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干貨:開店到底是如何賺錢的 | 開店筆記

    昨天的文章有人說:雖然我過去講過很多店鋪運營模式,段老板的案例也確實很典型,但是對運營模式還是似懂非懂,模模糊糊。店鋪運營模式是如此重要,今天就繼續深入這個話題。

    開一個店有兩個核心的東西:一個是產品,一個是運營模式。產品是對外的,是和顧客的價值交換的載體,產品好不好,關系到顧客是否滿意;而運營模式是對內的,是提高效率用的,運營模式關系到成本高低,是否容易賺錢,關系到老板自己是否滿意。

    有些店鋪產品很好,甚至生意也很好,顧客都覺得很不錯,但是終究沒有做下去,就是因為老板沒有找到好的運營模式,運營的效率不高,導致賺不到錢。一個店,只有好的產品匹配上好的模式才能做的起來,盈利能力才高。

    在設計店鋪運營模式的時候,需要從三個角度考慮:

    第一個是人效。就是人均產出,一個人可以做多少營業額。比如一天2000的營業額,需要多少個人工。據我自己的店為例,員工每個人做1000到1500的時候,是比較輕松的,3個人的店,每天可以做3000-5000左右的營業額。

    我覺得小店的人效要達到800以上,否則人工成本就會過高,不好賺錢。我第一家餐廳的人效就很低,記得最高峰時有幾天是10000左右的營業額,店里每個人都要忙到崩潰,當時店里是15個人,人均產出也就不到700塊。生意看著好,營業額看著也高,但實際上是給員工打工。當時人效這么低的原因主要是產品過多,品類組合沒有搭配好。

    當然,這個數據不絕對,因為還看毛利水平,毛利高的產品人效低點也沒問題。還有就是人工成本,如果夫妻老婆店,不用發工資,或者說工資就是利潤,利潤就是工資,人效低也可以賺錢。

    不過,這就是辛苦錢了,但是沒辦法,草根階層不就這樣么,別人看不上的生意,賺錢比較辛苦的生意,自己拿來干,賺個辛苦錢。

    不要覺得不公平,這就是社會規律:小公司也基本是做大公司看不上的小市場才生產發展起來的,大公司當年小的時候也走了同樣的路;第三世界的國家也是接受發達國家轉移過來的落后產業,以此賺取微薄利潤。

    第二個是評效。因為實體店都要租一個場地開展業務,一般來說,同一地段,店鋪面積越大,租金越高,這就涉及到單位面積的產出,坪效越高,越容易賺錢。

    做大餐飲的老板尤其喜歡用這個概念來梳理業務流程,背后主要是翻臺次數的考慮。同一時間段,翻臺次數越多,營業額就越高。

    為了提高翻臺次數,店鋪的運營流程要非常的高效。從餐前就要開始設計好,比如推出一個限量菜或者限時特價菜,鼓勵顧客在飯點前來就餐,別人家12點顧客才開始上座,你這時候第一撥客人已經吃完;點餐上,顧客點單一定要快,不然猶豫半天不知道點啥,就會降低翻臺率,所以菜單要設計好,推出必吃菜招牌菜。。。等等,這些都是為了提高顧客的決策效率;還有比如以前說過的座椅板凳的舒適程度,音樂節奏的快慢,這些細節都會影響翻臺率。

    一個小店的運營很多時候都是細節的運營,尤其是大店,尤其是服務流程長的店,都是精細化運營。這也是為啥我不建議新手一開始就開大店,因為大店的運營難度要大很多。

    還有一個就是品效。就是平均單個產品帶來的營業額,20個產品,每天可以做2000塊,品效就是100,40個產品,如果做一樣的營業額2000,品效就是50了。你說哪個好?當然是品效高的好,產品少,備貨就少,想要的人工就好。產品數量翻倍雖然工作量可能不會增加一倍,但是工作量一定是會增加不少的。

    我前年,店里產品砍掉了一大半,從八九十款產品減少到四五十款,但是營業額并沒有減少,這就意味著品效提供了一倍,相應的,員工工作量也減少了很多。背后的浪費也減少了。

    段老板的店就兩款產品,瓦香雞和黃燜雞,按前天的營業額6445,品效就是3200多,很高了。而且,因為這兩款產品很多東西是共用的,原材料就那幾種,工序就那幾個,流程短而且簡單,這就會極大地提高后廚的運營效率。

    總結一下:這3個角度分別是從人工,場地,產品方面來分析的,理解了這3個角度,也就理解了店鋪的運營模式問題。

    歡迎留言區提供好的案例,聯系你身邊的案例是幫助你思考,思考多了,以后就會用了。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7479.html

    (0)
    上一篇 2023年2月21日 07:19
    下一篇 2023年2月22日 05: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