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抖音的直播間,有位老板問:新手開店失敗可以理解,但為什么有時候看到一些開了幾年的老店也會倒閉呢?
挺好的問題。我覺得一家老店失敗,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一定離不開一條,就是店鋪或者老板沒有與時俱進,尤其是老板本人的成長。我常說,一家店運營到最后,拼的就是老板的綜合能力,老板就是一個店的天花板。這也是老板們自我學習的重要性。
小面館的梅老板這十年間開也是歷經坎坷,現在生意越做越好,看看他是上道的,并且如何讓自己保持成長的:
以前的分享提到,去重慶學面是一位親戚介紹,這位親戚是在重慶做干貨生意的,所以資源比較多。2012年那個時候的面館,不像現在一樣,只要你想學,就有人愿意教你。我去的這家面館,也是重慶一家很知名的面館,后來還被評選上重慶小面50強,由于朋友介紹的原因,學費5800。
去的時候是二月份,重慶的早上還是比較寒冷的,每天早上五點鐘就要到師傅店里,從賓館到師傅的店里,中間還有十分鐘左右的路程,這一路我跟我老婆冷得瑟瑟發抖,即使這樣,每天早上只有早到,不會遲到,師傅教我們怎么做澆頭,做油辣子,做調料,怎樣打調料,幾乎每一個步驟和細節,我們都是很認真的做筆記,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當時覺得師傅的每一句話都價值千金,因為我們當時的經歷太心酸了。一有練手機會,很多事情都是搶著干,師傅那個店生意很好,當時一天可以賣200斤面,那個生意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當我們身處在這種狀態中,總幻想有一天我的店也是這樣該有多好啊!師傅店里的情形給了我們很大鼓舞和信心,雖然每天下班回到賓館,都很累,特別是我老婆的腳痛的不行,但是第二天依然斗志昂揚。
當時師傅只教我們技術,基本很少涉及經營理念和營銷方法等方面,因為那個時代包括我師傅在內,很多老一輩餐飲人都在強調做餐飲一定是“味道為王”,在當時那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應該是正確的。
學了十天左右,回來之后,照搬師傅的店,做了有兩個品類,一昰小面,小面澆頭也只有四種牛肉,肥腸,雜醬,豌雜,二是砂鍋米線,砂鍋米線有六種:三鮮粉,酸菜肉絲粉,酸菜豬肝粉,酸菜牛肉粉,酸菜肥腸粉和酸菜火腿粉。
所有產品按照師傅的,聽話照做,生意慢慢有了起色。
半年之后停掉了砂鍋米線,為什么要停掉砂鍋米線呢?因為砂鍋米線每鍋都要現煮,還專門拿一個人來煮,哪怕用的是八眼爐灶,也很耽誤時間,特別是早上,根本來不及。 還有就是因為當時已經是七八月份了,天氣比較炎熱,特別是三鮮粉,要準備幾種新鮮食材,很麻煩,又不好保存,再加上當時已經能賣到50斤面,請了一個洗碗阿姨,一共加上我媽,四個人都是腳忙手亂。我當時想還是應該以面為主,因為面條的所有澆頭都是事先準備好的,好操作,出餐快,浪費少,更容易把量買起來,所以干脆就停掉了砂鍋米線。
當時砂鍋米線已經做的很不錯了,以至于后來的兩三年后都還有顧客問起砂鍋米線,特別是三鮮粉!在后來的兩三年時間里我還嘗試著加了涼面和酸辣粉,但后來都相繼停掉,一是這些東西始終量上不去,二是我還是想塑造我的店是一家專業面館的形象。
當時這個老店的位置是在一個主干道的公路邊,經常有外地大貨車司機。常聽幾位司機顧客說他們萬州那里,某某面館非常牛x,味道非常獨特,并且東西又貴,生意還特別好。后來我在網上查閱一下,找到了這家面館,打電話過去咨詢,老板說可以學,學費8000,8000學費對于我們當時來說也是一個很高的數字。
當時想去學的目的是因為,砂鍋米線停掉以后,面條種類比較少,只有四個,顧客時常抱怨,所以就想再豐富一下我的產品。這家面館剛好也是一家專業面館,是我想要的那種,后來跟老婆一商量,她在家看店,我去學。
這家店的特色是主打的是現炒的澆頭,比如有泡椒牛肉絲,泡椒鱔魚,火爆腰花等之類的產品,他的品種還很多,也有紅燒系列,產品多達三十幾種。但是在這個店學習的過程中,完全沒有之前在重慶師傅那里的那種激情,雖然這家生意也很火爆,為什么會這樣呢?我覺得還是他這種模式不適合我,首先,這位師傅主打的是現炒,類似于蓋澆飯,要求有一定的廚師功底,會切配,會炒菜,每碗面都是面煮好了,現炒澆頭然后蓋上去,這種模式雖然客單價高,但是出餐很慢,并且還要求有廚師功底,不是幾天能夠掌握到的。
這種模式繁瑣的事情很多,人也很辛苦。還有就是這種現炒的澆頭,早餐肯定不太適合。再則這種高客單價,在我們小鄉鎮,即使是中午或晚上空間都不大,雖然這次學習沒有派上多大用場,但我還是覺得還是受益匪淺。
近些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一次重慶,一到重慶,每天至少都要吃四五家面館,重慶小面50強,以及重慶有名的老面館和現在的一些網紅面館,我基本全部打卡過,估計總數量應該在100家左右。在這過程中去琢磨他們的產品,看他們的裝修,看他們的動線設計,分析他們的經營模式,特別是現在的網紅店,他們的營銷手段非常值得學習,向他們的優點學習,無論是產品或經營模式還是營銷手段。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能看懂別人的路,才能找到自己的路。如果遇到我想要的東西,即使花學費再高,我也毫無吝嗇。
重慶那些老面館開上10年,20年甚至30年的,他們家的產品都不會很多,一般也就三五個,甚至有幾家只有一種素面。像這樣的店才是我心目中的幸福面館,這也是我想要把我這個店做成的樣子。
關于釘釘群里有老板說產品研發的問題,我還想補充一點,我的看法是:如果是一個餐飲小白,最好別去自己研發,大多數這樣研發也只是在自媒體平臺上買點調料,買點所謂的秘方,自己做來吃。但開店跟你在家自己做來吃完全不同的做法。很多小白都不具備像老陳這樣的能力,老陳的甜品也是因為之前他的店里面有這個產品,有產品根基,并且老陳還結合了論文,就研讀論文這一條,請問有幾個人能做到?
老陳說的打磨產品,應該也是指你先要有產品的正確做法,在開店前,在家里練習產品。
我的產品,也只是在最近這兩三年時間才開始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這一點也是受老陳的啟發,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也是為了提高自己產品的護城河,讓它形成一個自己獨有的所謂的配方而已。
拜師學藝:有個靠譜師傅,開店少走彎路
12月25日晚上8點,拜師學藝推出第四個項目“小面”。
請加下面的釘釘群,老板將在群里和大家互動。25號直播會在釘釘群里和微信視頻號里。
如果你想及時收到關于拜師學藝的重要信息和提醒,也加入企業微信,
用微信掃一掃:
重要信息發布渠道
每個項目上線,都會在我的微信視頻號直播,點擊下面預約看直播: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32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