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扮演起“屠龍少年”的角色,試著用自己手中的利器伸向廣告行業,廣告公司。
這一次的“屠龍少年”,是一個做著 KOL / 網紅經紀人生意的 CEO。
一石激起千層浪,太多的文章圍繞這個話題進行了討論,輿論也幾乎過去了。可是,處在話題中心的廣告人自己怎么看待這場風波?
為此,我們約了陽獅上海整合創意合伙人——“幫主”印標才對這個話題進行了討論。
印標才,陽獅上海整合創意合伙人,稱號“幫主”。
擁有 30 年的創意經驗,在零售營銷和購物者營銷方面頗有建樹,擁有豐富的線上和線下整合營銷的實戰經驗,曾任職于盛世長城、DDB 伊登、李奧貝納等。
作為第一批進入大陸市場的廣告人,來自臺灣的印標才曾服務過的知名客戶包括雷克薩斯、惠普、雅伯表、資生堂、麥當勞、寶潔、資生堂、高絲、萬寶路等。
01
誰都可以扮演屠夫
但廣告行業不是惡龍
從誕生以來,現代廣告行業在發展路上,遇到過無數款屠夫。但誰也沒有殺死過廣告行業。屠夫們倒是都不見了。
假如我們回到電視機剛發明的時代,會聽到很多人說,電視將讓廣告人失業。
之前只有廣播、報紙等一些平面的媒體,電視機一出現所有人都極其震撼,然后就開始擔心說“哎呀不對了,廣告公司玩不轉了!”。畢竟,在那之前從沒有人看過一個小的箱子里會有人在動。
電視沒能殺死廣告行業,倒是被廣告人變成了傳播渠道——既然有人可以在小箱子里動,那就讓他們跳動著演廣告呀…TVC 就這么產生了。
電視也不過是電視;KOL 其實不過是 KOL,網紅也只是網紅,本質上是讓廣告人多了一個工具而已。廣告在擴大,而不是在萎縮。
真正有價值的廣告公司不會為 KOL / 網紅所苦惱,因為只是不同的人,在用不同的形式做廣告。站在這個角度看,唯一需要質疑的點在于:唱衰的人,到底在說什么?
誰都可以扮演屠龍少年。這沒問題,因為誰來做廣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能做著廣告掙著錢還喊著廣告死了,廣告公司死了。這就很不上道。畢竟,廣告行業本身,不是惡龍。
道理再簡單不過:只要有地球不毀滅,只要人類存在一天,就一定有交易,有交易就一定有廣告。
02
廣告并不狹隘
狹隘的是人們的看法
廣告公司不會被殺死,那會不會被 KOL / 網紅打殘呢?這取決于 KOL / 網紅具有怎樣的戰斗力。
幫主直言,不可否認一些頭部 KOL / 網紅具備很強的內容能力,但大多數 KOL / 網紅,對于內容與廣告的關系把握得并不是特別好:
首先,手上功夫不到位。看 KOL / 網紅的內容,往往會感覺:把內容當廣告做,而廣告又做得像內容。該溝通賣點的時候強行煽情;情感玩得好好的突然插入一個硬廣。
這其實是非常錯亂的行為,受眾會非常困惑,畢竟有一種智商受辱的感覺。實際上,如果要打硬廣,那就硬到底;如果要做內容,那就用內容該有的樣子把傳播訴求做到人們心里。
其次,價值觀容易出問題。為了流量而玩過火大有人在,只要能成爆款,許多 KOL / 網紅就敢把內容往炸里作。但是,再大的 KOL / 網紅,也會因觸犯眾怒而消失不見。
即便內容能力沒問題,大多數 KOL / 網紅仍需面臨一個無可奈何的問題——吃的是青春飯。其人設、內容只是在一段時間內被用戶買單。所以就必須抓住紅利期,狠狠賺上一波再說…
甲方很多時候還是會因為傳播需求而要跟 KOL / 網紅合作,但是越來越多甲方在吃過苦頭之后,還是愿意委托代理商去指導 KOL / 網紅。
在幫主多年從業經歷中,跟太多來自各行各業的 KOL / 網紅合作過。
就在去年,由幫主帶領的陽獅創意團隊,就聯合了一位插畫界知名藝術家(KOL),為美妝客戶美膚寶共創了一套有趣的作品。
接到 brief 的時候,幫主和同事就在思考,除了傳統插畫手法之外,是否可以用不一樣的方式來呈現產品的利益點?所以就與插畫師,共同嘗試插畫結合紙藝的創意。
最后的效果極具匠心和藝術性,好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藝術家(KOL)的全情參與,讓客戶充滿敬意,一次修改都沒有就直接通過了。據幫主介紹,創意人與 KOL 共同創作在日本廣告行業很常見,也很有效果。
好廣告本身并不狹隘,它是一個共創的過程。一切平臺,各種人物,只要有傳播價值,廣告公司都可以加以使用,廣告人也都應該去琢磨。
只有這樣,當甲方有目標想要達成時,廣告公司才有能力組織各方坐在一起,協同所有人的智慧,為甲方做出最好的創意、內容。
03
創意大于廣告
廣告公司需要創意復興
表面上看,廣告公司正遭受著來自 KOL / 網紅的挑戰。這背后,其實是市場對廣告公司釋放的新的價值訴求。廣告公司到了必須重新思考自身價值的時候了。
新的價值體系,又該如何建立?幫主給出了自己的主張:創意大于廣告,創意需要復興。
在幫主看來,廣告行業最大的桎梏在于“墨守成規”。許多玩法本質上其實都還是按照傳統的廣告套路在做,做著做著就做小了,就落到執行里面了。
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即便是這兩年新興的創意熱店,一樣也遇到了這個瓶頸:廣告執行的手藝大過了創意。
廣告公司的價值在于好的執行嗎?明顯不是,執行的基礎,是在執行之前的那個策略、概念以及創意。有了這些,再去找對的人來執行,這才是一個好的廣告該有的走向。
舉個例子來說,很多廣告公司說自己擅長做車的時候,一定不是說自己拍的車夠帥,也不是說自己修的車圖多精。這些都是導演、修圖師執行出來的。說自己擅長做車,是因為自己善于用好的概念和創意去引導導演、演員、修圖師。
廣告只是廣告行業的一小部分,創意才是大部分。當一個廣告公司是一個創意、思想產出的團體時,它的價值才會極大化。
所以,廣告公司需要讓引以為傲的創意復興起來,用創意去引領甲方、KOL 以及網紅。
04
只有消費者
能殺死廣告公司
哈佛大學的學者在上世紀 70 年代做了個全球大調研,50 年后的今天再看,當時的結論還是沒有改變:
首先,在一個家庭中,消費決策者是女人。
其次,從來沒有一個壞商品,可以在家庭中存活。
意思很簡單:決定廣告公司生死的,只有一群人——甲方的消費者。
每個消費者都是企業的傳播的平臺,當消費者愿意自發性地為你傳播的時候,那他就是你最好的 KOL。反過來,如果當你的消費者不喜歡你的時候,他就是你的敵人。
幫主坦言,如今的消費者,變得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難取悅。手機的出現,讓原本只生活在同一時空的人們,一下子各自擁有了多個平行世界。換句話說就是,在移動互聯網上,每個人其實是會分裂成很多個角色的。
當一個女生去到天貓、小紅書,她也許是個高貴的女王。但是當她進到拼多多,人設和心態可能會變得天差地別;在知乎上,一個男生也許求知若渴;而到了抖音,他可能就什么也不想思考,只想看下小姐姐打發時間…
即便是 KOL / 網紅也是一樣,在他的自媒體上,他也許是幾百萬人的意見領袖。一旦離開那里,可能他也是某個人的腦殘粉。
回到創意和內容上,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平臺其實所希望見到的東西,其實是不一樣的。這種狀況會讓缺乏洞察的傳播變得很危險。例如,當甲方只是單純地調度不同平臺的 KOL 用他們的內容去片面地追求帶貨時,對于消費者來說,很可能會是一種打擾的行為。
到底該怎么做呢?
幫主認為在當下,廣告公司應該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用心地對待消費者,去到不同的平臺,研究、洞察消費者留在此間時,到底有著怎樣的內容需求。之后帶著與之相適應的創意,與甲方、KOL / 網紅、平臺,共同創造各種帶有價值共鳴的內容,幫助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起品牌形象。
# 上周案例 #
1
老板電器 x 李泉《仍少年》
老板電器在品牌 40 周年之際選擇以“音樂”為媒,攜手歌手李泉發行主題曲。
一首《仍少年》不僅唱出了李泉年過 40 后的人生滋味,還唱出了老板電器的肺腑之言,在大眾心目中樹立了 40 年初心不變的品牌形象。
點擊圖片了解案例
2
歐萊雅 x 朱一龍《時間雕刻師》
歐萊雅為短片《時間雕刻師》制造了一場“送刀”事件預熱。消費者收到的這把刀,原來就是短片中朱一龍手里的雕刻刀,在不經意間給人類刻上眼周細紋,直到女性開始有效對抗時間,掌握自己人生的節奏。
歐萊雅用“時間雕刻師”這個形象,引導女性消費者迎戰時光,背后的主角“紫熨斗眼霜”與時間抗衡的產品特點呼之欲出。
點擊圖片了解案例
3
景甜代言景田
景田宣布“景甜”成為品牌首位代言人,順勢推出了一支貴族廣告片,卻被不少網友評價為”沙雕廣告“:
片中的景甜身穿公主裙,在古堡外的老樹上眺望遠方,一位異域帥哥開著敞篷跑車前來,景甜興奮地跳下樹迎接,可最讓她喜出望外的是跑車后座上的景田桶裝水……
不按邏輯出牌的劇情引起了很多吐槽,卻也為品牌帶去了討論熱度。
4
肯德基跨界主題餐廳
又來玩跨界的肯德基,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聯合打造了一家天府錦繡主題餐廳,消費者在店內可以欣賞到杜甫草堂的名家作品。另外肯德基還同步推出包含聯名文創產品的限量套餐。
首席品牌官(ID:pinpaimima)創立于2013年,系“CMO價值營銷自媒體聯盟”發起機構、“公關傳播行業最具影響力原創自媒體”。投稿、內容合作,請聯系QQ:45973714
購買方式↓↓↓↓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訂購
也可致電或微信小編13331083279(微信)
【★內容詳見《餐飲經理人》雜志★】
看趨勢、站風口 3月份訂閱,驚喜多!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烹飪藝術家》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策劃:《餐飲經理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4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