客單價相對低的茶飲來說,值得抓住的是“聚會場景”,包括家庭聚會,公司聚會、商務會議等。在門店周邊500米或者1公里內,制定相關套餐,拍攝視頻、定點投流,可以抓住聚會大單機會。一位投資人分享,從抖音整體的用戶數據來看,在刷視頻后進行消費的客群,女性是大多數,女性群體更感性,容易“上頭”,而女性又是茶飲的主流客群,所以在一定是存在機會的。值得注意的是,抖音要靠內容吸引用戶完成下單,因此,相對來說,更傾向于具有一定隨機性的興趣消費。茶飲品牌如果推薦一些顏值吸睛、玩法豐富、具有話題性的新品,成功幾率會更高。或者也可以參考電商玩法,針對不同的平臺客群,專門研發對口的產品。相比于外賣平臺的高傭金,目前短視頻平臺在傭金上似乎很友好。公開資料顯示,目前抖音向商家提供的傭金比例在2%~10%之間,其中美食類(餐飲類)的傭金比例為2.5%,低價優勢明顯。但多位從業者表示,“抖音2.5%的傭金比例,的確低于外賣平臺,但如果算上KOL費用、投流費用、折扣成本、坑位費等,綜合成本也在16%上下。”“如果商家要另支付配送費,那綜合成本一點都不低。”平臺做任何業務的目的,都是流量變現。任何以低價換來的流量和銷量,都是不可持續的。最后,我還想說,無論是美團、餓了么,還是淘寶、抖音、快手,商家的成功,終究要靠產品體驗帶來的高復購。如果產品服務、成本結構存在bug,或者沒有搞懂流量玩法,那么問題不是換平臺就能解決的。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