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造鞋出名的莆田,要在預制菜再創奇跡?;回收“外賣餐盒”一舉兩得;深圳開始試行無人機送外賣……
造鞋出名的莆田,要在預制菜再創奇跡?
從單純的餐飲風口、產業風口,再到巨大的地方經濟風口,預制菜正成為各地爭相發展的產業經濟。
題圖:攝圖網
預制菜已然成為下一個產業風口,各地都在積極站位。
預制菜洞察注意到,從去年開始,在廣州、長沙、成都等餐飲重地之外,一個熟悉的地名,頻繁出現在這波“地方大力發展預制菜產業”的新聞中。它就是曾以“造鞋”聞名的莆田。
2022年,莆田市印發《食品產業發展行動工作方案》。其中明確提出,做強食品加工業第二產業,連接好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三產聯動,并通過重點培育10家以上龍頭企。重點做好“酒菜鮮果茶”五篇文章,即酒(啤酒等)、菜(預制菜肴、莆田傳統美食、海帶等)、鮮(南日鮑等海產品產業鏈)、果(莆田四大名果深加工)、茶(莆田茶及貢茶文化)。確保2022年食品產業規上企業產值達536億元、比增15%,力爭560億元以上、比增20%以上。
無疑,擁有強大制造體系的莆田,正在試圖搶占預制菜制造高地。但“造鞋”之外,預制菜真的能成為莆田的下一個產業標簽嗎?
1,“鞋都”莆田發力預制菜,底牌有哪些?
眾所周知,莆田是全球制鞋領先技術水平與世界制鞋人才匯集的生產基地。表面上看,預制菜和“造鞋”并不搭界,前者屬于餐飲,后者屬于制造業。
但對莆田來說,其曾在“造鞋”上獲得成功經驗的工業制造體系和思維模式在預制菜領域也能發揮一定的余熱。
在生產方面,對莆田及莆田工人來說,流水線工作模式、思維已經在多年的鞋產業發展中被“磨煉”出來。在工業生產的流水線層面來說,做鞋和做菜的差別實際上并不算大,不僅沒有太大的技術含量,而且只要額定好炒制時間、投入份量,投原料、加佐料和打鞋帶孔、粘鞋底,并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流水線生產的一環,只要相應的生產設備到位,預制菜的技術難度可能會更低。
另一方面,也正因為莆田人工對流水線、生產線的工作、薪資等已經有了足夠的認知,相對其他地方來說,能更快地“進入狀態”,這也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預制菜企業的招工、教育成本。
在餐飲上下游企業都在大量涌入預制菜賽道的背景下,誰更能工業化、大批量生產預制菜,并保質保量、提高性價比,就更能在競爭中占據相對上風,獲得“先手”機會。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運輸方面,雖然食品運輸涉及到冷鏈等,其和鞋等工業產品運輸有著一定差別,但在倉儲、運輸網絡和物流體系等基礎板塊的建設、能力上,大部分企業已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進行改造、升級,會比從0開始更顯優勢。
而且福建省商務廳等部門聯合印發的《加快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也提到,要引導倉儲冷鏈物流企業與預制菜生產企業對接,建設預制菜從田頭到餐桌消費的全程閉環供應模式,到2025年,建設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150個。這無疑也會成為莆田預制菜物流鏈條上的一環,帶動其預制菜物流鏈路的發展。
在渠道方面,如今大多數預制菜企業面臨的最難的點,就在于營銷、銷售,在于如何打開更大的C端市場。
而在這方面,莆田也有著相當的經驗。
就在近段時間,預制菜洞察也注意到,莆田盆菜預制菜的廣告已出現在了地鐵、商圈等地的大屏廣告中,通過門店、標牌“占領”消費者心智這件事,莆田企業并不陌生。
此外,莆田也在推動預制菜在電商渠道的發展。莆田發布的《莆田市加快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措施》中也可以看到,支持預制菜企業對接阿里巴巴、京東、抖音等知名平臺,加大網絡推廣力度。并對利用電子商務第三方平臺、自營平臺,實現莆田預制菜年網絡零售額達1000萬元、2000萬元和3000萬元以上的線上電商企業,分別給予不高于10萬元、20萬元和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在產品資源方面,海洋產品資源也是莆田預制菜產品方面的一大優勢。
在莆田東南部坐落著中國鮑魚主產區之一的南日島,這里波清灣闊,海鳥翩躚,明黃色的漁排分外亮眼,僅萬峰村海域就有近千畝鮑魚養殖基地,可開發利用的淺海面積達5.9萬畝。
比如:鮮嫩肥美的南日鮑就是從這里打撈上岸,并被運往莆田涵江區高新技術園區的食品加工廠,制成鮑魚罐頭,遠銷海外。此外,除了鮑魚,石斑魚、龍蝦、鰻魚、黃瓜魚、蟹、紅毛藻等100多種水產也是這里的主產品。
預制菜洞察在對餐飲上游供應鏈的走訪中,不少企業代表也都表示,高性價比海鮮會是近些年餐飲發展較大的食材,也會給莆田的預制菜帶來更大的機會。
2.嶄露頭角,莆田預制菜產業發展還有想象空間
事實上,一些莆田企業在預制菜領域已經嶄露頭角。
比如南日島三兄弟創辦的鮑魚生產加工銷售企業鮮伴食品,擁有全福建唯一對美注冊的鮑魚罐頭出口生產車間,鮑魚罐頭單品年銷量超20萬箱,出口量占全福建的三分之二,年產值已過億元。
“這兩年我們發現,預制菜市場需求巨大,目前已研發出多種不同口味的預制菜肴,而且與多家酒店及商超、互聯網平臺達成了合作意向。”鮮伴副總經理魏昕曾對媒體表示,為滿足其版圖擴張的需求,鮮伴食品在2022年底新建了50多畝廠房,為預制菜的生產打好基礎。
此外,還有創辦于1992年的本土老牌紅太陽。
據了解,紅太陽是一家專業生產即食海帶、醬菜、休閑素菜等食品的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每年可生產即食海帶10萬噸,預計年產值超11億元,旗下的“國圣”系列醬菜在福建可謂家喻戶曉。
2022年5月,國圣食品產業園區新廠房投入使用,新廠一期占地面積100畝,總投資3.6億元,配備了全自動即食海帶、海帶凈菜、醬菜豆腐乳車間和產品研發中心等,“我們有信心成為國內鮮食海帶產業領跑者。”紅太陽副總經理曾憲生表示,這也是紅太陽預制菜業務發展中的重要一環。
還有一些供應鏈端企業的日漸成熟,也為莆田預制菜產業的發展帶來不小的推力。
比如:專注海洋食品研發的龍頭企業中海源集團,是一家融合了第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集團企業。
圖片來源:攝圖網
其子公司海源實業深耕花蛤育苗養殖40余年,已將花蛤育苗與養殖業打造為莆田的特色產業,目前花蛤苗種生產量約占全國的50%。旗下的“蛤老大”則主打海洋食品的精深加工,已研發出具有自主專利的海洋異養微藻DHA提純和精制技術,其熱門產品蛤老大“蛤晶”,也開創了我國非味精增鮮調味品的先河。
結 語
依賴于自身流水線制造經驗、海洋經濟等地域資源優勢,以及此前發展起來的諸多產業鏈企業,莆田正試圖將“造鞋”的成功經驗復制到預制菜上。
而預制菜能否成為莆田在“造鞋”之外的另一個標簽,目前還尚未可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一個產業,特別是風口產業,如果有了政府的加持,企業也會有不小的發展紅利。未來借勢莆田預制菜產業的東風,崛起更多企業,相信會是大家樂見其成的結果。
*本文轉載自紅餐網
回收“外賣餐盒”一舉兩得
?
深圳市福田區城管部門日前在香蜜湖街道聯泰大廈啟動商務寫字樓外賣包裝垃圾分類回收利用試點工作,打造“寫字樓-外賣餐盒”可回收物分類示范點,積極探索商務樓宇垃圾分類體系,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隨著外賣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外賣包裝材料也隨著迅猛消耗。據不完全統計,深圳每年消耗的外賣盒數量也約有10億個。如何處理這些與日俱增的外賣包裝垃圾?焚燒填埋固然簡單,但也很粗暴,更不環保。回收利用則是綠色、高質量發展孜孜以求的目標與選擇。
但回收外賣包裝垃圾,經濟上的賬劃不劃算呢?數據顯示,塑料外賣包裝回收加工成顆粒之后預計有28%可用于包裝行業,22%可用于建筑建材行業,14%可用于汽車行業,13.5%用于農業,還可用于電子電器及家具行業。可以說是用途廣泛,市場廣闊。但為什么還讓人感覺很難賺錢呢?說難其實就難在回收上。一是外賣回收是很細分的領域,回收要先在分類上做好文章。二是要有回收的外賣餐盒要有足夠的“量”,前端有量,下游的回收體系才能構建起來。
此次福田區啟動包裝垃圾分類回收利用試點,顯然是針對問題有的放矢。一方面多措并舉保障垃圾分類的質,一方面從外賣餐盒多且集中的商務寫字樓入手保證回收的量,在建設全過程分類體系的同時,注重成本效益分析與掌控,使得這項工作在環保上和經濟上都有回報,是一舉兩得的創新之舉。
近年來,深圳為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廣泛開展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家庭等“無廢細胞”創建行動,對大力踐行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理念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如今回收“外賣餐盒”活動開展到了寫字樓,我們每個人都當積極響應,為城市的“無廢細胞”再次“增殖”添油助力,為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各盡綿薄之力。
?
*本文轉載自深圳特區報
普洱寧洱:推動咖啡生產加工轉型升級
點外賣可以“空投”?2月23日,深圳開始試行無人機送外賣。當天,美團無人機團隊宣布其城市低空物流解決方案已通過中國民航局審定,并獲得了該部門頒發的《特定類無人機試運行批準函》和《通用航空企業經營許可證》(以下簡稱批準函和許可證)。深圳首張人口密集區無人機配送試運行許可獲批,意味著美團無人機具備了成為一家城市級貨運航空公司的資質能力,初步開啟商業化運營等工作。
該團隊申請審定的運行場景,主要是在城市人口密集區120米以下的空域中,用無人機以超視距運行(即無人機在工作人員視野外運行)的方式完成物流配送工作。此外,美團無人機已獲批允許進行通用航空貨運等經營活動,標志著其擁有了商業化落地所需的國內合規許可。
據美團無人機運營負責人楊俊偉介紹,相關審定工作自2021年初開始,期間團隊初步完成了飛行器、自動化機場及智能調度系統的研發工作,其中90%以上部件為純自研,并由此合力打造出一個全場景、全天候的城市低空物流網絡。而美團無人機團隊也在監管下完成近12萬單的無人機配送任務。
中國民航局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員也表示,美團是在城市人口密集區以超視距運行方式做物流配送的公司。“由于場景的較高風險和復雜性,我們對其技術、運營能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也相對較高,這也讓我們對整個審查過程更加審慎。在運行審定和管理過程中,美團的經驗也為我們行業完善技術管理政策標準提供了有效的實踐支撐。”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美團無人機于深圳的試運行航線在5個商圈落地,航線覆蓋18個社區和寫字樓,可為近2萬戶居民服務,配送商品種類超過2萬種,涵蓋餐飲、美妝、快消、商超、電子產品等多種類型。
值得一提的是,在完成兩項審定的同時,美團城市低空物流解決方案中的“塔臺”——美團無人機深圳空中運行管理中心也首次對外亮相。該中心通過自研運行系統連接著遠程機組、飛行器、機場以及空中交通規劃控制模塊等單元,借助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可自主調度半徑600公里內的無人機。
“空中運行管理中心內現場工作人員主要負責確保系統和無人機運行正常,以及處理突發事件等工作。我們通過無人機多‘跑路’,使大家可以坐在空調屋里就能完成千里之外的配送工作。”楊俊偉說。
在審定期間,美團無人機團隊也在通過空中運行管理中心嘗試以超視距運行的方式完成訂單配送任務。正是配送方式的改變,使其運營和配送效率出現顯著提升。截至目前,無人機的平均訂單配送時長約為12分鐘,相較傳統模式近30分鐘的平均配送時間,效率提升近150%,并在去年為用戶累計節省了近3萬小時的等待時間。
*本文轉載自工人日報
?
原創文章,作者:餐易私塾,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78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