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道創新家常菜
原料:
黃牛胸肉350克,香米200克。
調料:
香料包(花椒3克、八角5克,桂皮5克,丁香1克,茴香3克)
精制油25克,鹽3克,味精1克,胡椒粉2克,花椒油25克,干淀粉10克。
制作:
1、將牛胸加清水,放香料包小火鹵制八成熟時撈出,切成3厘米長、1厘米寬的條備用。
2、將香米用溫水浸泡2—3個小時,控干水后,將鹽、味精、胡椒粉、花椒油拌入香米中調勻,牛胸條拍干淀粉、粘滿香米,放入蒸籠中,大火蒸制45分鐘后裝盤。
3、將精制油和花椒油入五成熱油鍋中燒1分鐘,起鍋淋入蒸好的原料上即可。
特點:
米香濃郁,鮮嫩軟糯。
制作關鍵:
蒸制的時間和火候要把握好,防止香米夾生。
精制油:
用1斤色拉油加蔥段、姜塊各100克,香葉5克,白蔻2克,桂皮5克,八角5克,花椒3克,小火炸10分鐘,濾去雜質即可。
原料:
豬龍骨400克,海寧本地胖豆干15塊(約600克,豆香味濃郁,口感有嚼勁),青、紅椒段各30克。
調料:
A料(李錦記蠔油、土醬油各20克,高湯2千克,味精、雞粉各10克)
熟豬油、白糖各50克,蔥段、姜片各15克,色拉油100克(約耗20克)。
制作:
1、龍骨洗凈,剁成10大塊,略微沖水。
2、豆干洗凈打梳子花刀。
3、鍋內放入熟豬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蔥段、姜片爆香,下入龍骨和A料,大火燒開,改小火加熱90分鐘;另起鍋放入色拉油,燒至五成熱時,放入青、紅椒段,中火爆炒至辣椒起皮。
4、客人點菜時,取一個大鐵鍋,中間擺放龍骨,旁邊圍放胖干,倒入燒龍骨的湯料,大火燒開,改小火加熱30分鐘,放入青、紅椒段,上桌后繼續加熱即可。
特色:
龍骨加上醬料和湯料長時間燒制,肉嫩味鮮,豆干吸收了龍骨和湯汁的香味,鮮美無比,咸鮮回甜。
原料:
茶樹菇、海腸各500克,香蔥段8克,青、紅椒圈各5克。
調料:
A料(蠔油、味達美各10克,草菇老抽6克,老湯300克,白糖、雞精各2克),色拉油1千克(約耗60克)。
制作:
1、將海腸宰殺,改蜈蚣花刀,汆水;將茶樹菇用五成熱油炸干備用。
2、鍋中放油燒熱,入香蔥段爆香,放入茶樹菇,入A料燒至入味,然后倒入海腸翻勻出鍋,撒上青、紅椒圈即可。
特點:
這款菜根據干鍋茶樹菇改良而來,將茶樹菇與海腸相搭配的做法比較新穎。
原料:
葫蘆干300克,精選五花肉100克,青、紅尖椒條各30克。
調料:
精鹽、東古一品鮮醬油各10克,蠔油8克,味精、雞粉、蔥、姜、蒜末各5克,色拉油800克(約耗50克)。
制作:
1、將葫蘆干入沸水焯30秒,控水撈出。
2、鍋下油燒熱,入蔥、姜、蒜炒香,放五花肉煸炒至微黃,下蠔油、東古一品鮮醬油炒出香味,再下葫蘆干,青紅椒條,最后入剩余調料調味,翻炒均勻,裝盤即可。
特點:
廚師常將新鮮蔬菜晾曬成串的菜干,可炒、可燉肉。葫蘆干如同茄子干、豆角干,其口感韌脆,加上五花肉的焦香,絕對是媽媽手藝的回放。
一份土豆泥能賣多少錢?15元頂頭了。但是我們在烹調時,加入了少量蝦仁、蛤蜊肉、目魚花和湯料,燒出的菜肴不僅鮮味足、口感好,檔次還不低。
制作:
1、土豆300克去皮,切成小塊,入籠大火蒸至軟爛,取出放入攪拌機內攪拌成泥,加入三花淡奶15克、鹽3克攪勻,取出放入玻璃容器內碼成“小山”狀。
2、蛤蜊100克洗凈,放入沸水中大火焯透,撈出取肉;上好漿的蝦仁10個滑油。
3、鍋內放入色拉油3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腌青菜段30克炒香,倒入蛤蜊水400克大火燒開,下入蝦仁、蛤蜊肉,用鹽5克、味精3克、胡椒粉2克調味,用濕淀粉10克勾芡,撒入紅椒丁2克,出鍋澆在土豆泥上,放入目魚花3克即可。
蛤蜊水:
蛤蜊1千克洗凈,放入鍋內,倒入冷水3千克,中火燒開,改中小火煮3-5分鐘,離火靜置待湯汁變涼,過濾雜質即可使用。
用石盤是這道菜的一個亮點,比較新穎奇特。利用大蔥段調味是這道菜的第二個亮點,鹿肉雖然經過烹調后,本身的異味已經減少了很多,但是殘留的異味仍然影響食欲,而大蔥恰恰起到這個異味的作用。檸檬作裝飾是這道菜的第三個亮點,在石盤的高溫作用下,檸檬的汁水溢出,進一步凸現了菜肴的香味。
原料:
養殖的梅花鹿腿肉250克,大蔥段150克,檸檬塊20克。
調料:
A料(排骨醬10克,南乳5克,鹽、味精各3克)
腌漬料(蔥、姜、料酒各5克,鹽3克)
鮮湯200克,紅椒塊、濕淀粉、蔥段、姜片各5克,黃油10克,色拉油60克。
制作:
1、鹿肉洗凈,切成厚0.3厘米的薄片,加入腌漬料腌漬10分鐘。
2、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六七成熱時,放入蔥段、姜片炒香,下入A料和鹿肉,小火煸炒1分鐘,倒入鮮湯,小火燒10分鐘,撒入紅椒塊,用濕淀粉勾芡。
3、石盤燒燙,表面抹黃油,放入大蔥段,蔥段上擺放梅花鹿肉,石盤邊擺放檸檬塊。
烹調心得:
鹿肉質地比較緊實,所以燒制時間比較長,大批量制作可以采用高壓鍋壓制。
莜面貓耳朵看似很簡單,但與其搭配的輔料和調料卻很精細,特別選用云南的皺皮椒,其辣度適中。調味方式也很特殊,用丁丁香辣醬加番茄醬和羊肉湯燒制,使貓耳朵入味十足。這道菜非常受客人歡迎,一份29元,成本卻只有9元,絕對的高毛利。
制作:
1、莜面粉300克倒入盆中,加入沸水200克燙熟,揉成面團。
2、將面團放在案板上搓成長條狀,用刀切成小丁,做成約3厘米長、2厘米粗的橄欖形,用手在案板上捻搓成貓耳朵形狀的小卷,上籠蒸5分鐘至熟。
3、青、紅尖椒各15克切成1.5厘米見方的小丁;芹菜30克切成1.5厘米的段;西紅柿80克切成末;云椒10克洗凈,掰成小塊。
4、起鍋放色拉油30克燒至六成熱,下入大蔥花、番茄醬、丁丁香辣醬各10克,醬油3克,蒜末6克,云椒炒香,放入西紅柿末、 圓蔥丁50克、青尖椒丁、紅尖椒丁、芹菜丁翻炒出香,添入羊肉湯250克燒開,入鹽2克、胡椒粉1克、白糖3克調味,再放入熟貓耳朵燴至入味即可。
云椒:
也叫皺皮椒,是云南特有的辣椒,其個頭不大,或圓錐形或短圓形,顏色青翠,比起一般的辣椒,它的椒皮更薄、更爽脆。它辣度適中,可單獨作為輔料,也可以單獨用來烹制菜肴。
注意皺皮辣最好用手掰成塊,不要用刀切,以免影響皺皮辣椒清脆的口感。
原料:
乳鴿1只(約500克),生姜250克,香菜段10克。
調料:
A料(鹽5克,生粉15克,蛋清1個,味精、沙姜粉各3克),色拉油1千克(約耗60克)。
制作:
1、將乳鴿去內臟,洗干凈,剁小塊后沖水,然后用干布將乳鴿吸干水份,加入A料腌制。
2、生姜去皮切薄片,用清水沖洗;起凈鍋,鍋內加油燒至六成熱,放入生姜片炸至金黃色撈出,再放入腌好的乳鴿炸熟。
3、另起鍋,放入香菜段、炸好的生姜片、炸好的乳鴿翻炒均勻即可。
特點:
口味濃厚,風味樸實,姜香回味。
原料:
牛凹腰(即牛寶,用之前要用60度白酒加蔥姜片浸泡20分鐘,否則不容易去其異味)500克,黃豆芽150克,姜蒜米、青紅椒米、蒜蓉各4克
調料:
重慶產三九火鍋料200克,郫縣豆瓣醬20克,干辣椒10克,花椒5克,鹽5克,味精2克,胡椒粉1克,十三香1克,色拉油2千克,雞湯500克,紅油10克。
制作:
1、將牛凹腰改成菊花刀入沸水(里面加適量蔥姜、料酒)中飛水以祛腥味,撈出控水。
2、另起鍋,加入色拉油,燒至四成熱時下牛凹腰(不要拍粉)小火浸炸1分鐘撈出備用。
3、凈鍋下清水燒開,放入2克鹽和20克色拉油,把黃豆芽煮熟(加色拉油煮可增加豆芽的亮度和脆度)后放入木桶墊底。
4、凈鍋下底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三九火鍋料、豆瓣醬、干辣椒5克、花椒3克,炒香后加入雞湯,加入鹽、味精、胡椒粉、十三香后,加入牛凹腰煮開后出鍋裝入木桶里。
5、另起鍋,放入紅油,下干辣椒5克、花椒2克、姜蒜米、青紅椒米、蒜蓉炸香后倒入木桶上即成。
特點:
香辣的調味掩蓋牛凹腰本身異味,入味非常足,是很適合牛下貨的做法。
制作關鍵:
1、牛凹腰改刀時一定要均勻。
2、制作麻辣湯時要稍咸一點,否則牛凹腰不容易入味。
原料:
鰱魚肉500克。
調料:
A料(蔥段、姜片各10克,白胡椒粉2克,米酒15克,鹽1克)
小料(泡椒醬30克,紅油豆瓣醬20克,辣椒粉、泡姜丁各10克)
高湯200克,孜然粉20克,辣椒粉10克,生粉100克,色拉油1千克(約耗150克)。
制作:
1、魚肉切成重約20克的大塊,加入A料抓拌均勻,裹生粉,入燒至七成熱的色拉油中,小火浸炸至色澤金黃,撈出控油。
2、鍋內留油100克,燒至五成熱時,放入小料,小火煸炒出紅油,放入高湯和魚肉,大火燒開,改小火熬至湯汁剩余不多時出鍋,裝入容器內,撒入孜然粉和辣椒粉。
3、鍋內放入色拉油30克,燒至八成熱時,出鍋澆在魚肉上即可。
特色:
魚肉經過浸炸后搭配泡椒、豆瓣醬、泡姜等調料燒制,口味香辣,再撒入孜然粉提香,濃郁的香味撲面而來。
點擊下列二維碼,直接訂購東方美食各類雜志
《餐飲經理人》
《烹飪藝術家》
網廚卡
訂購熱線+微信:13331083197
早訂閱,早受益!
豐富禮品抱回家!
先到先得,贈完為止!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4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