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時報原創/優貝
講述人:宋紅陽
年齡:57歲
職業:深圳醉翁亭餐飲創始人
在餐飲行業奮斗了二十多年,
一直非常努力,也曾想把餐飲事業做大做久。
但一場疫情,
資金鏈斷裂、現金流吃緊等問題都擺在了我面前。
我獨力難支,想撐,但真的撐不下去了,
賣房賣公司是我最終的選擇。
資金斷裂,強忍痛苦關店
2月20日,
對我來說是個難熬又難忘的日子,
也是我最后一次仔細打量空無一人的餐廳,
這里曾高朋滿座、賓客如云,
如今空蕩蕩的房子只剩我一人。
我又看了一遍手機里早已編輯好的微博,
心里強忍著痛和不舍,狠心地按下了“發送”鍵。
這意味著,
我要和醉翁亭這個“老朋友”,正式告別。
宋紅陽的微博
22年來,醉翁亭從華強北搬到中心區,
最終搬到南山區,地點雖變,但招牌一直保留。
望著窗外“來了就是深圳人”的標語,
半生際遇在我腦海浮現。
我也曾想把餐飲做大
26歲時,我離開合肥老家,
只身前往深圳打拼,
在計算機行業摸打滾爬了9年。
1997年,
一次回老家聚餐的機會,
讓我有了將安徽菜帶到深圳的想法。
那一年,
我在深圳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徽菜館,
并起名“醉翁亭”,
我正式步入餐飲行業。
最初,
因為沒多少錢,
醉翁亭從一家不到200平米的小餐館起步。
店面雖小,
但店內裝修和菜單上的每一道菜,
都是我和大廚精心設計。
我嚴格把控每道菜的食材和口味,
終于讓醉翁亭在深圳有了名氣和一波老客戶。
和大多數餐飲小老板一樣,
我一直想多賺點錢,
找個好點的地方,開個大店。
積攢的全部身家投入一家大店
2015年,
我將醉翁亭從福田中心區搬至南山科興科學園。
這里被稱為“中國加班第一樓”,
對面是肯德基、奈雪的茶和華為專賣店,
樓上四棟寫字樓。
醉翁亭所在的深圳南山區科興科學園
在深圳寸土寸金的南山區,
找到一個1000多平米的地方開店著實不易,
裝修后的餐廳共9個包房,
二樓大廳能同時容納150人就餐,
合計350個餐位。
疫情之前,
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日,
生意還不錯。
這家店,
我先后投資了500萬裝修,
幾乎是我的全部身家,
所以,每天盤算著多久收回投資。
去年下半年就開始下滑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
整個餐飲市場都不好,
醉翁亭的生意也下滑。
加上去年10月份開始,
科興科學園內部修建燈光工程,
將大門堵了兩個多月,虧損嚴重。
這一類似情況在十年前就已發生過。
2009年,還在華強北的醉翁亭被迫搬店,
就是因為地鐵二號線的修建。
如今,這一幕重上心頭,
個中滋味旁人難以體會。
燈光工程結束后就到了12月,
醉翁亭的生意慢慢回暖。
那時我還聽說科技園的D座已經交付,
很快就會有1萬多人入駐。
按照以往經驗,
春節前后本應是餐飲行業迎來的一個小旺季,
因此我們也大量采購了大批原料備貨,
為節后復市做好準備,
然而今年新冠疫情直接重創餐飲行業,
即使復工也無法做堂食。
全國餐飲陸續關停的那一刻,
我焦慮得喘不過氣來。
盡管這樣,
我還是告訴自己:
“只要生存下來,一切都是有價值”。
醉翁亭門店
我做餐飲做了這么多年,
從來沒有哪天正式停業過,
就算過春節、搬店,
醉翁亭也一直正常營業。
在深圳工作的安徽人很多,
他們想吃家鄉菜了,
會從很遠的地方過來,
不能讓他們找不到家。
疫情讓我雪上加霜
1月19日,
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深圳首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
那時,我還沒有認識到疫情的嚴重性。
直到春節過后,
深圳的大小公司不斷推遲上班時間,
醉翁亭也因此處于停業階段。
雖然停業,
但每月17萬的房租要付,
30多名員工的工資要照常發。
每天早晨睜開眼就面臨1萬多的虧損,
這還不包括年前備貨的原材料成本。
醉翁亭餐廳內部
我也想過外賣自救
2月26日,
我抱著最后的一絲希望開放外賣,
當日流水600元,
都不夠當日開銷。
醉翁亭主要做的堂食,
用的都是行業大廚。
讓廚師去做外賣,
每天的營業額還不夠付廚師工資。
像美團、餓了么等平臺,
對餐飲店的推薦是有排序的,
誰的折扣多誰就往前排,
吃100送50,吃50送25,
再加上扣掉原材料、飯盒、水電費等成本
其實算下來是虧錢的。
眼下,
我店內員工工資還沒發,
2月份的租金沒有繳納,
春節前囤下的貨品還在后廚放著。
如今整個科學園雖說復工,
但人流量稀少到可怕。
分文不進,每天凈虧1萬多
這時候,
每天賬上分文不進,
但每天要付房租、要發工資,
還有供應商的欠款……
我心里想:
不管多難,
我欠供應商的錢要還,
欠顧客充值卡的錢更要還。
醉翁亭停業后,宋紅陽貼出的償還充值卡的通知
我今年57歲了,
如果還年輕我可以再賭上一把。
但是現在壓力實在承受不了,
因為我并不知道接下來幾個月會是什么狀況,
恢復期到底多久?
如果堂食開業后顧客依然不敢出來用餐,
那餐廳依然處于虧損中,
想想都覺可怕……
賣店止損,
償清債務,
是我最后的選擇
盡管面對十幾年自己拼搏的餐飲行業,
我還痛下決心:
現在能做的就是
賣店止損,償清外債、
支付員工工資。
在經過了幾十個輾轉難眠的夜晚后,
我下決心在微博上發布了轉店通告,
和店鋪一起轉讓的,
還有我合肥老家的一套福利房。
我心中明白,
只有割舍掉這一切,
才能還上債務,
保證員工有工資拿。
看到轉店通告后,一位醉翁亭的老顧客發的朋友圈
令我欣慰的是,
在轉店微博發出后,
我收到了很多信息。
有人說要組織朋友為我眾籌;
有人說要借給我65萬元;
還有的二話不說直接微信轉賬。
對我而言,
杯水車薪已經無力回天,
考慮租房合同到明年9月,
今年3到6月肯定要接著虧,
即使下半年賺了錢也補不回來上半年的窟窿。
明年只有9個月,
到時候設備陳舊也要更新,
基本上兩年都沒錢掙,
這樣太對不起投資人了。
所以,我還是決定賣店止損。
朋友對宋紅陽的鼓勵
面對經營20多年的餐廳,
我的內心有不舍和無奈,
但更多的想法就是希望它能在下一任主人那里繼續存活。
寫在最后:
疫情之下,全行業面臨考驗。
對一些本身經營不善、苦苦支撐的餐館來講,
閉店止損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我們希望所有企業迎來春天,
但在路上無奈退出,也應尊重。
如果有哪位朋友愿意接手宋紅陽的餐廳,
請加微信:songhongyang4006,
這可能是我們對他最后的幫助。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