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撈:百億企業超預期服務

    40年篳路藍縷,40年砥礪奮進。我們餐飲人用雙手書寫了發展的華彩篇章,拉開了一個行業的擴張序幕。

    行業40年的巨變,離不開每一位餐飲人。來自國有企業的改革家、企業家、科技大師、開放先鋒無疑發揮了引領作用。

    接下來《餐飲經理人》微信公眾平臺用40天的時間講述這40位民營企業家在改革開放40年間創業圖存,創新求變的故事,生動再現了這些企業的成功路徑,以及諸多鮮為人知的細節。

    今天為您呈現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勇的故事

     

    看完記得點好看 如果你覺得文章不錯

    歡迎轉發朋友圈 謝謝你

    40年40人

    張 勇

     

     2011年《海底撈你學不會》的出版,讓海底撈的服務神話傳遍全行業。


    其中,“師徒制”管理方式,被大家總結為海底撈的“家文化”,


    其提供的超預期服務是特色,被消費者口口相傳。


    海底撈走到今天,掌舵人張勇居功至偉,他靠服務生存、靠人員發展、靠管理壯大。


    一路走來,他與顧客建立信任與共識,


    對外靠品牌,對內靠文化制度真正把握住了行業本質,值得借鑒。


     

    超預期服務是核心競爭力


      1994年,海底撈從四川簡陽起家,起初只是一個僅有四張臺面的小店,當時只有24歲的張勇還是典型的“三無人員”:沒背景、沒學歷、沒錢。但他有了前面三次失敗的創業經歷,海底撈的成立,張勇是帶著踏實、務實的精神和聰明、機敏的頭腦,第四次創業,才真正改變了他之后的命運。


      在四川做火鍋,競爭異常激烈,張勇知道只靠口味無法讓自己勝出,結合自己第三次創業時做小火鍋的經驗,他認為海底撈只有一條路:用超出對手的服務,用超出一般人想象的服務,吸引客人。


      如何在服務上做文章呢,舉幾個例子:下雨天,一個老顧客從鄉下回來鞋子臟了,張勇讓伙計把他的鞋給擦干凈;一個客人在吃飯的前天晚上喝了酒胃難受,張勇就給他熬了一鍋小米粥;一個顧客說海底撈的辣椒醬好吃,張勇聽到了就送了幾罐給他讓他帶回家吃。


      這種“變態”服務,很快讓海底撈打開了局面,客人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大。


      把服務作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張勇的這一打法一直沿用到了現在。大名鼎鼎的海底撈式服務,形成了餐飲業內獨有的體系。


    服務就是差異化

      核心競爭力決定著一個企業的生死,餐飲本質屬于服務行業,服務行業的核心要素就是賣服務。張勇深知這一點,他說:“每一家企業都有自己保持競爭力的要素,一家餐廳能夠活下來,味道、價格、環境、位置等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幾個要素,但是味道我們已經追求了幾千年了,在這個方面要想差異化是很難的,所以要從別的地方做出區別。”


      和當時市場上其他受歡迎的火鍋相比,海底撈在口味上確實沒有明顯的競爭優勢,但在服務方面能做得更好、更高效、更完美。服務態度好、上菜速度快、無論客人有什么需要都二話不說去幫忙,優質的服務能夠彌補味道上的不足,海底撈的服務成為競爭中的差異化手段。


      多種模式下的優質服務


      一、免費模式


      在海底撈火鍋店的等候區,服務員會為排隊的客人提供免費擦鞋和美甲的服務,還有免費跳棋等休閑項目讓你消遣。零食與飲料不但可以免費吃,還可以要求打包一些帶走。這些免費的活動,與其他僅靠微笑、打折的行為相比,更能讓顧客“上癮”。對海底撈來說,那些損失的成本令其贏得了更大的收貨。事實上,“海底撈”火鍋店的菜品價格并不比同業低,但顧客還是不愿意更換其他的火鍋店。


      人的消費欲望和支付能力之間存在著難以調和矛盾,這種情況下,“免費”就成為籠絡人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海底撈用較低的成本換取來顧客較高的選擇傾向性,這是它的服務形成體系后的基本原則。


      網友曬出的海底撈抖音吃法蘸料


      二、虛實模式


      在有形的基礎上衍生出多種無形的附加服務,這是海底撈服務體系的第二種模式。


      為每桌顧客配置專門的服務員,不間斷添加飲料,不間斷供應毛巾,提供透明塑料套避免手機濺上火鍋湯、提供橡皮圈扎頭發、提供眼鏡布擦眼鏡……在顧客用餐期間,海底撈幾乎將所有顧客需要做的事情都考慮到了,做到讓顧客不僅是來用餐,而是來享受用餐。在有形的物質提供的基礎上加入了大量無形的精神照顧。正是這樣極致化的服務,才讓顧客紛至沓來。


      三、升級模式


      海底撈的服務在持續升級。


      在海底撈可以看到供小孩子睡覺的專用床。需求的天然分層屬性,推動了消費者渴望更高級、更優質的消費欲望,顧客總是希望下次光顧時有新的體驗,滿足這種期待顧客就難以流失。


    注重體系建設

      餐飲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員工是一家企業很大的構成部分,張勇認為,只有當員工對企業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才會真正快樂地工作,用心去做事,然后再透過他們去傳遞海底撈的價值理念。基于此,海底撈對員工的管理制度,也是餐飲業的典范。


      晉升體系、薪酬體系、淘汰體系……海底撈注重體系建設,這是它能成為中餐第一品牌的重要原因。海底撈的員工從一進門的那天就有一個級別:初級、中級或高級。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晉升體系,給員工人文關懷,是為了讓這個企業的員工把心撲在工作上面,只有把心撲在這上面,他才可能有創新。


      很多初中畢業的員工通過這個體系,逐步升遷到包括副總的管理崗位上。這么多年,有時候也要解決服務員之間小偷小摸的一些小問題,其中有一部分是通過商業行為把他淘汰出去了,保住的是那些符合這個社會以及我們企業價值觀的人,把他們篩選出來晉升到領班崗位上。所有的基層工作都熟練了,領班崗位就可以升成大堂,然后升成店長,這樣逐步形成了一個升遷體系。海底撈員工的薪酬水平在行業內屬于中端偏上,但有很完善的晉升機制,層層提拔。對每個店長的考核,只有兩項指標:一是顧客的滿意度,二是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邀請一些神秘嘉賓去店里用餐,以此對服務員進行考核。


      為了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公司每個月會給大堂經理、店長以上干部、優秀員工的父母寄幾百元錢;出資千萬在四川簡陽建一所寄宿學校,讓員工的孩子免費上學;設立專項基金,每年會撥100萬用于治療員工和直系親屬的重大疾病。雖然這樣的福利和員工激勵制度讓海底撈的利潤率縮水很多,卻讓員工更愿意為企業付出。


    歷  程

      1999年4月?西安首家海底撈(雁塔店)營業,創業5年后的海底撈正式走出簡陽。


      2003年5月?《焦點訪談》將海底撈火鍋外賣作為在“非典”時期的重大創新進行了專題報道,之后海底撈開始了大規模擴張。


      2008年1月?海底撈獲“大眾點評網”2007至2008年度“最受歡迎10佳火鍋店”和“2007年最受歡迎20佳餐館”。


      2010年1月?張勇參加長江年度論壇暨長江年度人物頒獎禮,并榮獲“2010年度長江年度人物”稱號。


      2011年2月?張勇參與錄制CCTV-2《對話》節目,同年榮獲由中國烹飪協會頒發的“2010年度中國餐飲業十大人物”。


      2012年12月?海底撈首家海外門店——新加坡克拉碼頭店正式營業。


      2018年5月?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2017年營收總額為106.37億元。


      2018年9月26日?海底撈(新上市編號:06862)正式于香港聯合交易所掛牌上市。


    推薦閱讀-

    點擊文字即可閱讀全文

    餐飲業40年發展,離不開這40人 |榜單發布

    鄧超:1995年使用電腦收銀,如今外賣年銷售達7億 

    王慧敏:30歲踏入餐飲業,上海菜上市第一股

    劉延云:團餐品牌的領軍者 

    劉國梁:健康飲食理念的踐行者

    湯慶順:創新思維盤活老字號 

    湯瑞仁:紅色情懷餐廳的引領者 

    麥廣帆:玩轉品牌營銷,引領粵菜潮流

    杜中兵:爆款策略打造高端火鍋

    李紅:首個赴美“敲鑼”餐飲人

    吳國強:“餃子王”產業化之路

    何永智:加盟模式成就“火鍋皇后”

    汪崢嶸:創新不間斷 時尚多品牌

    張天一:“互聯網思維”下的新一代餐飲人

    張蘭:時尚川菜的探路者

    張永舵:“魯菜盟主”贏在人才戰略

    內容詳見《餐飲經理人》雜志第2期★

    看趨勢、站風口 2月份訂閱,驚喜多!


    訂閱

    方式


    《餐飲經理人》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烹飪藝術家》月刊

    訂閱電話:13331083197

    也可長按下方二維碼訂閱




    策劃:《餐飲經理人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5095.html

    (0)
    上一篇 2019年3月3日 20:15
    下一篇 2019年3月3日 21:2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