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器人收餐!馬云又開了家全智能餐廳!



    9月底,盒馬的新版機器人餐廳在上海開了!


    由機器人收餐、機械臂分揀食材!


    據盒馬鮮生創始人侯毅透露,盒馬新版機器人餐廳,已實現日翻臺率6次、人均消費100元!


    這家機器人餐廳到底有何不一樣?跟隨職業餐飲網記者,來一探究竟吧!


    數字化管理,提升了餐廳整體的效率


    顧客進入盒馬機器人餐廳,第一個要做的事是,選桌位。



    確定了桌位,傳菜機器人才知道應該把菜送到哪兒,就類似于ID的功能,有了這個“ID”才能知曉后廚的菜品制作情況,以及實時監測菜品的運送情況。


    這就要說到,那個真正貫穿整個機器人餐廳的重要技術——RFID技術。


    這一技術貫穿下單、菜品加工、管理等每個環節。


    菜品從下單到粗加工、精加工到熱加工,每一個環節(節點)都被系統記錄,每一道菜是哪個客戶下單,又是哪個廚師加工,它在幾點幾分的加工節點都是全部透明。


    比如,編號001菜由顧客002下單,由廚師003加工,在19點00分,這筆訂單已烹制完成,正由004號機器人往顧客002處“送”。


    就像淘寶訂單一樣,顧客可以追溯菜品訂單的整個流程,而后廚的工序因為做到了絕對的清晰數字化,人員的工作會既透明又可控。


    和傳統人工服務的餐廳相比,機器人餐廳的優勢在于,一方面可以提升高峰時期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將人力從送餐服務中釋放出來,讓員工從事其它機器暫時無法代替的工作。


    機器人,貫穿于餐前、餐中、餐后!


    盒馬機器人餐廳“Robot.HE”的首要任務是降本提效。



    從顧客進入餐廳——選座——落座——點餐——等餐——機器人上菜,這一過程在視頻里都有體現。


    記者將從餐前、餐中、餐后這三大環節來說。


    *餐前:由機械臂操控食材、機器人烹飪;


    *餐中:由傳菜機器人傳菜;


    *餐后:由收餐機器人收餐。


    1

    餐前

    機器人1:機械臂

    工作:承接食材—分揀食材—往廚房輸送食材


    顧客可在機器人餐廳掃碼點餐,也可在盒馬鮮生超市買完海鮮等食材,讓廚房加工,在餐廳用餐。


    顧客買完的食材,將由盒馬的傳送帶,送至中央系統。


    (盒馬鮮生的物流傳輸系統——空中傳送帶)


    食材到位,機械臂開始分揀,按系統消息,將每份食材按順序放在一層層的貨架上。


    機械臂所處的位置是恒溫4°的冷庫,是食材暫停區,無工作人員。


    在用餐高峰期,顧客挑好的食材就被存放在這里,以保存食材新鮮,之后,待顧客就位后,系統會安排機械臂自動將食材取出,送往廚房加工。


    (作為食材暫停區的冷庫,內設機械臂,自動分揀食材,無工作人員)


    2

    餐中

    機器人2:傳菜機器人

    工作:傳菜


    盒馬機器人餐廳的最大亮點,當屬傳菜機器人了。


    這套設備,通過聲音、圖像等多種混合感應技術,實現障礙物識別、躲避、菜品檢測。


    確保出餐后,傳菜機器人的送餐速度在40秒左右內完成。


    (盒馬機器人餐廳的傳菜機器人,正在有條不紊地工作。)


    (盒馬機器人餐廳的傳菜機器人,顏值更高,科技感更強,還加了燈光,這讓菜品看著更有食欲;在智能化水平上也有提升,比如,避障、菜品檢測等。)


    (盒馬機器人餐廳的傳菜機器人正在排隊,等候工作人員“放菜”。)


    (盒馬機器人餐廳的傳菜機器人經由傳輸軌道,在指定餐桌停下,并轉向待用餐的顧客一邊。)


    傳菜機器人,傳菜的精準度和速度,遠比傳統人工高,也節省了不少人工成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當兩個傳菜機器人即將在同一位置相遇時,其中一個傳菜機器人會給另一個傳菜機器人讓路,可以說,是非常智能了。


    3

    餐后

    機器人3:收餐機器人

    工作:收餐


    和傳菜一樣,收餐也是一個機械重復的工作。


    在機器人餐廳,每張桌上有兩個按鈕,一個是呼叫人工服務,一個是呼叫收餐機器人。


    顧客用完餐后,按“呼叫收餐機器人”按鈕,收餐機器人就會馬上來到桌邊,顧客再將空盤放進收餐機器人的收納箱里即可。


    這款收餐機器人由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為盒馬量身打造,在盒馬新版機器人餐廳首次投入使用。



    一年省掉幾十萬人工成本,效率還趕超人工


    1

    減人工:一年少付幾十萬人工成本


    其實,這家盒馬新版機器人餐廳實際是2.0版的,位于上海國展中心,是盒馬開的第二家機器人餐廳。


    盒馬第一家機器人餐廳,位于盒馬鮮生的上海南翔店,在今年2月開始營業。


    經過第一家機器人餐廳長達8個月的打磨,如今,2.0版的機器人餐廳投入成本遠不到第一家南翔機器人餐廳的一半。


    機器人餐廳的日翻臺率為6次,人均消費為100元左右,門店開業4個月就實現了盈虧平衡!


    因為少了很多傳菜員、收餐員,餐廳的成本降低了不少。


    以上海地區為例,一家中等規模的餐廳,一年下來需要花幾十萬,來支付所有工作人員的工資。


    2

    提效率:效率提高50%


    傳菜機器人的送餐速度在40秒左右內完成,而且送餐的精準度要遠超過人工。


    盒馬機器人餐廳還引入了微波蒸、烤和自動化炒菜設備,比傳統的設備要快50%。


    也就是說,盒馬的機器人餐廳因為在各環節把效率提升到了極致,同樣是100個座位的餐廳,盒馬的機器人餐廳能翻臺更快,容納的顧客也更多。


    在探索機器人上,盒馬先行一步,實際上,海底撈也一直在準備機械臂和傳菜機器人,預計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小結:


    智能化設備是餐飲行業的第一生產力,傳菜機器人、收餐機器人、用來分揀食材的機械臂的出現,已經開始真正的減人工、提效率了。


    機器人餐廳終于從噱頭走向了實用!未來,機器人會在更多的方面,實現降本提效。


    餐飲行業真正的機器人餐廳探索,開始了!


    文:焦逸夢

    來源:職業餐飲網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總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36656.html

    (0)
    上一篇 2018年10月21日 00:06
    下一篇 2018年10月21日 07:4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