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必讀君為您分享的第04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面藍字或搜索cyr811關注
無招勝有招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公平”這詞一點都不陌生,向來是人心最普通、卻難成真的訴求。海底撈發跡于四川簡陽一家簡陋的麻辣燙店,創始人張勇沒有讓人驚嘆的背景,出生底層,畢業于技校,地道的川娃子,這樣的背景使得他對底層的呼聲理解至深。
將“公平”作為口號,員工從內心將“海底撈”視為第二個家,那么其周到的服務來源,也就不難理解。這也是為什么富士康出現三連跳,而海底撈在國外一家店都沒有,仍能上哈佛商學院經典案例的原因。員工都來自底層、文化程度不高、背井離鄉、受人歧視,但是在海底撈能被正視;即便工資低于富士康,直接服務于他人,但是依舊有為顧客免單的自由,精神上的認同讓每一位員工都樂意將這個家維護好。
傳統的儒家家庭式管理
隨著信息社會的高度發達,中國式的家族產業管理模式已經不復存在,張勇卻于無形中致勝,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家族產業特點的管理模式——家庭管理制度。張勇學歷不高,不懂什么KPI,也不懂利潤分衡考核,但卻在無意中將中國儒法道文化應用于管理。海底撈管理中無處不體現著儒家之仁——員工在公司找到自尊;法家之術——在公司中強勢而富有權謀;道家之無為——給一線員工足夠的權限,讓其自己管理自己。這種管理正是舊式家族產業管理模式與現代化經濟的結合。
自動革新,錦上添花
張勇不是神話,也有自身的局限;盡管員工能包容老板的缺點與過失,但是互聯網大潮下,時代不會包容一個不思進取的企業。面對餐飲與互聯網高度契合的時代特點,一些50、60、70后的餐飲創業者開始抓頭撓腮,如坐針氈,有些甚至懷疑管理失靈,急火攻心的在家里搞理念,把自己的公司往死里整,海底撈并沒有望洋興嘆、望而生畏,而是積極投入其中。
海底撈目前APP用戶有40—50萬,公眾賬號約260萬,網上訂單(含微信、支付寶賬戶、百度知道號、官網、貼吧等等的線上渠道)占總訂單的10%。一系列的數字表明,海底撈并沒有被餐飲互聯網大潮拋棄。
據悉,海底撈目前利用互聯網采取的一些列措施,讓其本就到位的服務更是錦上添花。除了不定期的推出極致用餐體驗、收集客戶個性化服務需求,形成會員智能推薦、多人同時點菜、定制口味的多重個性服務外,海底撈還將服務延伸到線上,提供諸如大多餐飲O2O公司提供的訂餐、排隊、點餐、外賣、社交系統,更甚至提供了單人、多人游戲、還有掃碼打印照片、微信搖一搖……近日,海底撈又推出了智能餐桌,可點餐、可游戲、可聯想的桌面,吃火鍋就是一場視覺盛宴;與此同時,海底撈花費4.5億美金投資樂視影業,是要將樂視視頻引進智能桌面么?
正如海底撈CIO施琦所言,不管客戶是哪個年代,商家唯一不能改變的就是客戶需求的變遷。這句話抓住了時代的發展方向,那么海底撈這個起家于上個世紀的火鍋店,必然也不會被時代拋棄,只會更加的貼近客戶,吸引人心。
END
作者:可以
編輯:人杉人海 喜歡本文的點贊支持一下
我們也許成不了一輩子的朋友,但希望我們至少是點贊之交。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人必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