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式30元/杯!漲價3次后,我的咖啡小店生意越來越好r

    高手在民間,連續5年,我持續觀察一家開在小城市的“神奇咖啡館”。
    ?
    在咖啡越來越便宜的當下,這家店接二連三漲價,在下沉市場,美式賣到了30元/杯,拿鐵賣36元/杯,生意卻越來越好。
    ?
    爆款橫掃行業的時候,他至今連生椰拿鐵都沒上,甚至想用高價“勸退”打卡顧客。
    ?
    一番“迷之操作”下來,門店不僅沒倒閉,盈利狀況還年年上升。這是怎么回事?
    ?

    美式30元/杯!漲價3次后,我的咖啡小店生意越來越好r

    美式30元/杯!漲價3次后,我的咖啡小店生意越來越好r

    小咖啡館的反向操作
    用高價“勸退”打卡顧客?

    ?

    2023年一開年,藍蓮咖啡的老板熊棘,干了3件大事。

    ?

    第一件事就是“繼續漲價”。

    ?

    在整個行業都把咖啡賣便宜的時候,他在四線城市德州,果斷把美式賣到30元,拿鐵36元,摩卡38元,整體漲幅超過30%。

    ?

    這已經是他第三次漲價了,越漲價生意還越好,2022年比2021年收益高了一倍,2023年,情人節推了個簡單的充值活動,營業額突破了歷史新高。

    ?

    美式30元/杯!漲價3次后,我的咖啡小店生意越來越好r

    藍蓮咖啡漲價后的菜單

    ?

    第二件事是砍產品。

    ?

    不顧行業果咖、特調流行的趨勢,大刀闊斧地砍掉大部分的創意類產品,菜單上僅保留15個SKU:5個意式,7個風味拿鐵,3個非咖啡因飲品。

    ?

    當下最火的,能吸引流量,創造話題的產品,比如生椰拿鐵、鮮果咖啡、咖啡+酒,一個都沒有。

    ?

    第三件事是“用價格篩選顧客”,找到高凈值人群,把有限的精力用來服務好他們。

    ?

    “漲價就是要用高價‘勸退’打卡顧客,希望他們來一次就不要再來了,把有限的精力用來服務那些一周喝2杯以上的熟客。”熊棘直言不諱。

    ?

    美式30元/杯!漲價3次后,我的咖啡小店生意越來越好r

    ?

    而對于經常來喝的忠實顧客,還有一套只對熟客開放的友好價格,基本上美式在16元左右,奶咖類在23元左右。

    ?

    坐標四線小城,這個咖啡館為什么要頻頻“反向操作”?讓我們從老板的開店故事講起:

    美式30元/杯!漲價3次后,我的咖啡小店生意越來越好r

    連續漲價3次
    他徹底放棄了“Manner模式”

    ?

    2017年,上海南陽路,在Manner的2平米小店前,熊棘深受啟發,咖啡夢想瞬間被點燃,他滿懷熱情地希望回到山東四線小城德州,開了一家12平米的小店,希望復制“Manner模式”。

    ?

    “第一版菜單,美式12元/杯,拿鐵15元,比Manner價格還低。”熊棘回憶。

    ?

    把咖啡館標志性的第三空間砍掉,把房租成本反哺到產品上,做出高質低價的咖啡——這在現在看起來司空見慣,但在5年前也算是“特立獨行”了。

    ?

    這種模式成就了Manner,也在全國刮起了小店風潮,很多一線城市的咖啡師,接受了先進的咖啡教育后,紛紛回老家開店,“10平外帶式小店”在各大城市雨后春筍般出現。

    ?

    美式30元/杯!漲價3次后,我的咖啡小店生意越來越好r

    ?

    從一二線到下沉市場,10平米、8平米的極致小店不斷出現,而在消費端,打卡“xx市最小的咖啡館”也成為熱門話題。

    ?

    藍蓮咖啡是此次咖啡小店浪潮中,一個小小的縮影。

    ?

    但當曾經遙不可及的咖啡館夢實現后,大部分小店都沒有高興過半年。低線城市的“小店模式”,很快就遭到了現實的捶打。

    “房租成本是很低,但營業額更低。”藍蓮咖啡當時12平小店,房租很低,每天只要能賣出6杯咖啡就能保本,但常常一天只能買十幾杯,好的時候也不過二三十杯,咖啡館需要依靠做烘焙、賣酒等來維持經營。

    ?

    美式30元/杯!漲價3次后,我的咖啡小店生意越來越好r

    ?

    熊棘逐漸發現,小城市咖啡剛需客群太少了,需求不是低價能撬動的。

    ?

    后來瑞幸開過來,早期高額補貼后,一杯咖啡的價格低到不可思議,熊棘意識到,獨立咖啡館和大品牌拼價格,只有死路一條。

    ?

    2019年,他第一次下決心漲價。提升咖啡品質的同時,更加專注于熟客的服務,比如加強顧客之間的社交,不僅和顧客做朋友,還讓顧客和顧客交朋友。

    ?

    第一輪漲價后,美式價格來到了20元/杯,店里少了一些嘗鮮的顧客,但忠實客群更愛來了。

    ?

    熊棘逐漸明白,在下沉市場,沒有上海那種白領密集的點位,咖啡的“效率模型”很難走通。在這里,獨立咖啡館賣的還是“有人情味的空間”,要有舒適的空間,以及會聊天的老板。

    ?

    美式30元/杯!漲價3次后,我的咖啡小店生意越來越好r

    ?

    考慮清楚后,熊棘開啟了第二次漲價,拿鐵賣到了28元/杯,并把門店做成“店中店”,空間更大、座位也多了。

    ?

    “ 開始嘗試小城小店的打法,做熟人圈,用價格篩選顧客。”

    ?

    比如因為顧客中,外教、銀行、金融、醫生等職業居多,他在一杯咖啡之外,幫外教顧客介紹學生,給顧客推薦最靠譜的醫生,幫顧客找到銀行最劃算的理財產品……

    ?

    有的顧客在這里找到對象,有的顧客在這里談成生意,這樣的場合,誰不愿意一周多來幾次?

    ?

    改變開店策略后,藍蓮咖啡營業狀況逐步提升。2020年,藍蓮咖啡換了一家有空間的大店,徹底放棄了“Manner模式”。

    ?

    美式30元/杯!漲價3次后,我的咖啡小店生意越來越好r

    ?

    他走訪青島、濟南等多地的咖啡館,發現當時和他一起模仿“Manner模式”開店的同行,要么早已改行,要么勉強支撐。

    ?

    不到一年時間,幸運咖也開到了他所在的城市,不到10元的價格,再一次令整個行業咋舌。

    ?

    這讓熊棘進一步意識到,獨立咖啡館要做的就是“大品牌做不到、不愿做的事情”。

    ?

    “我本來就是一個人守店,即便用低價或者創意特調引來了嘗鮮顧客,也忙不過來,甚至會因為忙于這些,而忽略了熟客的服務,得不償失。”

    ?

    于是,藍蓮咖啡有了今年開年的第三次漲價。熊棘希望,用價格做出顧客和門店的“雙向篩選”,減輕對老板個人精力的消耗。

    ?

    從南陽路2平小店,到菜市場小店,還有餛飩店咖啡,Manner極具創新的店型,打破了咖啡館重裝修的沉疴,是國內小店模式的探路人,成引領了一個階段的咖啡門店模型,成為中國咖啡發展史中重要的一環。

    美式30元/杯!漲價3次后,我的咖啡小店生意越來越好r

    天津開在菜市場旁的久星咖啡

    ?

    但不得不說,上海成就了Manner,也限制了它,離開大城市的經濟基礎和咖啡土壤,很多到下沉市場開店的人,都不同程度地都遭遇了打擊。

    ?

    如藍蓮咖啡一般,一些在經營中“越賣越貴”的小店,是一種認清現實后的理性。

    美式30元/杯!漲價3次后,我的咖啡小店生意越來越好r

    咖啡,“獨立小店”不可或缺

    ?

    最后,再把話題回到一個“古早”的話題:在咖啡連鎖品牌越來越多的時候,獨立小店該如何生存?

    ?

    連鎖品牌有連鎖品牌的目標,獨立小店有獨立小店的情懷,消費者有時需要一杯標準化的產品,有時需要一個“安放心靈”的地方。

    ?

    獨立小店對咖啡行業必不可少,它們可以讓咖啡行業充滿有趣的靈魂和鮮活的產品,讓消費者持續保持對這個品類的熱情。

    ?

    美式30元/杯!漲價3次后,我的咖啡小店生意越來越好r

    珠海獨立咖啡店麻雀與不叔

    ?

    誠然,現在的咖啡市場比之5年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增長。但顧客多了,競爭更激烈了,面對著連鎖品牌的強勢碾壓,獨立小店該如何守住自己的“歲月靜好”?

    ?

    “找到100個一年喝100杯咖啡的人,小店就能活得很好。”這是藍蓮咖啡在遵循的一個原則,不神秘,但真實有效。

    ?

    藍蓮咖啡現在的充值用戶有200多人,但實際上一周能來兩次以上的顧客只有60個左右,但正是這些顧客,支撐起了四線小店的咖啡夢想。“2022年,月收入在1~1.5萬之間,我已經很滿足了。”

    ?

    正如一位店主所說:“無論是低價補貼,還是水果吸引,把教育顧客的責任交給大連鎖。獨立小店不要盲目跟風,你也跟不起,一定要做自己擅長的事。”

    ?

    希望在連鎖咖啡商業擴張的當下,獨立小店仍能保持那份不懼碾壓的鮮活。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6860.html

    (0)
    上一篇 2023年2月17日 06:21
    下一篇 2023年2月18日 03:2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